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秀
摘要:家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教育力量和優(yōu)勢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中職學生家庭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使一些學生家長以為教育只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對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漠不關心。有鑒于此,本文對中職學生家庭教育狀況進行調(diào)研,診斷和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家庭教育中的存在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生;家庭教育;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2)12-0036-03
家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教育力量和優(yōu)勢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忽略對中職校學生家庭教育的引導,使一些學生家長以為教育只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對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漠不關心。有鑒于此,我們通過調(diào)研,診斷和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家庭教育中的存在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為家長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幫助和指導,不僅有利于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對豐富和完善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意義。
問題診斷
目前中職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紀律觀念不強,行動過于自由;目標意識不強,缺乏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持恒精神;心理素質(zhì)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吃苦耐勞精神;抱怨家庭不幸福,和父母之間有代溝,缺少交流。同時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和了解,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力不從心或者關心不夠。這些狀況的形成,除了受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影響之外,主要還是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
(一)家庭環(huán)境不和諧
當前中職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社會中下層群體的家庭,單親再婚家庭或父母關系緊張的家庭占18.27%,學生及其家庭的生存狀況處于相對弱勢,具有明顯的不和諧特征。
1.由于家庭中父母不和、關系失調(diào),使孩子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之中,形成孤僻冷漠、自私偏執(zhí)、玩世不恭等不良性格特征。
2.由于父母無暇顧及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和需要,孩子也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對家庭充滿怨恨和敵意,有的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有的感到自卑,把對家庭的不滿轉(zhuǎn)向社會,形成反社會傾向。
3.由于中職學生的父母多數(shù)僅有中等以下文化水平,工作崗位主要集中于工人、個體戶和辦事員,有些父母有喝酒、賭博等不良的行為習慣。家長的素質(zhì),對孩子產(chǎn)生一定影響。
(二)教育方式不恰當
1.親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有的家長以自己工作繁忙為由忽略孩子的溝通訴求,有的在和孩子交流時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往往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從而導致親子關系不協(xié)調(diào)。
2.期望值出現(xiàn)兩極分化。有的家長把中職教育視為是一種低層次教育,不認可中職生的發(fā)展前途,讀職業(yè)學校只是混時間,拿個文憑。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責任就是交錢,忽視對孩子的感情投入和精神關懷。更有些家長完全把孩子的教育交給學校,對孩子采取放任自由、撒手不管的態(tài)度。
(三)家校聯(lián)系不密切
我們通過個案訪談,了解到目前中職校家校關系中存在以下一些主要問題:
1.家校合作膚淺表面、流于形式。由于一些中職學生家長受教育程度低(問卷統(tǒng)計48.72%的學生家長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出現(xiàn)學生有家無教的現(xiàn)象。學校和家長之間也缺乏相互理解與信任。
2.家校合作缺乏系統(tǒng)性和計劃性。許多學校成立的家長學校,很少形成系統(tǒng)的培訓課程。一個學期開一、二次家長會,都成了學校的工作報告會、學生在校表現(xiàn)和學習成績的通報會,缺乏家校之間的互動與溝通。
3.家校之間存在挑剔多、合作少的現(xiàn)象。學校埋怨家長不懂教育,不會教育孩子。家長指責學校沒有盡到責任,教育不到位。
建設策略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它既決定著學校教育的起點和水平,又決定著社會教育的基點和發(fā)展。樹立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念、采用適當?shù)慕逃椒ê褪侄?,對于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至關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家長策略
1.代溝≠鴻溝
由于時代和生存背景的不同,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價值觀念、心理狀態(tài)、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于是往往形成一道溝。要使“代溝”變淺、變窄、直至填平,就要建設民主型家庭。父母要以平等、民主的姿態(tài)與孩子相處和交流,要留出和孩子接觸的時間,聽孩子講話要專心、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父母要帶頭學習,解答孩子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和人生的引路人。
2.成才≠成人
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指出:理想的父母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yǎng)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恒、勤儉節(jié)約等個性品質(zhì)和良好習慣。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理念應是先成人后成才。應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訓練,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反復抓、抓反復,使孩子努力實現(xiàn)由他律向自律轉(zhuǎn)化,做到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3.身教>言教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對自己的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正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把詡魃斫獭笔墙逃囊粭l基本準則,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潛移默化。孩子可塑性大、模仿力強,這是孩子獲取認知的一個途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主要對象,父母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為人處事、是非標準、道德觀念等時時刻刻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不是積極的、就是消極的,不是正面的、就是負面的,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4.鼓勵>懲罰
家長應學會鼓勵和賞識孩子。孩子在智力、能力等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在成長過程中也容易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正常現(xiàn)象,需要家長多理解、多關心、多引導。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適時給予肯定與鼓勵。中職學生這一年齡階段容易急躁,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與孩子溝通時,家長的態(tài)度要溫和真誠,千萬不要用責備或質(zhì)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更不能采取打罵的粗暴方式,那樣只能使矛盾激化,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加深彼此的隔閡。
(二)家校教育的整合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
學校要制定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計劃,組織教師系統(tǒng)地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開展活動,如研討經(jīng)典案例、現(xiàn)場觀摩等??梢匝垖<易鲗n}講座,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在教研組或年級組內(nèi)總結(jié)和積累家庭教育的做法與經(jīng)驗,相互學習借鑒,提高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
2.探索家訪新思路,提高家校整合效應
要發(fā)揮家訪在加強家校教育中的作用。在家訪中班主任要主動預約,由家長確定拜訪時間,讓家長從內(nèi)心感到教師的熱情真誠、認真負責,這是班主任得到家長配合的情感基礎。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認真加以分析,查找原因,尋求對策,考慮如何與家長相互協(xié)作。同時,要留心觀察,捕捉家訪的最佳時機,而不能在學生出了問題才家訪,以致降低教育效果。要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回答家長提出的問題,形成雙向互動。
3.創(chuàng)新家長會形式,提高會議實效性
創(chuàng)新家長會的形式,要從一人唱“獨角戲”到老師、家長、學生同唱一臺戲。開會時不再是班主任站臺上家長坐臺下,而是圍成一圈,相鄰而坐。學生也不能一概被排斥在家長會之外。會議可以就教育中的共性問題進行理論探討,或做個案分析,或開經(jīng)驗交流會,或就一、兩個突出問題對話交流,或就學生共同關心的問題,請專家做報告并現(xiàn)場答疑,努力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zhì)。
4.創(chuàng)建溝通立交橋,拓寬家校聯(lián)系渠道
學期開始,班主任可給每個家長印發(fā)一個信息單,讓家長知曉學校的基本信息,便于家長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家校聯(lián)系。要建立“家校教育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全息交流,家長可以從學校網(wǎng)站上了解學校的政策、規(guī)劃、活動等等,家長也可以在學校論壇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要鼓勵教師建立博客或班集體的QQ群等,實現(xiàn)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學生與老師,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辦家教沙龍、家校小報等形式多樣的交流平臺,使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進行多方位的時空對話與交流。這樣,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促進家校形成合力,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道德感的有用人才。
Intermediate Vocational Student's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 and Strategy
ZHANG Ling-xiu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Business, Shanghai 200231, China)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has widely been concerned for its unique education agency and advantage. Yet intermediate voc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has not received people's enough concerns over a long time, which results in some parents' belief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only by schools and teachers without any responsibility of their own. This essay conduc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nditions of intermediate voc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suggesting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intermediate vocational student;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