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和作為,學校也一樣。百年老校如何才能持續(xù)獲得持久的敬重?如何做到百年基業(yè)興盛?在我接過老校長傳給我的接力棒時,我知道,這個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便是我要面臨的最大課題,這也成了壓在我心里最沉重的石頭。
美國一家咨詢公司的調查數據給了焦慮的我以理性的啟發(fā):公司花了20年時間跟蹤了500家世界大企業(yè),發(fā)現一個共同點,即他們始終如一地堅持四種價值觀: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價值高于個人價值;社會價值高于利潤價值;用戶價值高于生產價值。
對應學校工作,我意識到,堅持這四個可貴的價值觀同樣是有積極意義的:校園里最重要的就是“人”,有人的校園才叫學校,否則就只能是一堆空空的建筑而已,無論它的裝備何等高級。而學校的“人”也絕不僅僅是狹隘意義上的教師和學生,更應是有血有肉,有喜悅有煩悶,活生生的成人和兒童。古人說“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一群人唯有建立共同的價值信仰,才可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凝心聚力做好“人”的工作,若非如此,即使個個是能人,也未必能成好事。所謂文脈相傳,大概更多地在于理想主義的穿越百年,在于對“教育烏托邦”的永恒追求。一所學校如果有愿意為集體謀福祉、利他心的團隊,就一定是最誠摯且堅定的團隊,而一所學校如果有一支“目中有人”、團結上進、富有教育理想的團隊,則一定會是全心全意把目光、智慧、心思用在兒童成長上的學校,這樣的學校,何患基業(yè)不長青呢?
這些啟發(fā)和思考,讓急切擔心著“如何接好棒”的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于是,我開始從順應人性需要的視角看校園,嘗試以學校教育哲學的傳承與持續(xù)建設為切入點,走上了建塑學校共同價值觀、提升公益心、讓更多教師自覺將兒童的利益與成長視作職業(yè)最高使命的辦學之路。
強扭的瓜不甜——給學習來點“風花雪月”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要遵循人的成長規(guī)律,尊重人性,就必須把校園里的教師和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必須順應人的天性需求。
我從教師學習開始嘗試改變。通常,提到教師學習就會被對等理解為舉辦研討會或周末的培訓,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形成”的。而我以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絕不僅僅是學校教師發(fā)展計劃的一般程序,它更多的是一份責任,是教師本人發(fā)自內心的認同,乃至積極主動的參與。唯有內心真正的認同,才可能有真正的微變;只有內心真正的接納,才可能有真正的投入。教師的工作是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構,是充滿著研究與創(chuàng)造的,要真正樹立起教師的研究意識、主體意識,唯有讓教師專業(yè)學習成為他們向往的、喜歡的方式。
我們從豐富學習的形式做起,除講課之外,還增加了對話論壇、看電影、辯論賽、項目小組、體驗游戲等。豐富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習形式單一的審美疲勞,因鮮趣而有點情趣。同時,我們也注重營造愉悅的環(huán)境。小資情調應該是大多數女教師喜歡的生活方式,學習同樣需要氛圍的營造,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里,人的創(chuàng)造力是最強的。學習的地理環(huán)境除了會議室,我們還增加了湖畔、草坪,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也注意通過主持調度,人為創(chuàng)設,音樂、畫面、美食等一切讓人有美好愉悅想象的事物來組合。
形式氛圍是為內容服務的?!帮L花雪月”的學習,讓專業(yè)成長變得柔軟,讓老師對教育生活變得敏感。順著長的瓜自然熟也自然甜,順應了老師們需要的學習,他們自然歡喜也自然悅納。
軟繩才能捆住硬柴禾——管人先要管好心
軟繩子才能捆住柴禾。一個團隊共同價值的培植,同樣需要軟繩子的柔韌,將一根根柴禾捆到一起,成為強大的團隊。我認為真正的管理一定是從激發(fā)人的積極性開始的。剛性只能控制行為,柔軟才能觸到內心,并由心自發(fā)地影響行動。它不可能完全依靠權力、制度、考核所賦予的外力,必須依靠人性的順應、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fā)每位教師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使他們能夠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余力地追隨學校發(fā)展的目標,持續(xù)用心,成為學校核心發(fā)展中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我嘗試以 E(教育哲學引領Education philosophy lead)、P(心理塑造Psychological shape)、P(職業(yè)增值 Professional value-added)三項工程為軟繩子的支撐,傳遞文化價值,貫通組織戰(zhàn)略,傾聽教師心聲,改善教師感受,引導教師發(fā)展,支持教師職業(yè)榮耀感增值,點燃每一位教師成長的內在驅動力。
(一)E教育哲學引領Education philosophy lead
我知道,與厚重的學校歷史相比,我與管理團隊都是極其單薄的,尤其是我。唯有握住雖沾滿塵埃,但依舊充滿了生命意義的獨特的石梅歷史,用校史治校,用校史育人,才是從根本上實現學校辦學的石梅校本化,才有可能凝集所有石梅人的心,因為,這是石梅獨一無二的,這是石梅成長文化的著落點。于是,我著手從百年石梅歷史里教育哲學的提煉開始,以“一個品牌、一支隊伍、三個載體”實現理念認同,將“只為石梅”的價值觀不斷融入教師的行為、思想中,通過每年隆重舉行的“感動石梅”頒獎盛典,讓百年老校的教育哲學成為更多教師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在引領中持久建設石梅哲學文化的大廈。
1.一個品牌
“一個品牌”是幫助全體教師站在歷史長鏈的角度,了解百年石梅的品牌故事和品牌內涵,從內心升騰起對石梅品牌的敬畏與敬重,從而珍視就職于當下崗位的機會與榮耀,在意“今后為石梅留下什么”的責任和擔當。
我發(fā)動包括退休老師在內的全體教師一起參與到校史的整理中來,學?!巴藚f”成立了校史編寫小組,團支部成立了青年教師記者團。我們懷揣宗教般的情感,搜尋學校發(fā)展史上的每一個點滴。在梳理、回憶的過程里,學校的文物、老照片、老地方、老活動、老故事開始煥發(fā)新的生命,學校精神與傳統(tǒng)在一次次的走訪,在面對面的交流,在筆下的記錄里,變得真實鮮活,記憶深刻。歷史的印記,讓每一個石梅人不知不覺走進石梅的歷史,接通文化發(fā)展的脈絡,觸及先賢大師的精神骨架,點亮內心的敬意,生發(fā)效法的情愫。2011年秋天,《石梅小學志》作為江蘇省第一本小學志,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在校園古老的銀杏樹下,我們舉行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首發(fā)活動,獨一無二的天然舞臺,充滿真情的活動串聯,“石梅”兩個字同時重重地刻進了幾代石梅人心里。
2.一支隊伍
“一支隊伍”也就是學校教育哲學的內訓師隊伍。學校的老前輩,學校的黨員和干部就是一支屬于石梅自己的內訓師中堅力量。這支隊伍是點燃和傳遞學校理念的星星之火,在教師中形成燎原之勢,有力推動了“只為石梅”哲學認識背后全體石梅人“愛石梅”的情結,“愛石梅是一個動詞”在現代石梅的校園里已落地生根。這支隊伍通過策劃組織校史文化知識搶答、我心中的石梅精神演講比賽等活動,亮出諸如文化海報、餐廳文化臺簽等新點子,吸引教師的目光關注、留意乃至留戀,從而讓學校的教育哲學、核心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3.三個載體
“三個載體”是指學校傳媒《石梅苑》雜志、《同心橋》校報和石梅網。學校的教育哲學要有生命力,必須形成有效的實踐載體和抓手。借著“三個載體”,將教師融入到學校教育哲學的建設過程中,促進教師主動思考石梅教育的特質和氣質,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觀點。
2007年11月,我們恢復了上世紀80年代初創(chuàng)刊的《石梅苑》,成立編輯部,從普通教師中邀請喜好讀書、善于思考、勤于動筆的成員加入團隊,由美術教師擔綱美編進行排版。刊物的內容很是豐富,有國內一線專家學者的“大家來稿”遼闊視界,有學校班子成員的“校園論壇”啟發(fā)引領,有老師們的“教育故事”“博文軼事”滋養(yǎng)心靈……每一篇都傳遞著石梅的教育哲學認識,傳遞著百年老校責任感、使命感的氣息。同時,編輯部每兩年結集教師文集,如2008年《石梅故事——流金歲月篇》,真實記載年輕石梅人對前輩的采訪筆記;2009年《美麗的轉身》、2010年《水邊的長路》,誠實記錄教師閱讀與實踐的成長體悟。
2009年我們創(chuàng)刊了《同心橋》校報,編輯、排版同樣由自己的老師擔綱,校報的推出意在向社會和家長傳遞學校資訊,展示成長中的石梅教師的思考、成果與風采。每期??奸_辟“感動石梅”年度人物的專欄故事,讓微故事營造大感動的效應,將石梅教育的哲學認識,用真人真事真感動演繹,帶動更多的家長了解、理解和支持石梅哲學引領下的教師工作。
我們關注網絡的影響力,及時更新石梅網新聞——同樣把立足點落在關注教師自身成長與推助兒童成長中的微進步、細行動上,關注向上向善團隊氛圍營造中所體現的石梅教育哲學。這些載體將廣大教師的用心和努力,成績和進步立體地呈現出來,他們在得到激勵的同時,也深深體會到石梅教育人應有的內涵。
(二)P心理塑造Psychological shape
我把心理塑造擺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因為我清楚它的意義。我關心教師成長,珍視教師的人本關懷,從積極、正面的角度,采取各種現有的以及創(chuàng)新的活動形式,不斷塑造教師健康、快樂、自信的心理,鼓勵他們承擔更重要的工作。我知道,用心管理好廣大教師的“心”,才能讓教師們深切感受到在工作中得到的不僅是每個月的薪水,還包括工作認可、價值實現、自信、自尊等在內的“精神薪資”。
1.“成長手冊”指方向
2009年我們著手設計編印《石梅教師成長手冊》,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學校概況、石梅文化、成長期望等內容全方位生動地展現給所有教師。這樣,既及時有效地幫助了新教師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的工作需要,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實際工作當中,同時,人手一本手冊,也讓不同年齡段的石梅教師懂得,成長不分年齡,每一天、每一日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能量發(fā)揮到極致,就是人生中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就是我們人生中生命與事業(yè)的最美好結合——“成長自己”。
2.“智慧供給”增動能
一是“知識供給站”。本著“以書會友,坐而論道;開拓視野,蕩滌心靈”這一宗旨,學校持續(xù)多年開展“心靈之約”讀書活動。三年中,共組織了25期“心靈之約”讀書會,推薦贈送了21種圖書,先后有2000多人次參加了活動,組織了主題論壇、春天詩會、與哲學對話等主題活動。石梅“心靈之約”讀書會已發(fā)展成為服務教師的有力臂膀,不僅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更增厚了教師的個人學養(yǎng)。
二是“心靈供給站”。構建心理互動平臺,解決廣大教師生活、工作上的困擾,提升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壓力管理能力。我們創(chuàng)意每周工作安排,開辟“石梅金言”欄,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引導心靈的成長;創(chuàng)造兒童游戲新體驗,讓全體教師每學期參與一次兒童游戲,回味童心,融合情感;創(chuàng)新節(jié)日慶典,將紅色立意給予時尚創(chuàng)意,給每項教育活動賦予鮮趣,吸引教師,直抵內心。
三是“體能供給站”。從教師多層次需求出發(fā),建立一個廣大教師充電加油的多功能“體能供給站”。通過建立教師興趣團隊,堅持開展爬山、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滾鐵環(huán)等體育活動,引導廣大教師強身健體,增強集體榮譽感,做到合理宣泄,放松身心。
3.“特別關愛”暖人心
心相通、情相融,方能力相合。我們努力把對教師的關懷、關愛體現到細節(jié),融入到辦公室。教師節(jié),學校給每位教師贈送一株小綠培,告訴大家,生活中處處蘊藏著美和驚喜,只要我們有一顆愿意發(fā)現的心和樂于照護的行動;重陽節(jié),學校給全體教工寫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告訴大家,再微的成果,再小的進步都是每一個父母長輩心中最大的榮耀。用發(fā)現生活和感受親情柔化每個教師的初心,讓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親情的期盼敲擊每一個教師堅定做好老師的夢想,教師們的“心力”更趨融合而有力。
(三)P職業(yè)增值Professional value-added
有了內心對學校共同價值取向的認同,學校進一步為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支持,搭平臺、筑講臺、擺擂臺、建舞臺,多層級催化廣大教師的職業(yè)增值,成就了教師自愿、自覺卷入的“成長—成器—成才”三部曲。
1.贏在起點——成長
老校有眾多老前輩,他們是幫助校園內青年人快速成長的豐富資源。我們盛情邀請他們參與學?!?+1導師行動”?!?”是幫助青年教師尋找適合自身的導師(導師均為常熟市班主任工作和各學科教學的前輩泰斗),簽訂“導師帶徒”協議,除了平時和結對教師一起集體備課、說課,相互聽課外,每個月導師深入課堂指導兩次,并開展現場式教研活動;“+1”則是為每位新教師配備經驗豐富的“工作伙伴”,開展同伴互助。
同時,以“石梅青年夜?!睘橐劳?,通過每月一次下班后的夜校學習,開展班主任工作藝術培訓、教學“六認真”要求培訓,課堂觀察、演講與口才、書法技巧、有效溝通需要怎樣做等專題學習,由富有經驗的本校教師為年輕教師提供知識和能力的儲備,以此達成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2.內在修煉——成器
學校注重教師思想增值,開辦“石梅智慧講堂”,活躍“石梅博客空間”。學校邀請魏書生、鄭杰、張文質、袁衛(wèi)星等專家學者解讀種好心田的意義,體悟付出與收獲的辯證關系,理解個人成長與團隊成長的緊密紐帶關系,加深大家對“建設者就是享受者”、持續(xù)建設學校教育哲學的認識和理解;聘請王崧舟、李鎮(zhèn)西、孫雙金、俞正強、武鳳霞等特級教師開堂授課,使教師汲取教育思想精髓,學習教學藝術,提高教書育人能力。我們知道,有效的反思最好能伴有文字的記錄,因此,在遼闊眼界的同時,我們敦促、鼓勵并帶頭開展敘事記錄,將思、想、悟及時進行整理。打開學校博客,你能讀到老師們在文字中盡情書寫的思考、體會與感悟,也能讀到老師們用心記錄的教育故事、生活百態(tài)。一個學校能留下師生自己的故事,就是學校教育哲學的傳續(xù),博客使全體教師得到了二次成長。
3.實現雙贏——成才
引導教師以審視的目光,開展學科研討。我們開展“課堂模仿秀”、“黨員團員示范課”、“辯課進校園”、“我與特級同臺上課”等多樣形式,鼓勵教師立足課堂,立足兒童學習心理的把握,不斷厘清教與學的關系,并在實踐上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職業(yè)自信。
心靈上的用心呵護,業(yè)務上的真心幫助,職業(yè)上的細心引領,三個路徑的“軟繩子”捆住了所有石梅人,發(fā)揮起了“孵化器”、“調配器”和“驅動器”的作用。老師們學習發(fā)展能力和價值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提高,江蘇省教學評優(yōu)課連續(xù)兩年一等獎、四省教育廳聯合組織的首屆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第一名……一個又一個成長的捷報,讓百年老校彌漫著寧靜卻昂揚、低調并厚實、意守平常而志存高遠之氣息,讓這所獨具江南書院風味的百年老校擁有了全心全意把目光、智慧、心思投向兒童成長的最堅實的力量。
(顧泳,常熟市石梅小學,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