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戎馬生涯,他一直時刻牢記一名共和國將軍所擔負的職責和使命,忠實履職、勤奮工作
2011年4月24日9時30分,30響彩炮依次鳴響,3000只和平鴿飛向天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喜迎建院30周年華誕。隨后,一批批英姿颯爽的學員進行了精彩的分列式及警務技能表演,將熱烈氣氛推向高潮。他們步伐整齊有力,威武雄壯;他們口號震天,氣勢如虹;動作流暢有力,配合整齊劃一,向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武警部隊第一政委孟建柱等蒞臨慶典的領導、來賓,展現(xiàn)了軍校大學生忠誠可靠、進德修業(yè)的政治本色和訓練有素、精武博文的軍人作風。
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創(chuàng)業(yè)維艱,奮斗以成。3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關懷和公安部黨委正確領導下,一代又一代警院人秉承“進德修業(yè)、精武博文”校訓精神,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zhàn)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造就了大批共和國忠誠衛(wèi)士、聯(lián)合國維和勇士,為公安現(xiàn)役部隊建設和國際維和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30年艱辛求索,春華秋實;30年砥礪耕耘,桃李芬芳??吹綄W院今日的輝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院長楊雋少將欣慰地笑了。
戎馬四十年
楊雋,1954年9月生于吉林省四平市,家中男孩排行老大。1972年,楊雋中學即將畢業(yè),由于當時尚未恢復高考,恰逢征兵,從小就有當兵志向的他便報名入伍。
楊雋所在中學的隔壁是個消防中隊,平日里學生和中隊的消防士兵們免不了接觸,比如打藍球等等,逐漸地,楊雋對消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消防員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直接參與救人、滅火,是實實在在的學雷鋒、為人民服務——在楊雋心目中這是非常高尚的行為,與此同時,少年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正如一位名人曾說過的,“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報名時楊雋在幾個兵種中選擇了消防兵也就不足為怪了。
入伍伊始,做事認真的楊雋想法很簡單:當個好兵。但其實,他也有夢想——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是由于這夢想似乎太過遙遠,于是,他將它深深埋藏在了心里。而展示給外界的,則是異??炭嗟貙W習、訓練——他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勤于思考的楊雋就對消防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的難題如防火、滅火、社會消防管理十分有興趣,新兵訓練結束后,他便開始自己鉆研,取得一定成果后,進而申請立項。為了一個課題,他可以廢寢忘食,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逐漸地,楊雋——這個與眾不同的新兵即從同一批入伍的年輕人中脫穎而出。此后,楊雋歷任吉林省長春市消防支隊政治委員、支隊長,吉林省消防總隊副政治委員、總隊長,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副政治委員、副院長、院長。入伍至今已整整四十年,可以說是戎馬半生——也是久經(jīng)濃煙烈火考驗的半生。
1997年,時任吉林消防總隊總隊長的楊雋,因滅火指揮榮記公安部二等功一次。雖已時隔多年,楊雋對于那場大火仍記憶憂心。當時危急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描述起當年救火的具體情況時,他還記得被困群眾的準確數(shù)字。當時吉林當?shù)氐囊粋€大型商場突發(fā)大火,導致315名群眾受困。接報后楊雋迅速到達火場,由于指揮、營救得當,受困群眾全部獲救,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有志者事竟成,臥薪嘗膽,百二秦關終屬楚?!睍r光荏苒,2002年,當楊雋從公安部領導手中接過由時任軍委主席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簽發(fā)的《警銜授予命令狀》時,他的心情不僅僅是夢想成真時的高興與激動,更是感到自身的責任重大。軍銜是國家給予軍官的一種榮譽,將軍銜對一名現(xiàn)役軍人來說則是最高榮譽。自1972入伍已整整30年,他也從一個普通的士兵成長為一名共和國將軍。他要加倍珍惜這個榮譽,時刻牢記一名共和國將軍所擔負的職責和使命,忠實履職、勤奮工作,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和重托。
學者型領導
翻開楊雋的履歷:2001年7月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獲博士學位。高級工程師,兼任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委員,公安部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公安邊消警部隊、消防研究所高級職稱資格評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xié)減輕自然災害專家組專家,中國消防協(xié)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一系列頭銜向我們表明,他不僅僅是有著行政職務的少將,更是一個學者型的領導。
楊雋還是公安現(xiàn)役部隊第一批的在職碩士,對于選擇攻讀法學專業(yè)碩士,楊雋如是說:“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消防執(zhí)法越來越嚴格,對我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痹谌粘9ぷ?、生活中,他仍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為了使自己的知識、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更加系統(tǒng)化,1998年楊雋又繼續(xù)在吉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一次他選擇了社會哲學專業(yè),“社會哲學面很寬,既包括有無形、也有可見的層面,像科技哲學、社會學。如費孝通先生研究的社會學,在江南一帶特別是一些基層做了大量的實踐、調查,我們從事消防工作也需要類似的工作方法,這些都屬于社會哲學范疇之內。”
自主抓公安現(xiàn)役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和消防領域學術科研工作以來,楊雋先后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和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獲公安部科學技術一等獎、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獎項,在各類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主編、主審著作、教材10余部——其中的《消防監(jiān)督管理》一書已成為武警學院的主干教材。1997年,公安現(xiàn)役部隊首次入圍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評選之列,楊雋和武警學院三位老教授,榮獲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
即使是在行政職務越來越多之際,楊雋也從未停止科研的腳步。由他主持研發(fā)的課題“典型社會公共場所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研究”,被列入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科研項目,并榮獲2011年公安部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填補了之前國內空白。如今這套疏散、逃生系統(tǒng)已應用在百姓的生活中。
“全優(yōu)?!钡男缕瘘c
細數(shù)自己四十年戎馬生涯,楊雋以八個字總結:“苦中有樂,樂在其中。”前28年,在消防系統(tǒng)工作一直履行職責,救災救人,保衛(wèi)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在武警學院13年,和學院的黨委班子一起,努力把學院建設好,把人才培養(yǎng)出來,桃李滿天下。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成立于1981年4月24日,是公安部直屬,全國唯一一所為公安邊防、消防、警衛(wèi)部隊培養(yǎng)指揮管理和專業(yè)技術警官的高等院校。除擔負公安現(xiàn)役部隊軍師職干部和社會專業(yè)技術人才培訓工作外,還承擔著我國維和警察、成建制維和警察防暴隊、駐外警務聯(lián)絡官和外籍警察培訓的重任。
學院首創(chuàng)公安邊消警特色學科專業(yè)體系,形成了一大批國內獨有的省部級、國家級重點學科及特色專業(yè);創(chuàng)建了國際化的維和培訓體系。三十年來,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警院人的艱苦努力,學院本??茖I(yè)從3個增加到22個;研究生教育從無到有,現(xiàn)有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建成國家級、省部級精品課程21門,4部教材列入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十五”攻關、“973”計劃、“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參加了7項國家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制定。
2001年,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在學院成立。他們克服了最初一無場地器材,二無教學資料,三無專業(yè)師資的實際困難,10年來,始終堅持以“建設一流的維和培訓基地”為目標,已發(fā)展成為維和警察的搖籃、教學研究的基地和公安國際合作的窗口,成為國際知名的綜合性、現(xiàn)代化的維和培訓基地。
至2011年底,武警學院共培訓維和警察30期、維和警察防暴隊8期,警務聯(lián)絡官3期,計2123人次。先后向東帝汶、科索沃、阿富汗、波黑、海地、利比里亞、蘇丹、南蘇丹等8個聯(lián)合國維和任務區(qū)派出維和警察、維和警察防暴隊1737人次,派出警務聯(lián)絡官32名。在20個駐外使領館和國際組織工作,始終保持“無一違紀,無一遣返,無一戰(zhàn)斗死亡”的記錄,為國際維和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在視察學院維和培訓中心時說:“我到過很多維和培訓中心,今天我所看到的培訓中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謝中國政府、感謝武警學院為聯(lián)合國培養(yǎng)了優(yōu)秀的維和人員。”
自建院以來,這里共培養(yǎng)培育了6萬多名指揮管理、專業(yè)技術警官和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有30多人成為共和國將軍,300多人擔任師職領導干部,杰出學員代表包括:如“衡陽11·3”大火以身殉職的鐘林林、當選2007年“中國驕傲”的李傳輝等,還有像十七大代表尹亞菊、“搶險救援勇士”光榮稱號獲得者李紹葦?shù)?。更多的畢業(yè)生戰(zhàn)斗在邊消警部隊一線崗位,成為部隊建設的中流砥柱。
2008年5月份,在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870多所)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武警學院與清華、北大、人大等全國知名高校一樣,成為為數(shù)不多的“全優(yōu)?!敝弧?/p>
院慶之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孟建柱同志給學院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警官大學”的建設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的發(fā)展機遇,武警學院——這座武警全國最高學府已經(jīng)了開始大刀闊斧地行動:“十二五”規(guī)劃已正式頒布實施,確定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發(fā)展思路:推進三大改革;實施六大工程;構建十大新型體系;實現(xiàn)三大目標。通過五年發(fā)展,構建體現(xiàn)時代特征、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訓體系,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為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確保培養(yǎng)的學員成為公安現(xiàn)役部隊強大戰(zhàn)斗力的奮勇開拓者,先進文化的模范傳承者,黨和人民利益的忠誠捍衛(wèi)者。
正如學院成立之初光榮的開拓者那般,以楊雋院長為代表的新一代的警院人,仍將以高度的忠誠感、責任感、緊迫感,以及敢于攻堅克難、勇于拼搏的精神,高舉薪火相傳的“使命火炬”繼續(xù)迎難而上,奮勇前行!
責任編輯 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