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人作為教育的主體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根本理念,以此理念為基礎,我們的教育教學進一步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尤其注重和強調對學生情感的關注,以及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真正在學習當中提高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增強其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情感教學;英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42-02
一、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的挑戰(zhàn)
教師要從教育教學理念上不斷更新。從更新課堂觀人手,這也就是讓我們的教師從重知識、輕技能的傳統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向知識和技能并重的新方向發(fā)展;把過去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向引導學生自己探知體驗的學習方法上引導;把課堂教學的重點由傳授知識點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轉變,以提高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最后就是要求還主體于學生,把老師從教學主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為主導者。
庸者失去機遇,弱者等待機遇,強者抓住機遇,智者創(chuàng)造機遇。在教改的前沿陣地上,教師要盡快轉變觀念和進入角色,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
二、優(yōu)化知識結構,通曉百科知識
從知識結構上不斷擴充,努力拓寬加深。英語教師要有較為廣博的文化知識,一方面應深入了解文科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內容,如科普人文、環(huán)境地理、自然現象等等。這要求我們的教師能夠在平時進行廣泛的閱讀和學習,才能在教學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成為通才,成為全能型教師。英語教師必須具有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包括目標語國家的民族、文化、歷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具備較好的口語、聽力能力,熟練掌握教學這把“金鑰匙”,即教育學理論、心理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各種教學法。教師不但應是語言教師,更應是文學教師,盡可能多地去了解教學法的改革和最新進展,多在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開闊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礎上爭取有所創(chuàng)造,并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學生大量涉獵課內外知識提供了手段和可能,知識的攫取已經不再僅僅限制在小小的書本當中,學校不應當是文化的孤島,教師至高無上的權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融入其它學科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整體認識的能力。在教好書本知識的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從素質著手,真正提高學生的欣賞和鑒別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
三、整合教學方法,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技術
想要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水平,教師首先就要從鉆研課程教學標準入手,在整體上把握教材的精髓,對教材的整體結構體系吃透,從肯本上把握教材的本質;真正的投入了,才會有回報,真正在教材上下了大工夫,才能在教的時候靈活自如地駕馭;只有把每一章、每一課的內容都了然于心,對重點、難點定位明確,才能在講課時事半功倍;也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教學的內容和重難點,才可能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上寓教于樂,設計更多的環(huán)節(jié)以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現代教學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充分利用一切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手段,以上好課為目標,真正把握好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課堂真正變成一個融洽的吸收汲取“養(yǎng)分”的場所。
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應主動采取和實踐一些有益的方法,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其一,從教書、考試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把教學的立足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開發(fā)學生的潛力上來。其二,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的主體,依靠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其三,利用好學生的課外時間,把單一的學習模式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去掌握知識,并且讓學生在團隊的合作中提高與人協作的能力。其四,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讓自己從以往的單一灌輸式教學模式向多元化的教學新模式轉變,重視學科的交叉和知識的遷移。最后,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抗壓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自主解決問題,真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新的、科學的、靈活的教法,讓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延伸化。教師務必將學法教給學生,授之以漁及漁場,使其能繼續(xù)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長遠發(fā)展打好基礎。
四、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友
現代社會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互助的,朋友般的關系,從過去的學生一味依賴教師的模式中向著自由協作的方向發(fā)展。一名成功的教師,要學會用自己的真心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真情去幫助學生、愛護學生,要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寬容的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
處理好師生關系,其首要任務就是教師要用真心去愛學生,對他們要從心里去了解,用心去溝通。學生只有把你當成知心朋友,才可能喜歡你,喜歡你教的課,也才能在你教的課上愿意學,認真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個體,不是“容器”?!敖虒W相長”,教師在每一個單元或章節(jié)、學期后應及時征求學生意見,不僅要聽優(yōu)生的建議,更要傾聽中差生的心聲,讓他們談聽課的體會和感受,為下一階段備課和講課作準備。
五、運用新的評價體系,實現教學和諧統一
教師要有一雙善于捕捉學生優(yōu)點的慧眼,一顆真誠賞識孩子亮點的心,要學會使用放大鏡去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評價要以激勵為主,給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動力。評價時,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而且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如在批改作業(yè)、試卷、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等時都應使用鼓勵性語言,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Not bad”、“Tryit again”、“Make it easy”、“I believe you'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這樣既關注結果,又注重過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語言能力全面綜合的評價,可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完善學生人格,發(fā)展學生個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可持續(xù)學習之目的。
六、增強自身素質,提高師德修養(yǎng)
教師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敬業(yè)愛崗,發(fā)揚奉獻精神。要做“油燈”,不做“candle”;要把照亮別人的條件定位于不斷更新自我、充實自我上,而不是以自我消耗為代價。要做“農夫”,不做“gardener”;要促使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我,成其最佳,而不是按照既定模式把他們一個個修剪成型。要做“educationist”,不做“教書匠”;要自加壓力地“充電”與“加油”,要訪問有經驗的教師,聽名師的課及專家的講座,應在教育別人之前首先提高自己,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以及當地條件,積極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探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
結語: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陳潔瑜,李俊.英語閱讀焦慮情緒研究及課堂緩解策略閉[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1-26.
[2]陳素紅.英語閱讀焦慮及與英語成績的關系初探明[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99-101.
作者簡介:杜瑞娟(1981-)女、河南新鄉(xiāng)人,教育學學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