“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提倡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它是指在課堂中不機械地按照原先確定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靈活地調整,生成新的與原計劃不同的教學流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边@就要求教師會發(fā)動、會預設、會調整,一個充滿智慧的小學語文課堂必然會有一次次美麗的“動態(tài)生成”。
一、動態(tài)備課,還“動態(tài)生成”的空間
1.備課應備 “可能性”的出現
教師在備課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充分考慮一些想不到的“可能性”。如在教學《三袋麥子》時,一位學生大聲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說:“小豬能做這么多的食物,很能干!”另一位學生馬上反駁道:“錯了,錯了。小豬這么貪吃,怎么能說它能干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于是,我趁機展開引導:“我們來進行一個辯論賽,認為能干的為一組,認為小豬貪吃的為一組?!闭?、反方兩支隊伍很快組成。有的說:“小豬把一袋糧食全吃完了,這不是貪吃嗎?”有的說:“小豬會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它很能干?!边€有的說:“小豬吃得肥肥的,會很快被人們拉出去宰了?!备械恼f:“小豬知道享受生活”……這樣,學生的思維在辯論的撞擊中迸發(fā)出了創(chuàng)新的火花,課堂教學真正“活”了起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確立了。
2.備課應備教學流程的“框架”
新課改備課的關鍵在于考慮學生的學習和需要,用“以學定教”的原則來指導教師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設計活動。為此,我們在備課時,只需備環(huán)節(jié)安排、活動的大體輪廓,給“動態(tài)生成”留有生根、發(fā)芽的土壤。如在教學《泉城》這一課時,我圍繞教學的主題備出這樣的輪廓: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了哪幾種泉水;再選取自己喜歡的泉水說說它的位置、特點并有感情地朗讀;最后讓學生扮演小導游介紹介紹各種泉水。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都是開放的,而這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把握教材的能力和處理“生成”的教學機智。
二、動態(tài)課堂,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動態(tài)生成”理念為主導地位背景下的課堂,不再是按教師教案上演的“情景劇”,各種問題,各種思路,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在課堂中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處理不好,不但會使教師陷入尷尬,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地運用教學機智,迅速地調整和充分利用“生成出來的教學資源”來駕馭課堂。一般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生成生動的情境
課本中的一篇篇課文,無不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凝聚。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感悟、生成、表達,善于和部分先悟的學生一同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走近課文中所提供的藝術形象或具體畫面,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他們的想象;也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歷體驗,聯系時代背景體會,把學習語文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在豐富生動的情境中自悟自得,培養(yǎng)靈性。
2.生成有價值的問題
﹙1﹚在教師的“開放性提問”中生成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每節(jié)課設計一個或幾個開放性的問題。由于學生的認知經驗和知識儲備不盡相同,他們對于開放性問題的回答必然亮點百出、精彩紛呈。如我在教學《神奇的克隆》這一課時,我問:“對于人類來說,克隆是有利還是有弊?”學生們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全班同學達成一致意見:克隆技術對于人類來說,有很大的作用,會造福人類,但無限制地克隆動物或人,也會給地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堂課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結束。
(2)在學生的“突發(fā)質疑”中生成
教師對課堂中學生突發(fā)質疑的提問,應有及早的思想準備和較強的應變能力,既要鼓勵表揚,又要因勢利導,千萬不能回避,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如有位教師在教學《麋鹿》一課時,有個環(huán)節(jié)是這樣處理上的:
師:流落在國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繼死去,只有英國貝福特公爵在私人別墅烏邦寺里飼養(yǎng)的8頭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
生(舉手提問):麋鹿是被英國人掠奪去的,貝福特公爵還想把麋鹿占為己有,這是不是太小人了?”
師:那其他同學如何評判公爵的舉動呢?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麋鹿在歐洲顛沛流離,在幾乎要滅絕時被貝福特公爵收養(yǎng),可見公爵深明大義。有的說:“說不定就是這些貴族私心作祟?!庇械恼f:“公爵為保護瀕臨滅絕動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苯處熂皶r進行總結和贊美,學生的突發(fā)性質疑受到保護,接著興趣盎然地投入新的學習。
三、動態(tài)課外,尋找更多的精彩實踐
課堂上的時間是短暫而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尋找更多的精彩源泉,形成課內課外共同學習。如在教學《春聯》時,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各種春聯,到課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提供的內容真是精彩不斷。在教學完這課后,我又布置學生按照學到的春聯知識給課前搜集到的春聯進行分類、分上下聯等,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智慧的光芒不斷閃爍。
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我們關注動態(tài)生成,只有生成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
(責編 張亞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