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進熊老師的語文課堂,總會感覺一股清新、質樸之風撲面而來。簡約的設計中透著精妙,適時的點撥里顯出智慧,在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中時時以詼諧的語言點燃起孩子們心中的快樂,扎實有效的訓練自然流淌著濃濃的語文味,輕松自然、從容大氣儼然成為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素淡如菊的她,似是天生為語文而來。
有一種課堂叫從容
課堂教學是充滿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語文課堂亦然。從容地面對日常生活,能讓我們忘卻功利,獲得輕松自在、恬淡幸福的生活狀態(tài)。飽受爭議的語文課堂教學也需要這一份從容,在從容里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獲得言語智能的發(fā)展?!敖虒W大綱和教科書規(guī)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但是卻沒有規(guī)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yǎng)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yǎng)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童年,自己的一生?!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
縱觀熊老師的這堂課,設計精巧但又不露痕跡,充滿智慧而又富有理趣,教師教得從容不迫,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如教學的第一板塊,老師抓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用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五卷書》中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故事能讓人變聰明,故事能讓人長智慧”。既是巧妙的過渡,又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學生投入語文學習的興趣自然被激活。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水到渠成地領悟哲理,忘我地投入“爭論”,好奇地悟讀古文、興味盎然地表演“快板”。其間,學生有獨立思考、自讀自悟的時間,有自由表達、大膽展示的時間,有賞析語言、自由想象的時間,還有老師耐心的等待、細心的聆聽、帶著幾分幽默和機智的點撥引導……這一幅幅生動的圖景構成了自然、和諧的語文課堂生活。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就在這自然、和諧中行進,流淌著生活化、常態(tài)化的輕松愉悅。學生在寬松的氛圍、和諧的關系中受到知識的滋潤和哲理的啟迪,就像禾苗喝水一樣,自由自在、身心舒展,享受著學習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幸福。
有一種智慧叫簡單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承載著的太多“使命”: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言語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讓語文背負了“不能承受之重”,使語文教改舉步維艱。由此,把本來簡單、自然的語文教學搞得玄而又玄的說法和做法依然不少,當下的語文教學流派紛呈、莫衷一是,顯得“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化繁為簡”,把握語文學科的核心任務,做語文該做的事,“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fā)展”,熊老師的這堂課給了很好的回答。
1.以簡明的目標準確定位。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源于對教材文本的深入研讀,基于課文應有的語文教學價值以及對課程標準中學段閱讀教學目標的正確把握,教者為教學設置的三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讀書中了解內容、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基礎目標;感悟語言、領會故事所蘊含道理的重點目標;培養(yǎng)思考習慣、發(fā)表創(chuàng)造性見解的發(fā)展目標。三項目標的達成均憑借多種形式的閱讀訓練,使得教學內容指向集中。內容的精要,為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提供了前提,也使課堂教學變得清晰、純凈。
2.以明晰的板塊巧妙融合。教學由講述故事切入,感悟課文入手,演讀“爭論”品味,理解古文拓展,最后到朗誦“快板”深化,在巧妙的設計中,學生水到渠成地輕松領會故事含蘊的哲理。同時,教學的第4、5板塊既賦予了課堂文化的意蘊,又合理拓展了學生的閱讀和文化視野,洋溢著濃郁的語文特質。這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教學板塊,圍繞重點目標,以讀、演、誦為主體,融合多項教學活動,層層推進,不斷深入,使得教學思路簡約明晰。
3.以清簡的訓練落到實處。課堂訓練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不拖泥帶水,顯得清簡凝練:在明晰的板塊式教學過程中,切合兒童情趣的故事濡染;走進文本的品讀,充滿感悟的語感訓練,切實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在具體語境中對“兩全其美”、“不以為然”、“爭論不休”等詞語理解的適時點撥;對爭論部分文本表達效果的賞析,表演朗讀的訓練;將故事復述巧妙融入快板,增加學習樂趣的朗讀……這些清簡的訓練中,學生通過課文內容,學習其中的語文知識,結合相應的言語實踐,形成并發(fā)展著語文能力。
有一種態(tài)度叫務實
1.讀為主線。教學的第二板塊,熊老師安排學生默讀課文的2至5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想,通過文字想當時的情景。面對淺近的內容,教師并沒有任學生一讀而過,而是在平等的對話中進行切實的指導及有目的的訓練,引導學生品味感悟,從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第三板塊的演讀訓練,教師更是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對話訓練轉化為生活化的情境會話,使課文語言化為學生自己的生活化語言。在接下來延伸閱讀《笑林廣記》中的原文時,教師適時范讀后,指導學生朗讀節(jié)奏和合理停頓,初步感受古文的簡潔生動。最后師生富有情趣地同唱改編的“快板”。如此,四項朗讀教學活動,分別安排在教學的不同階段,但是都對應著朗讀教學的目標。以讀為主線的教學活動扎實有效,教學目標的實現自然水到渠成。
2.悟有指導。語文教學活動的外在形式主要就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而活動的憑借就是語言,是言語實踐活動。既然是教學,必然有教師的指導與訓練,這是有別于生活中的言語實踐活動的。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設計的言語訓練活動必須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fā)展,而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簡單復現。本課時教學的第二板塊,看似是教師將對文本教材的解讀直接“告訴”學生,實際是學生在運用教師教給的“邊讀邊想”的方法走進文本,潛心悟讀的基礎上,帶著自身的體驗與老師交流對話,在對話中進行碰撞、表達、建構。交流中有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知識點的教學,有對比句子表達等的語感訓練,也有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的感悟有了指導,閱讀能力有了提升。
3.激活情智。文化、精神是通過言語這個載體傳承與發(fā)展的,準確、深入地解讀文本的豐富內涵,把一行行的語言文字變成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實現與作者的精神對話,就能潛移默化地將潛藏于言語中的思想觀念、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化入自己的心田,實現教材這個“例子”的文本價值與教學價值。教學的第三板塊,教師沒有滿足于課文對話的表面復現,滿足于學生分角色演讀的熱熱鬧鬧,而是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品味語言;運用插圖資源,還原對話的生活情境;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生生、師生互動;讀悟結合,水到渠成地領悟寓意。有效度的讀悟指導下,學生的情智被激活、被點燃。
享受自然、從容的學習快樂,簡約的設計里融合著并不簡單的智慧,實實在在的訓練有效地促進著學生言語智能的發(fā)展。課堂中,學生的言語學習與精神成長得以同構共生,教學智慧之花得以悄然綻放。這就是熊老師在課堂中行走的姿態(tài)。
(戴巧玉,句容市實驗小學,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