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將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磨刀不誤砍柴工——備課充分是前提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huán)。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梢哉f,任何一堂高效成功的課,無不凝結著教師備課的心血。那么,備課該怎么備、備些什么呢?筆者以人教版第八冊《魚游到了紙上》為例談談備課時的一些做法。
1.純文本閱讀,讀透教材
教學一篇課文,備課應從熟讀教材開始。首先應對教材進行純文本閱讀,了解文章內容,了解作者其人,了解寫作背景,感受作者寫作的方法,感悟文章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閱讀,可以知道《魚游到了紙上》(以下簡稱《魚》)作者以聾啞青年“特別”的舉止為線索,寫了他在玉泉觀魚、畫魚,把魚畫活了的事,贊揚了青年勤奮專注、不懈追求的品質,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佩之情。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大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膩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
2.明承載任務,確立教學目標
熟讀教材后,要明確該教材在該學段該單元承載的導學任務,結合資料的查閱讀懂編者的用意,充分了解學情后確立教學目標,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如何突出重點上,多方位、多形式地圍繞重點進行教學,有的放矢,就會事半功倍、提高效率?!遏~》是中段“認準目標,不懈努力”專題的一篇精讀課文,承載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受到“執(zhí)著專注、不懈追求”的心靈啟示;二是讓學生初步領悟人物描寫的一些方法。因此,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fā);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3.預設問題,確定教學思路
吃透教材后,應結合課后要求、學生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或障礙點適當進行整合,預設兼顧集體學習、小組討論、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問題,以此為框架確定教學思路,制定教學環(huán)節(jié)?!遏~》一課的教學思路以及預設的問題如下:(1)課文寫了青年的什么事?(2)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青年?(3)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它與“先游到了我心里”有什么關系?教學以此為主線展開。
4.備必訓點,落實于教學過程
落實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課的首要任務。語文課離不開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的訓練。因此,備課時必須根據(jù)不同類型、不同的任務有所側重地備些必訓點,落實于教學過程中?!遏~》一課,我預備了以下必訓點:(1)難讀字“澈”、多音字“似”的認讀、比較,難寫字“港”“徽”的筆順指導與字形記憶。(2)對青年外貌描寫的感情朗讀與仿說。(3)課文6-8自然段的朗讀指導,讀出青年的專注與人們的贊嘆。(4)體會句子的意思(如:魚游到了紙上)。(5)根據(jù)第七自然段進行仿說、仿寫,課后進行小練筆等。
二、 紅杏枝頭春意鬧——教法靈活是保證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人們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蹦窃鯓舆x擇教學方法呢?
1.指令明確,問題有效
組織教學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率,而課堂組織是否有序,跟教師發(fā)出的指令是否明確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學中,教師的指令必須明確,言簡意賅。如讓學生自學課文時,要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討論、交流時有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時,要有細致的分工等。同樣,教師的提問,也必須是圍繞教學目標提出的有效問題,要杜絕“對不對”“是不是”等無效問題。這樣教學時間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就能用在刀刃上。
2.疏密有致,區(qū)別對待
“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這是古人對國畫的構圖技巧的精辟論述。意思是說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透不過去。教學藝術也應講究“疏”與“密”的關系,不同體裁、不同類型的課文應根據(jù)其承載的不同任務講究使用時間的長短、講究訓練節(jié)奏的快慢。對非重點內容或學生自己可以學懂的部分,則少用時間,加快速度,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這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對重點難點內容,則必須是濃墨重彩,認真描畫,或詳細講解,或啟發(fā)誘導,或組織討論,這是教學上的工筆畫。
3.長文短教,省時高效
有些篇幅很長的精讀課文 ,按常規(guī)教法,往往費時費力,效果一般。這就要講究長文短教的技巧。如第八冊《夜鶯之歌》一課的教學,我緊緊圍繞“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這一重點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以填充說理由的方式讀悟課文。在填與找的教學活動中,融入字詞、重點句段的體會、朗讀等訓練,以高濃度、高密度的課堂活動,避免了逐段講解耗時長、低效率的問題。
4.入情入境,以情傳情
良好的課堂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和思維能力。語文課堂要積極營造相互理解、尊重、愉悅的氛圍,創(chuàng)設活潑、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語文課堂還可借助小黑板、插圖、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教具或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思維更活躍。
教師是教學中的組織者、指導者,更是參與者。教師的示范,積極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斯霞老師說得好:“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苯處熞獙φn表現(xiàn)出最大的熱情,全身心地融入課堂。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手勢、語言等傳遞自己的情感,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xiàn)出最純最濃的真情,用教師的真情去感染學生,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成機智是根本
課堂生成是指在課堂教學進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諸多問題,它一般包括知識、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內的多方面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生成是靈動的,是預設生成和課堂激活生成的結合體,它伴隨著教學的整個過程而隨時都會產(chǎn)生。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對學生的質疑、回答等生成細節(jié)加以利用,或作精妙、簡要的點撥,或以此為主題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那么就會迸發(fā)思想的火花。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認知水平會得到較快提高,思維能力會得到較好的訓練,課堂效率也就得以提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生成的問題比預設生成更具有靈活性和挑戰(zhàn)性,它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果斷取舍,因勢利導把課堂生成巧妙引入到課堂教學的目標上,這樣的課堂教學便會煥發(fā)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動態(tài)高效的課堂??梢哉f,注重課堂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在教學第八冊《普羅米修斯》一課時,兩位學生在討論“普羅米修斯是位怎樣的神”這一問題時,卻因談及宙斯是好的還是壞的爭得面紅耳赤。對這一細節(jié),我認為這是實現(xiàn)以課文為生發(fā)點,激發(fā)學生讀故事的興趣這一單元目標的契機,靈機一動,就這個問題增設了評價眾神的環(huán)節(jié)。我要求學生結合課文有關詞句,給故事中出現(xiàn)的幾位神靈以評價。在學生充分閱讀、討論、交流后,我小結道:“你們談得真好。在古希臘神話中,還有眾神之王宙斯、太陽神阿波羅、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和他們有關的神話和傳說很多,同學們課后還可以去找來讀一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生成的問題來源于學生,他們急于知道各位神是何許人,急于想給予他們評價,便會認真讀書找出相關語句進行揣摩。這樣,學生讀書興趣濃厚,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讀書效果也就好,加上教師的引導,讀故事、講故事的興趣自然就被激發(fā)了。
四、直掛云帆濟滄海——學有所得是關鍵
衡量一節(jié)語文課是否高效,關鍵看學生在40分鐘內是否掌握了該掌握的知識,語文能力是否得到較大提高。一節(jié)高效的課必然是學生學有所得的課,而且是“得”的質量要高,要掌握得牢,日后會運用?!暗谩币鉀Q“得什么”“怎樣得”的問題?!暗檬裁础敝笇W到的知識、技能等,“怎樣得”則指學習方法的習得。也就是說,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但要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還要習得學習知識、技能的方法,即學會學習。
怎樣讓學生快速高效地學有所得?要想方設法傳授方法給他們,啟發(fā)他們思考,訓練他們的技能。語文課堂上,如果能做到要背的能背、要寫的能寫、要說的能說,日后又能靈活運用,那學生也就真正學有所得了。教學實踐證明: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它,就會受益無窮。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要讓學生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片斷。
出示第七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青年畫魚專心,一絲不茍)
2.作者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把一個畫魚專注的青年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
(青年的神態(tài)、動作,還有作者的想象,要求學生做不同記號)
3.作者用了什么詞把它們連起來?
(關聯(lián)詞“有時……有時”;“好像”、“仿佛”則用來寫作者的想象)
4.小結:寫一個人可以寫他做事時的神態(tài)、動作,還可以加上作者的想象,要用恰當?shù)脑~連起來。
5.你能模仿作者的方法,說一說一個認真學習(彈琴、畫畫、掃地、擦玻璃)的同學嗎?把你覺得說得最滿意的寫下來。
這樣的教學,目標指向很明確,用啟發(fā)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口、手、眼、腦并用,把讀和說、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適時進行方法的傳授,絲絲入扣,于無痕中引導學生讀懂了文本的內涵,掌握了習作方法。這樣的教學,學生必有所得。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前能認真充分地備教材、備學生、備輔助教具或手段,上課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圍繞教學重點,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聽、多說、多寫,學會學習,課堂效率就必然能得到提高。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