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朗讀是一種聲音響亮而富有感情的讀書方法,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缎抡n程標準》中也對朗讀做了明確的要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學生朗讀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以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美好的性格品質。那么,如何引導和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和正確的朗讀方法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朗讀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chuàng)設情景,把文字符號變成活生生、具體感知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的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由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當局者,去親近文本,走進文本。例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漓江如詩如畫的美景,在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意境中了。然后我導入:“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甲天下的桂林漓江,乘著竹筏,欣賞桂林山水的美景,作者用了詩一般優(yōu)美的詩句給我們描繪了桂林的山水,你們愿意讀一讀嗎?”學生的興趣一下被激發(fā)了,個個躍躍欲試,課堂上立刻活躍起來,他們都懷著愉快輕松的心情,迫不及待地開始朗讀,第一次的試讀就讀得有聲有色。
二、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朗讀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和理解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出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缥以诮虒W《豐碑》一課,后面有一段:“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著,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個軍禮?!蔽蚁茸寣W生思考,當將軍知道凍死的就是軍需處長時,他會想到什么?學生理解到了,此時將軍百感交集,為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深深自責、內疚,對這位舍己為人的軍需處長產生了崇高的敬意,接著,我再指導朗讀,語調低沉,語速緩慢,尤其是其中畫線的詞,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讀起來也就有感情了。
三、注重范讀,教給朗讀方法
教師本身的教學語言是直接用于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所以,教師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視。這就要求教師范讀時做到聲音響亮,吐字清晰,讀音正確,富于感情。有時甚至還要像演員那樣進入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朗讀興趣。同時讓學生學到朗讀方法,使他們有和老師比高低的念頭,因此,我們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首先,要求學生讀通、讀順課文,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頓讀。盲目地齊讀很容易演變成唱讀,教師發(fā)現有唱讀的現象要及時糾正。多做示范,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想邊讀。其次,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句中的停頓和重音,以及語調的變化。如《神奇的鳥島》有一段話,“兩只黑鷹/高高地/盤旋著,群鳥/在下面/低飛。忽地一只黑鷹/俯沖下來。只見/斑頭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體/組成一道/銅墻鐵壁,擋住了黑鷹?!边@樣讀,就能讀出黑鷹的兇殘,更表現出斑頭雁的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最后,朗讀時還可以加入一些肢體語言和神態(tài)表情,如搖頭、擺頭、皺眉、嘆氣等,這樣不但可以豐富課文內容,更可以使學生融入到課文中去。
四、品味語言,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朗讀指導,要讓學生去品味課文的語言美,朗讀是品味語言美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教學《鳥的天堂》,文中關于描寫榕樹奇美的文字可以這樣指導學生去品味其中的語言美。初讀時,引導學生抓住“不可計數”“垂”“臥”等詞,認識榕樹的“形體美”;細讀時,引導學生品味“一簇”“堆”“不留縫隙”“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等詞句,邊讀邊議,邊品味,感受榕樹旺盛的生命力,領悟榕樹的“內涵美”;精讀時,引導學生對“紅霞褪盡”“夕陽西下”“榕樹依舊散發(fā)著勃勃生機”等語句咬文嚼字,展開聯想,讓學生分享榕樹所蘊涵的“意境美”。這樣將讀、議、品緊密結合,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領悟,學生從心底萌發(fā)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其次,加強朗讀的指導,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范讀要注意把握總的情調,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摯、深沉、壓抑的基調,以輕而緩的語言,將學生帶入那無限哀思的情景中。如第一段開頭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陰/又冷?!敝笇W生用低沉的、悲傷的語調朗讀,讓學生體會環(huán)境描寫側面烘托了人們對總理的哀悼。第二句中的“擠滿”“長”“多”三個詞應該讀重音,使學生在感情朗讀中也和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中。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豐富了語言積累,又陶冶了情操,訓練了語感。
五、變換形式,進行朗讀競賽
為保證每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刹捎谬R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廣闊的朗讀環(huán)境。如舉行朗讀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兼優(yōu)的課外片段或者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給予鼓勵。
總之,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指導,提高學生的技巧;合理練習,鞏固學生讀的實踐……使讀書訓練因素有效整合,讓學生盡可能獲得朗讀的技能技巧,從而形成語言能力,促進學生語感形成,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通渭縣馬營鎮(zhèn)錦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