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咪
趙輝, 男,漢族,1959年9月出生
山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煙臺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煙臺警察攝影家協(xié)會秘書長。
1979年~1987年,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從事攝影工作;
1988年~1989年,在山東煙臺市芝罘區(qū)公安分局從事攝影工作;
1990年~2009年,在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從事攝影工作;
2009年至今,在山東省煙臺市警察攝影協(xié)會任秘書長。
趙輝是一名人民警察,英雄硬漢,鐵骨錚錚;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風光攝影家,熱愛攝影,熱愛了30年。脫掉警服的端起相機的時候,他善于運用光影,拍攝手法細膩。這看起來完全不搭邊的兩重身份,在趙輝身上重疊、融合,激發(fā)出他對生活、對生命不同的精彩詮釋。以下是《旅游縱覽》記者對話趙輝老師。(L代表《旅游縱覽》記者,Z代表趙輝)
L:您從事攝影工作有30多年,取得了許多非常顯著的成就,能講講當時是怎么開始從事攝影的嗎?
Z:1978年,我應征入伍到國防科工委27基地。當時,領導安排我當放映員。在工作中,我認識了涼山州文化局專職搞攝影的一位名叫曾克廣的老師。在曾老師的影響下,我對攝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政治處有一臺海鷗4A120相機,是上級部門配發(fā)的,長期放在柜子里。但我還是把它當成寶貝。我就用這臺相機跟著曾老師拍了許多好照片見諸報端。經(jīng)常受到領導的表揚,積極性越來越高。此后,部隊領導又派我到福建學習彩色膠卷的沖洗和彩色照片的放大。我從福建帶回恒溫箱、顯影罐、天平秤及各種化學藥品(當時各種洗印藥水全是自己配制)。從此我的攝影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1984年4月8日,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從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我用相機記錄了火箭、衛(wèi)星從測試、轉(zhuǎn)場到發(fā)射的全過程。當時許多報紙、雜志、畫冊都用了我拍的照片。
L: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這么多年,你理解中的攝影是什么?攝影藝術與我們?nèi)粘I钪械摹罢障唷庇惺裁磪^(qū)別?
Z:我只想和同道的朋友隨意漫談在自己生活中對攝影這件事情的粗淺認識,目的還是拋磚引玉,希望引出更多的高論。
攝影是一門融光、影、色彩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為一體的瞬間藝術,它與繪畫藝術雖然同屬于平面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但它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那就是畫面的真實性及記錄的完整性。攝影作品著重于自然,真實是攝影作品賦有藝術感染力和長久生命力的所在。
我們?nèi)粘I钪械摹罢障唷?,只是人們旅游時或是為了紀念某一活動而做的一種簡單的記錄。它與攝影藝術對事物所關注的視覺是不一樣的。普通的“照相”要上升到攝影藝術,需要理論的支持、技藝的錘煉,更重要的需要情感的陶冶,其實只要你有心都可以做到。攝影藝術的魅力就在于用獨特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捕捉瞬間的美,進而激發(fā)心靈的美,為大眾提供美的精神享受。
L:您的職業(yè)是人民警察,警察工作最注重客觀事實;您又是一位攝影家,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講是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情志,這二者之間,你是怎樣轉(zhuǎn)換角色的?
Z:工作中我時時全神貫注,講求用事實說話。攝影是我的業(yè)余愛好,把我?guī)нM了大自然的環(huán)境,既是我對攝影藝術的探索,也是放松自我的一個過程。
攝影是一門特有的“視覺語言”,它能把一份客觀的事實通過相機變成主觀意識的觀察和流露,并表現(xiàn)在照片上。如果說文章可以表現(xiàn)出人類的智慧和感情,那么今天的攝影藝術也具有同等的效應。風光攝影所帶來的更多像是一篇散文,它所表露的是攝影者觸景生情的一份感覺,表現(xiàn)出大自然對攝影者所帶來的啟發(fā),從而流露出攝影者對于在他四圍大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和感受。
我們無法左右氣候和光線,所以有必要像美國諺語所說:“假如我們無法戰(zhàn)勝它,那么我們就和它合伙來干”。我把天氣和光影效果作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而去找尋當時環(huán)境下可以和它配合的題材和景物。所以,問題不是我們想拍什么,更重要的是,要隨時領會到老天爺讓我們拍攝什么。藝術的價值在于它的創(chuàng)造性和原創(chuàng)性。風光攝影已經(jīng)不再是靜態(tài)景物的紀錄,一樁瞬間即逝的情況就發(fā)生在眼前,它的捕捉不是在于記錄一個突然發(fā)生的故事,而是一幅通過構圖所帶來有意義的畫面。我從來就不認為風光照片的拍攝僅限于純粹的紀錄,也不從單純的“美感”或者其他繪畫里面的一些意念,來決定我的拍攝。我覺得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來解釋風光攝影所帶來的挑戰(zhàn),可能最為確切。
L:您的這幅《吶喊》讓我最為印象深刻,可以聊聊創(chuàng)作動機和心得嗎?
Z:有一次我到內(nèi)蒙,走在路上天空烏云密布,好似暴風驟雨就要來臨,突然看到天空烏云閃開一窗口,我立即停車隨手拍了一張,但是我怎么看畫面里還是缺少趣味點。沒辦法,我前后步行踩點總算找到一顆小樹,增加了畫面的趣味中心,拍攝到了這幅名為《吶喊》的作品。
在攝影里,確立一張照片的“趣味中心”很重要,一張照片只能用來說明一件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犯這樣的一個錯誤:就是明知道趣味中心的重要,但在構圖時卻舍不得許多無用的元素,覺得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結果許多漂亮的東西在一起,造成觀察者的視覺游離,從而使得趣味中心的“趣味”下降。
但建立趣味中心并不意味著舍去就能得到。曾經(jīng)聽到過有人對攝影構圖和繪畫構圖之間的差異做過這樣的總結:繪畫構圖是加法,而攝影構圖是減法。就是說繪畫中的元素是在不斷的增加中得到一幅畫,而攝影中為表達和突出趣味中心要在畫面中不斷地減少各種元素或物體。對于這種說法我并不認同,繪畫如何我且不討論,就說攝影吧,如果單用減法出來的圖像也許很突出“中心”,甚至很漂亮,但也可能是很單調(diào)乏味的圖像,因為在減法的過程中也會將很多有趣的信息刪掉,我們說真正的攝影構圖不是一個簡單的減法構圖,而是如何在不影響畫面趣味中心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增加信息和增加元素;如何盡可能的用盡所有可以使用的元素去強調(diào)和渲染趣味中心。準確地說,攝影構圖的簡潔并不等同減法,一切都需視傳達的目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