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力
9月29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第二屆京華法治論壇上,我有幸第二次見到了耄耋之年的陳光中,第一次見他是今年3月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博聞論壇上,和卞建林、王敏遠共談刑訴法修正案。
因為事先并不知道嘉賓名單,所以在清華看到陳光中時還是感到有些意外。兩年前陳老八十大壽的慶賀會上,他發(fā)布的《陳光中法學文選》,就基本上囊括了他近十年所有的學術成就,加之以前的《陳光中法學文集》,陳老近年陸續(xù)出版學術“精選輯”,大有要收山的意思,我也一直想:陳老年紀也大了,他的法學研究是不是要逐漸偃旗息鼓了。沒想到的是,他竟依然對這類研討活動如此熱心,頻繁“走穴”,不僅如此,還屢屢能提出新的見解。
還記得一個月以前,同事汪文濤曾到陳光中家中去拜訪過這位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界的老專家,回來第一句話就問我:“陳老還在法大開課嗎?”我說早就不開了?!拔疫€以為他現(xiàn)在還在教書,老人家精神真好?!蓖粑臐蛭腋袊@。是啊,本人兩次見到陳老,雖然都是遠觀,但也注意到那時刻都梳得整整齊齊的滿頭銀發(fā)、字正腔圓的發(fā)言以及條理清晰的思路。第二屆京華法治論壇上,陳老發(fā)了兩次言,從上午一直呆到下午,大會散場他才離去,第二次發(fā)言時,原本論壇特許陳老坐著發(fā)言,但陳老說:“第二次發(fā)言我不想坐著,我還想表示老了還能站著發(fā)言?!庇谑撬驼局阉麑钨e發(fā)言的評點給完成了。
數(shù)年前中國政法大學的博聞論壇剛剛創(chuàng)辦,我有幸參與其中,當時請嘉賓成為了一件難事,國內(nèi)法學界許多老專家根本請不來,問題不在于他們肯不肯賞臉,而在于那些老法學家的身體堅持不了。博聞論壇有時是獨講的模式,有時是訪談的模式,嘉賓在臺上的時間至少有兩個多小時,無論是獨講還是訪談,對于嘉賓,特別是那些年紀稍微大一點的,都是一場考驗。念及當年的經(jīng)歷,再看到陳老今朝矍鑠的面貌,我心中突然泛起了對這些老專家的敬重之情。
9月去上海采訪的時候也有類似感悟,華東政法大學的老教授蘇惠漁,比陳老的精神還要好,談及他的學生時,各種細節(jié)如數(shù)家珍,記憶力好得驚人。其實老專家們擁有的見聞和知識,無論是學術性質(zhì)的,還是跟時代、人物有關的,對于后輩來說都是一種財富,他們“精神好”,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