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斐
摘 要: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興趣被激起、被提高,學生怎么不會樂學呢?學生樂學了,怎么不會好學呢?學生好學了,相信教師和學生都有笑容了。
關鍵詞:樂學;好學;自學;減負;合作學習
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取理想的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從小就給孩子制訂了學習計劃,布置了繁難的任務,不管孩子的喜好、興趣,強迫孩子學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如父母所愿,卻反而使一大批學生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做出一些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事。這一現(xiàn)象,使我想起陶行知的一次有趣的演講。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部都愣住了,不知陶先生想要干什么。陶先生從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公雞吃米??墒谴蠊u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里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我覺得,就像陶行知說的,強迫學生去學習效果不一定好,特別是職業(yè)教育,到職業(yè)學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本來對學習就不是很感興趣,如果我們再使用強迫的方法強迫他們?nèi)W習,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怎么讓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主動去學習,這也成為職業(yè)老師經(jīng)常談論的話題。我認為,要讓學生主動自主地去學習,首要就是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所謂:樂學才會好學。
一、轉(zhuǎn)變觀念,幫學生從心理上減負
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包括一些老師,都以分數(shù)來衡量學生的成績的好壞。導致很多學生把成績看得很重,而一些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也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也開始不認真學習,然后就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怎樣才能扭轉(zhuǎn)這種情況呢?我覺得,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給學生從心理上減負。首先,教師要擺正觀點,成績只能作為衡量掌握情況的一點,而不是全部,每個學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不管學生學多學少,只要有所收獲,就是好學生。其次,教師在自己擺正觀點的基礎上,還要去扭轉(zhuǎn)學生和家長對學習的態(tài)度。能把所有學科都能學好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掌握適合自己的一門技能,也能成才。比如我現(xiàn)在教的機電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對于理論知識學得都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們在學習動手技能時卻很有興趣。針對這個現(xiàn)象,我對學生的態(tài)度就是放低理論知識內(nèi)容的要求,但在學技能的時候,卻要求他們一定要有收獲,必須學好。同時,我也是用這種態(tài)度對待學生,鼓勵學生重視動手技能的學習。
二、尊重理解,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陶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達到心靈的深處。就是說作為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這樣才能同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們在授課時,一般都會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很多學生都可能會因為喜歡上某一位教師,從而愛好這位教師所教的那門課程。同樣也會因為厭煩上一位教師,而影響他對一門課程的學習。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交流,也是感情的交流。教師要設法讓每一位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課程,一方面教師要多關心自己的學生,多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給學生自由發(fā)言的機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yǎng),精湛的教學藝術,良好的外表形象。教師還要鉆研教材,拓寬知識面,研究教法,提高教學水平,通過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贏得學生的尊敬。
三、巧設時機,讓學生體會成就感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想獲得成功的愿望,一些學生可能由于教師的不關注,或者批評,漸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而又有一些學生由于教師的關注和贊賞,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取得較好的成績。其實,教師的一個小小的鼓勵,或者贊賞都可能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過程。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有一個學生上課比較調(diào)皮,課后我找他談話,首先就給他戴高帽子。說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希望以后認真聽課。他記住了我的話,認為我很重視他,于是接下來的課聽得都很認真。在教學過程中,表揚和鼓勵比嘲笑、諷刺、挖苦對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效。教師要針對學生各自的特點,關注所有的學生,并及時給予肯定。要給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去克服,并給予表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快感,就很樂意去挑戰(zhàn)更有難度的問題了。
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會學習的學生,學習效果不好,肯定不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到中專學習的學生,難道有的智商低嗎?不是的,其實,所有學生都聰明,那為什么他們都學不好呢?我認為,影響他們學習效果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學習”。所以,我認為,教師在授課的同時,要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
如何教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呢?我認為,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做筆記,按時完成作業(yè),同時還要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注重“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同時,學得好的學生也能去輔導學得差的學生。最后,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讓他們會自學。學生要是學會自學,就算沒有老師,他們也能自己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興趣被激起、被提高,學生怎么不會樂學呢?學生樂學了,怎么不會好學呢?學生好學了,相信教師和學生都有笑容了!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