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小說《平家物語》以平清盛為中心,描寫平家四代的興亡,在文學史上堪比我們的《三國演義》。但“三國”偏重于天下大勢和歷史進程,“平家”則宣揚因果報應,把平清盛塑造成奸雄,自不免滅亡。
平清盛,史有其人,日本NHK電視臺2012年的“大河劇”就是演他。歷史總是被與時俱進地重寫,日本也有其時代主旋律,于是平清盛舊貌換新顏。
平清盛生于1118年。這一年,泱泱大宋與金國訂海上之盟,聯(lián)手滅亡遼國,卻惹火燒身,當平清盛十歲時,北宋被金國滅亡。794年恒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京都),自此開啟平安時代。日本開始全盤中國化,但學習、模仿之事被貴族壟斷,知識蓄積在朝廷,政治及文化的繼承人在貴族家庭內(nèi)培養(yǎng)。以天皇為頂點的政治體制雖建構(gòu)起來,但不是基于科舉的官僚制,而是貴族的世襲政治,原則上龍生龍鳳生鳳,等級身份不能變。
平清盛出身武士家庭?!镀郊椅镎Z》講他父親平忠盛護駕有功,得到白河法皇(第72代天皇,因讓位出家被稱為法皇)賞識,把已有身孕的寵妃賜給他,產(chǎn)下一子,即平清盛。衛(wèi)府(都城的軍事組織)任用武士,都是從三等的“尉”起步,但平清盛因血統(tǒng)不凡,一當官就是二等的“佐”。
“平家”演義并不可信,可信的是平清盛飛黃騰達著實有賴幾個女人。第一個是妻的異母妹,這位小姨子受到后白河上皇(第77代天皇)寵愛,產(chǎn)下皇子,日后登基為高倉天皇。平清盛之女和高倉天皇生下安德天皇。
在皇家及權(quán)臣爭斗中,繼母命平清盛站在后白河上皇一邊,結(jié)果站對了。后又發(fā)生政變,平清盛衛(wèi)護后白河上皇再立新功。朝廷的權(quán)力抗爭也從此引進武力,武士們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開始用武器左右政局。僧慈元目睹了政變之亂,曾在《愚管抄》中慨嘆日本變成了武士之世。
作為一介武士,平清盛破天荒晉升公卿(位階三級以上的貴族),更位極人臣,獨霸朝廷。但小姨子死后,不愿當兒皇帝的高倉天皇及其后盾平家與后白河上皇沖突加劇,上皇步步緊逼,平清盛興師將其幽禁。待高倉天皇讓位給安德天皇后,平清盛當上了天皇姥爺。
成也女人,敗也女人。當年另一位擁有重兵的源義朝死于政變,平清盛相中人家的美妾,納為己有,條件是放過她的兒子源義經(jīng)。繼母聽說源義朝之子源賴朝長得像自己死去的兒子,遂以絕食相挾,非留他一命不可,平清盛只好收回斬草除根之念,將源賴朝流放伊豆,埋下了20年后源氏滅平家的伏筆。到那時,后白河上皇的三子以解救上皇為號召,源賴朝起兵響應。平清盛猝死。平家逃離京都,企圖在西國(主要指九州一帶)重整旗鼓,但被源義經(jīng)打得落花流水,平清盛之妻抱著六歲的安德天皇投海,平家覆滅,時當1185年,我中原百姓南望王師60年。
838年日本最后一次派出遣唐使,其中有圓仁,滯留八年,撰寫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半個世紀后,唐朝探詢, 893年日本又研究派遣,但這時,茫茫大海上商船已往來頻繁,對于日本來說,國家主導的文化交流已沒有必要,不必再耗資且玩命,便終止遣使。
對于與宋朝貿(mào)易,日本分成兩派,平清盛不僅創(chuàng)始了武家政權(quán),而且大力從事并壟斷海上貿(mào)易。早在平忠盛一代,平定海盜,掌控瀨戶內(nèi)海,靠日宋貿(mào)易奠定了平家在西國的基業(yè)。造船技術也大幅提高,在平清盛推動下,1176年日本商船駛往大陸。平清盛家里“揚州金、荊州珠、吳郡綾、蜀江錦,七珍萬寶,一樣不少”。日本輸出沙金、硫磺、珍珠、刀劍等,輸入織物、典籍、銅錢等。輸入銅錢之多,使日本跨入“中國錢的時代”,也就是日本人使用中國貨幣的時代,改變了以物易物的古代經(jīng)濟,轉(zhuǎn)型為商業(yè)國家。
平家被源氏打敗,源賴朝受命為征夷大將軍,在鐮倉另立中央,執(zhí)掌天下,結(jié)束了平安時代。鐮倉幕府背向中國,禁止使用中國錢,經(jīng)濟又退回以物易物。有史學家把源氏政權(quán)定義為“反全球化”政權(quán)。如果平清盛取勝,說不定照搬宋朝模式,也毅然舉辦科舉,不必等600年后明治時代才繞道西方拿來官僚考試制度。
倘若發(fā)思古之幽情,游覽京都的33間堂,那是平清盛建的,廣島的嚴島神社也是他建的。以合掌式房屋聞名的白村鄉(xiāng),傳說那里的人是平家活下來的武士后代。
作者為旅日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