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靜
中小學各學科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還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熏陶,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德育應當滲透到各課程之中,與各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發(fā)揮作用。英語教學不是孤立的,也與德育有著互相促進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外語教學中進行德育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工作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去,必須根據英語學科的具體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發(fā)掘蘊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不能脫離教材,空洞地說教。在具體的語言訓練中,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
從小學到大學的英語課文,大多數都有德育內容,而且隨著教材內容改革,德育內容也緊跟時代,具有時代氣息。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在講授《THE GREAT WALL》一文時,課文講述了長城是世界奇跡之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當時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勞動人民花了10多年的時間用自己的雙手修建起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筑。根據這一點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使他們?yōu)樽约菏侵袊硕械阶院?。在講授《IS LIFE FIRE》一文時,根據張士柏受傷后仍然堅持學習,最終取得偉大成就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告訴他們人的一生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才可能取得成就。同時要求學生記住這句名言:“A man is never a failer until he begins to blame others.”
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從而提高教書育人的質量
教師是構建師生關系的主導者,教師在授課時展現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而是整體形象。學生常常把教師當作楷模,教師的言行舉止必會給學生的言行舉止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教師可以用自己熱愛科學、熱愛知識、熱愛祖國的激情,堅忍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啟迪和影響學生。
三、通過英語教學培養(yǎng)良好的學風與品德
學習的進步與良好的學風、品德的養(yǎng)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良好的學風,進而培養(yǎng)優(yōu)秀品德。英語學習需要仔細嚴謹的作風,單詞拼寫、單詞使用和標點符號都需細心,粗枝大葉的學習是無法學好的。英語學習還需要敏銳思考,好學深思,深入鉆研,如閱讀理解,分析英漢表達差異。學習英語需要勤學多練,勇于實踐,精益求精,永不自滿,虛心好學等多種優(yōu)良品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絕非一日之功。在外語教學的全過程中,要堅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逐漸滲透的原則,使學生在獲得外語知識的同時,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遷西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