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治祥 曠凌齡
摘要:在我國,公檢法機關都會把各自的訴訟成果以案卷的形式固定下來并以此為根據(jù)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在大陸法系國家,卷宗的內(nèi)部結構極為龐雜,審前階段形成的各種文書和證據(jù)材料,無論是否有利于被追訴人,都被納入其中,裝有偵查“成果”的卷宗往往是檢察官、辯護律師和庭審法官均可充分使用的“通用”卷宗。在英美法系國家,審前階段形成的案卷也包含了不少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但并不像我國和大陸法系國家的偵查卷宗那樣無所不包,也不存在可供訴訟各方無條件共同使用的“萬能卷宗”。
關鍵詞:刑事訴訟;卷證材料:內(nèi)部結構:萬能卷宗
中圖分類號:D926.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544(2012)04-0099-05
文書、檔案等書面材料不僅是人類進入文字社會以來最重要的社會治理技術,也是有關機關和個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固定和保全證據(jù)、用以反映刑事訴訟活動情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由各種證據(jù)材料和文書組成的刑事案卷因此受到訴訟各方尤其是控辯裁三方的高度重視。刑事案卷通常又被稱為刑事卷宗,是對有關機關和個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獲得的各種證據(jù)材料、有關機關以此為根據(jù)作出的各種處理決定以及反映職責履行情況的書面記錄的總稱。從內(nèi)容看,刑事案卷通常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原始證據(jù),如書證的原件、可裝入案卷的物證的原物:二是固定、保全原始證據(jù)所形成的書面材料,如各種詢問或訊問筆錄、勘驗檢查筆錄、書證的復制件、物證的復制品等;三是有關機關和個人在行使職權、履行職責過程中所形成的書面材料,如拘留證、逮捕證、搜查證、起訴書、判決書、有關機關的內(nèi)部討論記錄和決定、評議筆錄等。作為刑事案卷核心組成部分的刑事卷證主要是指偵控機關和審判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制作的具有訴訟效力的各種文書以及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證據(jù)材料的簡稱。刑事卷證在訴訟過程中產(chǎn)生,與訴訟階段有著密切聯(lián)系。從訴訟發(fā)展的階段看,刑事卷證大致包括以下內(nèi)容:一是形成于偵查階段并被裝入偵查案卷的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二是在檢察官介入刑事訴訟后形成的訴訟文書以及獲得的證據(jù)材料;三是在審判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因研究范圍所限,本文所使用的“刑事卷證”這一概念主要是指偵控機關在審前階段制作的訴訟文書以及獲得的證據(jù)材料的總和,原則上不包括審判階段形成的訴訟文書等材料。
一、我國刑事案卷的內(nèi)部結構
我國刑事訴訟法根據(jù)證據(jù)的表現(xiàn)形式將其分為物證和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等七種類型,但在具體司法實踐中,被有關機關作為證據(jù)采納甚至采信的并不僅限于此。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無論是偵查機關還是檢察機關抑或是審判機關,都會把各自的訴訟成果以案卷的形式固定下來并以此為根據(jù)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為了進一步理清刑事卷證與刑事案卷的關系,下面擬根據(jù)有關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規(guī)定和具體的刑事司法實踐對刑事案卷和刑事卷證的內(nèi)部結構及其在刑事訴訟中的運作過程作一簡要介紹。
在由公安機關偵查的刑事案件中,對于偵查階段形成的各種材料,負責偵查的公安人員在偵查終結時應根據(jù)其性質和價值整理歸類并分別裝訂成偵查卷(正卷或訴訟卷)、偵查工作卷(副卷)和秘密偵查卷(絕密卷):偵查卷包括訴訟文書卷和證據(jù)卷兩部分,分別由各種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組成;偵查工作卷主要由內(nèi)部請示、報告、訊問計劃、調(diào)查提綱以及案件討論記錄等組成;秘密偵查卷由與秘密偵查措施的審批、使用過程和結果等有關并且需要保密的材料組成。對于依法應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偵查機關應將偵查卷即本文所說的偵查階段形成的刑事卷證移送給檢察機關審查并由其作出是否提起公訴的決定,至于偵查工作卷和秘密偵查卷,則不隨案移送,而是由偵查機關自行保管。
對于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檢察機關審查后如果認為符合提起公訴的條件,也應對審查起訴過程中形成的材料和公安機關移送的材料整理歸類并分別裝訂成偵查卷、公訴卷和檢察內(nèi)卷:除了偵查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時移交的偵查卷內(nèi)包含的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外,審查起訴階段形成的偵查卷還裝有檢察機關在自行調(diào)查取證過程中制作的訴訟文書和取得的證據(jù)材料以及偵查機關補充偵查后移送的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公訴卷由起訴書、證據(jù)目錄、證人名單以及“主要證據(jù)”復印件或照片構成,但以起訴書和“主要證據(jù)”復印件或照片為主;檢察內(nèi)卷主要由閱卷筆錄、審查報告、訊問筆錄、起訴書草稿等組成。案卷整理完畢后,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必須將公訴卷移送給有管轄權的法院。雖然偵查卷依法不應在提起公訴時隨案移送,但公訴人在庭審過程中可以出示、宣讀或播放該案卷內(nèi)的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并當庭或在庭后按照有關規(guī)定移交給合議庭。此外,無論是在提起公訴時還是在審判結束后,檢察機關都不移送檢察內(nèi)卷,而是由其自行保管。
對于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案件,法院審判結束后也應對控辯雙方提交的材料以及審判過程中形成的材料整理歸類并分別裝訂成偵查卷、訴訟卷和副卷(有些法院沒有把偵查卷和訴訟卷分開,而是將有關卷證材料合并成正卷)。偵查卷主要由檢察機關移送的各種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組成。訴訟卷包括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移交的起訴書、立案登記表以及法庭審判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訴訟文書,如庭審筆錄、辯護人的辯護意見、裁定書、判決書、宣判筆錄等。副卷主要由案件承辦人的閱卷筆錄和審查報告、庭審方案、合議庭評議筆錄、審委會討論記錄以及其他不宜公開的材料構成。同
從刑事案卷各個組成部分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運行過程可以看出,不但偵查階段形成的正卷(包括訴訟文書卷和證據(jù)卷)和審查起訴階段形成的公訴卷是將偵查、公訴、審判等前后相繼的各個訴訟階段有機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而且其中的證據(jù)卷對有關機關是否作出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判決被告人有罪等決定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既然“刑事程序的流轉及司法決策的作出皆以各種證據(jù)和文書材料構成的案卷為主要載體”,我們在此有必要對本文所說的“刑事卷證”的內(nèi)部結構從偵查卷和公訴卷兩個角度進一步加以說明。
根據(jù)公安部《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格式(2002版)》和2003年《公安專業(yè)檔案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偵查卷中的訴訟文書卷由辯護人在審查起訴階段依法有權查閱、摘抄、復制的訴訟文書和技術性鑒定材料構成:前者通常包括受理刑事案件登記表、立案決定書、與強制性偵查措施有關的法律文書、與回避有關的決定書、結案文書等;后者包括鑒定聘請書、鑒定書、檢驗材料以及鑒定結論通知書等各種技術性鑒定材料。作為偵查卷核心的證據(jù)卷通常包括以下內(nèi)容:物證的原物或照片,書證的原件或復制件,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證人等所作的書面陳述,視聽資料,勘驗、檢查筆錄,偵查實驗筆錄,辨認筆錄,調(diào)取或扣押物品和文件的清單,查詢、凍結存款或匯款的通知書以及解凍通知書,與案件有關的各種情況說明或證明材料,等等。
對于公訴卷的構成。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
為起訴書、證據(jù)目錄、證人名單、主要證據(jù)復印件或照片,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國家機關在此基礎上先后對各個組成部分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或說明:(1)起訴書應當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另外增加五份;(2)證據(jù)目錄應當是起訴前收集的證據(jù)材料的目錄,即凡是在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前收集到的證據(jù)材料,無論是在偵查過程中收集到的還是在審查起訴過程中收集到的,無論是否有利于被告人,也無論檢察機關是否打算在法庭審判過程中使用,都應列入移送給法院的證據(jù)目錄;(3)證人名單應當包括在起訴前提供了證言的證人名單,也就是說,凡是在起訴前提供了證言的證人,無論其是否擬出庭作證,也無論其提供的證言是否有利于被告人,檢察機關均應將其列入證人名單;(4)主要證據(jù)包括起訴書中涉及的各證據(jù)種類中的主要證據(jù),多個同種類證據(jù)中被確定為“主要證據(jù)”的證據(jù),作為法定量刑情節(jié)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未遂、正當防衛(wèi)的證據(jù)。
二、法德刑事卷宗的內(nèi)部結構
法德等大陸法系國家目前所實行的職權主義訴訟模式脫胎于中世紀后期歐洲大陸的糾問式訴訟模式。卷宗在糾問式訴訟模式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可以說是決定被追訴人命運的根據(jù):法官在作出裁判之前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秘密偵查,調(diào)查收集到的證據(jù)材料均要放入卷宗:法官在作出裁判時根本不聽取被告人和證人的口頭陳述,而是直接以該卷宗為根據(jù)。法德等大陸法系國家雖然在對傳統(tǒng)糾問式訴訟模式進行根本性改造的基礎上確立了職權主義訴訟模式,但因受糾問式訴訟模式下發(fā)達的卷宗制度的影響,仍然極端重視卷宗(dossier)的作用,普遍要求各個訴訟階段都應制作詳細而完整的卷宗,刑事卷宗的內(nèi)部結構因此極為龐雜。在大陸法系國家,偵控機關負有客觀公正的義務,在審前階段形成的各種文書以及通過調(diào)查取證獲得的各種證據(jù)材料,無論是否有利于被追訴人,都要納入卷宗。裝有偵控機關偵查“成果”的卷宗是“通用”卷宗,檢察官、辯護律師和庭審法官均可充分使用。下面擬參照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對法德刑事卷宗的內(nèi)部結構作一簡單介紹。
在法國刑事訴訟中,案卷(卷宗)的地位至關重要,因為任何案件只有以案卷的形式才能提交法庭審理。一般來說。移送給法院的案卷至少應當包括如下內(nèi)容:確認犯罪事實的筆錄,被告人的“犯罪記錄”。被告人向警察所作的辯解或說明,證人證言,關于犯罪人個人情況的簡單介紹。對于法國審前刑事案卷的內(nèi)部結構,澳大利亞學者Bron Mckillop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根據(jù)BronMckillop的親身觀察和描述,在法國的重罪案件中,審前階段形成的案卷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文件卷宗(Pieces de Forme),共有47份文件,具體包括文件和物品清單、警察向預審法官移送材料的備忘錄、警察就啟封情況制作的報告、被告人更換律師的信件、有關人員要求成為民事當事人的信件等。第二部分是有關被告人個人情況的卷宗(Renseignements et Personnalite),共有47份文件,具體包括與被告人有關的各種證明文件(如出生證明、前科記錄和服兵役的情況證明等)、預審法官向被告人詢問其個人情況所形成的筆錄、預審法官要求警察進一步詢問被告人個人情況的授權委托書、警察向有關人員(如被告人的親屬、鄰居、朋友、咨詢?nèi)?詢問被告人個人情況所形成的筆錄、有關被告人心理和病理情況的報告、預審法官在被告人收到前述詢問筆錄和報告后會見被告人時形成的筆錄等。第三部分是有關審前羈押情況的卷宗(Detention Provisoire et Controle Judiciare),共有6份文件,包括預審法官簽發(fā)的臨時羈押令、預審法官征求檢察官意見的文書、檢察官要求延長羈押期限的請求書、羈押聽證記錄、羈押期限延長令等。第四部分是有關案件事實的偵查卷宗(entitled Pieces de Fond),是整個案卷的主體,共有170份文件,其中一些文件自身就是微型卷宗(如彈道報告和照片)。本部分卷宗又由兩大塊構成:第一大塊共有57個文件,詳細記載了警察在初步調(diào)查之前和初步調(diào)查中的取證情況,大致包括一份長達7頁的調(diào)查情況概述、詢問嫌疑人和16位證人的筆錄(涉及案件事實和嫌疑人的個人情況)以及一份物品和文件清單;第二大塊共有113個文件,記錄了預審法官親自或警察在其監(jiān)督下進行的偵查活動,大致包括預審法官訊問被告人的9份筆錄(7份涉及事實問題、2份涉及被告人的個人情況)、9份專家報告、8份涉及檢察官和預審法官相互交換意見的文件(5份是檢察官的請求書、3份是預審法官的書面答復)。此外,在法國的輕罪案件和違警罪案件中,根據(jù)Bron Mckillop的考察,審前階段形成的刑事案卷由筆錄和文書兩部分構成:前者包括訊問被告人筆錄、詢問證人筆錄、搜查筆錄、扣押清單、相冊、物品清單、偵查筆錄、書證、鑒定、報告等一系列證據(jù)性材料:后者包括傳票、搜查證、收據(jù)、通知、說明等文書。
在德國刑事訴訟中,偵查權由檢察官享有,警察是檢察官的輔助官員,但在具體的偵查過程中,警察往往獨立實施偵查行為,只有在偵查結束時才會把有關卷證材料移送給檢察官,因此,偵查階段形成的卷宗主要反映了警察的偵查過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根據(jù)德國學者約阿希姆·赫爾曼在《一個案例兩種制度一美德刑事司法比較》一書中的描述,偵查階段形成的卷宗大致包括以下材料:警察根據(jù)報案人的陳述制作的備忘錄;警察制作的說明無法取得搜查令狀的詳細原因的記錄;警察搜查嫌疑人后根據(jù)記憶制作的對搜查過程和結果進行描述的報告;警察搜查結束后制作的搜查筆錄和扣押物品清單;警察事后制作的有關被害人情況的報告;警察訊問犯罪嫌疑人的筆錄:警察實驗室制作的概括指紋檢驗結果的報告;犯罪現(xiàn)場照片;詢問被害人過程中錄制的磁帶;根據(jù)錄音帶制作的詢問被害人的筆錄;從被害人處調(diào)取的物證;警察事后制作的表明被害人同意由警察保管物證的備忘錄:警察制作的請求檢察官提出羈押犯罪嫌疑人的動議的簡短備忘錄;檢察官在審查警察移送的案卷(卷宗)副本后作出的批準警察羈押申請的命令(決定);檢察官為法官準備的詳細說明羈押具有必要性的理由的羈押令草稿;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錄信息;偵查法官在閱讀檢察官移送的案卷(卷宗)原件和羈押令草稿以及聽審的基礎上針對犯罪嫌疑人簽發(fā)的羈押令;偵查法官和法庭書記官共同制作的羈押聽證記錄;警察在搜查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場所后制作的搜查扣押報告以及詢問知情人的筆錄;警察在扣押物證后請求檢察官向法官申請證據(jù)保全的備忘錄:檢察官批準向法官申請證據(jù)保全的命令;偵查法官在閱讀檢察官提交的卷宗和證據(jù)保全申請后發(fā)布的批準扣押的命令;警察詢問可能與案件有關的人員的筆錄;可能與案件有關的人員向警察提交的醫(yī)療報告復制件;醫(yī)生向警察出具的被害人傷勢報告;警察偵查終結時制作的對偵查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的偵查終結報告;律師向偵
查法官提出的要求對嫌疑人暫緩執(zhí)行羈押令的申請;偵查法官制作的把律師申請送交檢察官辦公室并要求檢察官提交意見的備忘錄;檢察官制作并附在新增卷宗后的表明是否贊成對嫌疑人暫緩執(zhí)行羈押令的備忘錄;偵查法官發(fā)布的是否對嫌疑人暫緩執(zhí)行羈押令進行聽審的命令:法庭書記官制作的暫緩羈押聽審筆錄;偵查法官作出的對嫌疑人暫緩執(zhí)行羈押令的決定。
德國檢察官雖然有權親自進行偵查,但在具體的刑事司法實踐中很少這樣做,從檢察官收到警察移送的偵查終結報告和卷宗后所從事的活動的記錄可以看出這一點。根據(jù)赫爾曼的描述,檢察官介入偵查后形成的案卷材料主要有:檢察官制作的要求警察進一步詢問證人的備忘錄:警察按照檢察官的要求并在事后向檢察官提交的進一步詢問證人的筆錄和照片辨認報告;警察向檢察官補充提交的可卡因檢驗分析報告;警察向檢察官提交的被害人詳細描述被盜物品清單的信件:檢察官針對犯罪嫌疑人制作的刑事處罰令申請、刑事處罰令草稿、關于嫌疑人在緩刑期間所要履行的義務的附加決定草稿以及要求撤銷對嫌疑人的羈押令和暫緩執(zhí)行羈押令的條件的申請;檢察官針對被告人提出的詳細寫明案件事實、指控罪名、相關偵查結果和證據(jù)等事項的正式起訴書:檢察官對下屬作出的包括復印卷宗、準備扼要卷宗副本、把刑事處罰令申請和附加決定草稿、正式起訴書以及卷宗副本送交法院等要求的命令。
三、英美刑事案卷的內(nèi)部結構
關于英美法系國家是否存在刑事案卷的問題,我們必須正確理解法國學者勒內(nèi)·達維德曾經(jīng)說過的如下一段話:“在英國,訴訟程序經(jīng)過周密準備,使當事人間的分歧點非常明確并用一些問題表現(xiàn)出來,對這些問題可用‘是或‘否來回答”,“訴訟程序最后達到公開庭審,通過完全口頭的舉證辦法把分歧點搞清楚一聽取證人的證詞,證人由雙方的律師依次提問,案件沒有任何‘卷宗,一切應在庭審時口頭進行,以便讓以前不識字的陪審團能夠形成意見”。達維德的本意是英國的刑事審判堅持嚴格的直接言詞原則,證人必須親自出庭作證,在作為事實裁判者的陪審團面前接受控辯雙方的詢問,審前階段形成的卷證材料不具有預定的法律效力,因此,“案件沒有任何‘卷宗”并不意味著英美法系國家的審前階段不存在案卷。事實上,從美國學者弗洛伊德·菲尼在《一個案例兩種制度一美德刑事司法比較研究》一書中以一起假想的盜竊、搶劫案件為例對美國刑事司法制度運作過程所作的描述可以看出,與大陸法系國家的警察和檢察官一樣,英美法系國家的偵控機關在審前階段不但要開展一系列的調(diào)查取證工作,而且要同步或稍后對整個調(diào)查取證過程、獲取的案件信息以文字形式加以固定,進而形成一系列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如警方的犯罪記錄、逮捕報告、犯罪嫌疑人陳述記錄、后續(xù)報告、搜查證及宣誓書,決定起訴時還包括控告書、繼續(xù)羈押命令、醫(yī)療記錄、被告人陳述等。此外,根據(jù)菲尼的描述,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中,辯護律師、法官和陪審團在刑事訴訟中的活動情況和結果通常也會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來: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活動情況記錄包括會見犯罪嫌疑人的記錄、要求排除有關證據(jù)的動議以及支持該排除動議的要點和根據(jù)的備忘錄等:法官和陪審團的活動情況記錄包括羈押令、有關被告人無罪答辯情況和決定預審的筆錄、是否排除有關證據(jù)的裁決、法庭書記官在庭審過程中制作的庭審筆錄、陪審團裁決、法庭判決等;緩刑官根據(jù)法官的命令針對被告人制作的量刑報告。盡管如此,與大陸法系國家不同,英美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中并不存在裝有所有偵查“成果”并且可供控辯裁三方無條件共同使用的“萬能卷宗”: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審前階段,控辯雙方傳統(tǒng)上分別就有罪和無罪證據(jù)進行獨立的對抗性調(diào)查,任何一方都沒有協(xié)助對方的義務,但隨著一系列制定法和判例法的出臺,控方不但被賦予向辯方披露信息以幫助其辯護的義務,甚至還承擔了全面調(diào)查收集證據(jù)的職責;不過,與大陸法系國家的辯護人享有全面查閱控方案卷材料的權利不同,控方的信息披露義務在英美法系國家存在敏感性資料(sensitive materials)、工作成果(work product)等諸多例外;此外,與大陸法系國家往往將審前階段納入卷宗的信息材料與證據(jù)相等同不同,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中,控辯任何一方在審前獲得的材料只有在法庭上當庭以口頭方式提供并經(jīng)過對方質證之后才能視為證據(jù),否則,不得作為證據(jù)使用。∞下面擬以菲尼假想的共同盜竊、搶劫案件(本文將該案中的兩名被追訴人分別稱為甲和乙)為例專門對審前階段形成的控方案卷材料的內(nèi)容加以說明。
根據(jù)菲尼的描述,在警察偵查活動中形成的案卷包括以下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警察根據(jù)報案人的陳述制作的報案記錄;警察制作的包括犯罪現(xiàn)場的情況以及已經(jīng)采取的措施等內(nèi)容的犯罪報告;警察制作的對逮捕犯罪嫌疑人甲時的具體情況進行描述的逮捕報告:印有米蘭達警告、表明犯罪嫌疑人甲理解警告的含義并且自愿與警察交談的證明表;警察詢問犯罪嫌疑人甲的同步錄音;犯罪嫌疑人甲的供述摘要;表明逮捕犯罪嫌疑人甲存在合理根據(jù)的聲明;說明地方、州和國家記錄中都沒有犯罪嫌疑人甲以前曾經(jīng)被逮捕或定罪的報告;通過計算機提取的地方、州和國家記錄中關于犯罪嫌疑人乙曾經(jīng)被逮捕和定罪的核查報告;對逮捕和詢問犯罪嫌疑人乙的情況進行描述的逮捕報告;在詢問犯罪嫌疑人乙的過程中同步制作的錄像帶;表明逮捕犯罪嫌疑人乙存在合理根據(jù)的聲明;犯罪現(xiàn)場調(diào)查人員(警官)從不同角度對犯罪現(xiàn)場拍攝的照片;犯罪現(xiàn)場調(diào)查人員從犯罪現(xiàn)場提取的拐杖、螺絲刀、指紋等物證;犯罪現(xiàn)場調(diào)查人員制作的對犯罪現(xiàn)場調(diào)查結果以及在警察局進一步檢測的結果進行展示的后續(xù)報告;警察制作的包括會見和詢問被害人的過程和結果等內(nèi)容的后續(xù)報告;記錄了警察與被害人的電話談話內(nèi)容以及此后當面談話內(nèi)容的第二份后續(xù)報告:有警察簽字保證其內(nèi)容真實性的搜查證宣誓書;由檢察官助理草擬并由值班法官簽署的搜查證:警察在搜查過程中扣押的儲物盒、購物袋和可疑毒品等物證;警察根據(jù)搜查過程和結果制作的后續(xù)報告;記錄警察會見和詢問犯罪嫌疑人乙的情況的后續(xù)報告:記錄警察對犯罪嫌疑人乙在工作場所擁有的物品進行搜查和扣押的情況的后續(xù)報告;記錄了目擊證人對案發(fā)經(jīng)過的敘述以及照片辨認情況的后續(xù)報告;被害人向警察提交的被盜物品清單;警察制作的有關被盜物品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的補充報告;警察實驗室制作的可疑毒品檢驗報告:警察局技術人員制作的指紋檢驗結果報告。
如果警察認為自己已經(jīng)擁有進行指控的足夠證據(jù),就會將有關案卷材料移送給檢察官。根據(jù)菲尼的描述,此后檢察官也會從事一系列活動并以文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檢察官根據(jù)警察提供的案卷材料簽發(fā)并電傳給法院的對被告人乙的刑事控告書(后來被法官直接認定為檢察官起訴書);檢察官在提出刑事控告書的同時一并提交的要求繼續(xù)羈押犯罪嫌疑人乙的羈押令草稿;對被告人甲的刑事控告書;檢察官指派的偵查人員制作的記錄其詢問被告人甲的情況的簡要報告;記錄檢察官指派的偵查人員詢問其他涉案人員的情況的簡要報告;涉案人員的醫(yī)生提供的有關該涉案人員病情的醫(yī)療記錄;檢察官與被告人甲達成的答辯協(xié)議;檢察官針對被告人甲提出的緩刑建議;檢察官在預審之前簽發(fā)的要求證人出庭作證的傳票:檢察官反駁被告人乙的辯護律師提出的證據(jù)排除動議的書面材料。
總之,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中,審前階段形成的案卷(file)雖然不像我國和大陸法系國家的偵查卷宗那樣無所不包,但仍然包含了不少訴訟文書和證據(jù)材料。
責任編輯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