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思考
1.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學習過氧氣實驗室制法,已具備了氣體制備的一些基本實驗技能及實踐經(jīng)驗。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習能力上分化較明顯,小組間合作學習既能形成競爭,小組內(nèi)合作又能形成“優(yōu)生幫差生”的共同提高,這些都為本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利的課堂環(huán)境。
2.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是研究在實驗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首先探究了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然后提供了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并給出了一些儀器,讓學生采用活動探究的方式研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再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驗證二氧化碳,最后總結了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對于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的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梳理,可將知識點分為2課時進行講授:第一課時主要研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原理裝置;第二課時主要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驗證二氧化碳。
3.教學目標
(1)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的選取,明晰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
(2)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方法和設計思路,探索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實驗裝置,讓學生初步學會氣體制取的過程和方法,并通過討論、對比、設計實驗等探究式學習,逐漸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3)通過實驗、問題討論、合作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求實、創(chuàng)新、合作的科學品質(zhì)。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的選擇,并利用儀器設計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教學難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二、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
1.動畫設計,聯(lián)系生活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法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而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于疲倦狀態(tài)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吸取知識的?!闭n堂初始,教師通過動畫展示《我是誰?》,設置恰當?shù)那榫?,從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關注,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感悟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動畫《我是名偵探柯南》,很好地創(chuàng)設了情境,增強了趣味性,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二氧化碳物理性質(zhì)的印象,從而較好地避免了單一枯燥記憶知識點的現(xiàn)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設計活動,動手探究
課堂中,教師活用了多感官教學法,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腦科學研究表明,調(diào)動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腦通路,從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經(jīng)連接。在學生學習中提供多種感官知覺的刺激和經(jīng)驗,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感官知覺系統(tǒng)來探索、嘗試、學習新事物,可以使其潛能得到建立和開發(fā)。多感官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變化,交替使用,能夠幫助學生多途徑、多層次地得到訓練,激活有效思維。
本課主要設計了三項探究活動。
給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的資料,補充三個對比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分析為什么不被選擇,從而得出實驗室制備氣體應考慮的相關因素:制得的氣體較純;反應速率適中等,然后得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藥品及原理。教材中直接給出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這樣學生雖能一下子記住,但不一定能真正理解為什么要選擇石灰石和稀鹽酸,此后接觸到其它能夠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藥品時可能會混淆。筆者在設計教學時提供信息,學生實驗探究,體會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要求。隨后補充介紹為什么不用碳酸鈉或稀硫酸代替制取二氧化碳,由此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意識。
先引導回顧制取氧氣兩種方法的相關知識,對比探究,然后進一步拓展延伸,引出實驗室制備氣體的思路和方法。而有關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的選擇則采用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生討論并思考如下問題:第一,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第二,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將相關比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多媒體展示,一邊引導學生回憶氧氣制取的裝置,一邊歸納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從而初步確立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與方法。
學生動手設計實驗制取二氧化碳,并進行實驗的評價,為更好地走進實驗室實踐做好充分的準備。
3.精美制作,簡便美觀
通過設計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選擇相關儀器進行實驗。學生在體驗、反思和完善實驗設計的過程中,掌握基本技能,實行師生互動。學生預先手工制作的五顏六色的化學儀器圖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上既避免了讓學生繪畫或直接拿儀器操作時的時間不易控制的尷尬,又便于小組匯報時展示,省時、安全又美觀。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藥品選擇,裝置選擇,收集方法?!盎睢庇媒滩?,精心設計,使學生手腦結合,多元化思考,鍛煉了學生科學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教學反思
本課在友善用腦和新課程理念的觀照下,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活動探究,明確學習目標,在問題的引導下,適當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在探、說、議、評中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1.恰當?shù)囊曨l資料,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教學設計層層深入,源于教材,但更高于教材,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力。如探究活動一,選擇哪組藥品更適用于實驗室制CO2?教材是直接給出藥品及反應原理,學生理解有難度。而本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探究體驗討論中得出結論,印象深刻,同時又很好地為酸堿鹽的學習作了鋪墊。探究活動三,設計制取CO2的裝置,手工制作的化學儀器圖打破了實驗室儀器的局限性,學生通過紙質(zhì)的儀器進行操作,既簡便又安全,還可以在化學課的單元復習、總復習中重復利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教學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拓展性作業(yè)小調(diào)查“饅頭是怎樣做的?”等等,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階段性的練習與課堂小測驗,在知識點的掌握上起到了及時強化鞏固的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這節(jié)課教學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要完全達成教學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學生間交流的深度不夠;課堂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欠缺,小組合作的組織能力、質(zhì)疑能力、評價能力都有待于進一步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認真?zhèn)湔n,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甚至還應具備一定的其他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這樣課堂才是鮮活的,學生才是愉快的,課堂也才會散發(fā)出持久的生命芬芳。
(朱紛,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