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目前糾正低齡、低體重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手術水平已逐步提高,但由于其體外循環(huán)時間長、畸形矯正滿意度差等多因素影響[1],術后常合并嚴重心肌水腫、肺水腫、循環(huán)狀態(tài)不穩(wěn)定、難止性出血等相關并發(fā)癥,常規(guī)關胸會導致胸廓容量小,心臟被周圍組織壓迫,影響患兒呼吸功能及循環(huán)功能,因此延遲關胸(delayed sternal closure,DSC)。這樣避免胸骨對心臟的壓迫,減輕心臟負擔,便于搶救及止血[2]。因延遲關胸患兒病情變化快,這就要求心外監(jiān)護室護士不僅掌握專業(yè)基本技能,更不能忽略基礎護理,細致的基礎護理是全程護理的關鍵。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科共收治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患兒58例,其中11例實行了延遲關胸,現(xiàn)將其基礎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11例患兒。男9例,女2例。年齡4 d~6個月,平均(3±2.5)個月。體重3.6~6.5 kg,平均(4.8±1.2)kg。均經德國西門子全數(shù)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大動脈轉位(TGA)7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TAPVC)2例,其中心上型及心內型各1例;法魯氏四聯(lián)癥(TOF)2例;合并卵圓孔未閉3例;動脈導管未閉8例;室間隔缺損5例;房間隔缺損4例;肺動脈高壓11例。
1.2 手術方式 所有患兒均經深低溫(15~22℃)體外循環(huán)下行心內直視術糾正畸形,術畢放置胸腔引流管及心包縱膈管,均延遲關胸。體外循環(huán)時間171~252 min,主動脈阻斷時間96~169 min。
1.3 結果 11例延遲關胸患兒中均持續(xù)應用機械通氣,1例由于心力衰竭死亡,3例發(fā)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行床旁腹膜透析,其余均在呼吸循環(huán)穩(wěn)定情況下順利關胸。延遲關胸時間69~192 h,在監(jiān)護室時間9~48 d。10例患兒均未發(fā)生壓瘡、眼炎、口腔疾患、重度臀紅、縱隔感染及胸骨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
2.1 皮膚護理 在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由于體外循環(huán)時間長等原因會造成延遲關胸術后患兒皮膚抵抗力下降及外周循環(huán)灌注不足致皮膚間質水腫、脆弱、易破潰,術后第一時間應告知家長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避免糾紛。(1)患兒回到監(jiān)護室應絕對去枕平臥,避免刺激,遵醫(yī)囑予以鎮(zhèn)靜。盡量避免使用約束帶,減少皮膚受到物理性的擠壓。由于患兒處于被動體位,極易造成皮膚壓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其中有8例<1個月的新生兒用暖箱,骨隆突處(枕后、雙側肩胛骨處、脊柱、骶尾等處)貼上超薄敷料;余下3例>1個月的患兒用氣墊床,以防發(fā)生壓瘡。(2)每天行晨間、午間、晚間護理,包括更換床單位,保持其干燥整潔勿有褶皺;面部、頸部、軀干及四肢皮膚清潔,避開有創(chuàng)切口處;心內直視術后患兒身上有很多治療管路,包括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管(雙腔三腔或多腔)、引流管(腹透管、心包縱隔管、胸引管等)、尿管、測量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及中心靜脈壓的壓力傳感器、心電監(jiān)測導線、經皮血氧飽和度探頭等,會對皮膚造成壓迫,因此要固定好各種管道位置,引流管處用雙層紗布包好減少皮膚接觸,起到緩沖作用。4~6 h更換電極片及經皮血氧飽和度探頭位置,同時按摩局部促進血液循環(huán)。(3)由于應用肌松劑等鎮(zhèn)靜劑,容易造成患兒肛門松弛,經常有大便刺激臀部易造成臀紅,每次用清水清潔后擦干涂抹鞣酸軟膏,可起到收斂作用,預防及治療臀紅。同時可用持續(xù)低流量純氧1.5~2 L/min吹其肛周皮膚,促進干燥防止細菌滋生。(4)末梢循環(huán)差,除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改善微循環(huán)外,同時可用暖袋物理復溫,不能直接接觸,距離皮膚5~10 cm,防止低溫燙傷。本組11例患兒均未發(fā)生壓瘡、壓傷及臀紅,有2例足跟外側及足外踝處發(fā)現(xiàn)0.5~1 cm發(fā)紅,立即予以洗療妥外涂3次/d,1~2 d已恢復正常;1例發(fā)生輕度低溫燙傷,請皮科專家會診,應用紫花燒傷膏涂抹3次/d,3 d后恢復正常。
2.2 眼部護理 體外循環(huán)術后易發(fā)生球結膜水腫而造成眼瞼閉合不全。研究表明,角膜上皮脫落和眼瞼閉合不全有高度相關性,眼瞼閉合狀況對眼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3]。眼瞼閉和不全患兒喪失了眼瞼對眼部的機械保護作用,易受到生物、理化因素傷害,瞬目運動的減少還會造成淚液的過度蒸發(fā)和淚膜不完整,使眼球表面無淚液濕潤而干燥,增加局部損傷和感染的危險性[4]。因此要盡早加強眼部疾患的預防及護理。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d,妥布霉素眼膏3次/d,兩種眼藥間隔30 min。滴眼藥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戴無菌手套,最好雙人合作,一人用無菌棉棒撐開患兒眼瞼,另外一人滴眼藥,涂藥時動作輕柔,避免對眼球施加壓力,同時藥瓶前端不能碰到眼瞼或睫毛,操作者手部不能接觸患兒眼部,減少交叉感染機會。本組11例患兒均未發(fā)生眼部炎癥。
2.3 口腔護理 11例患兒術后入監(jiān)護室經口氣管插管(oral endotracheal tube,OETT)行機械通氣治療[5],由于患兒失去對口腔的自潔能力,不能經口進食水,因此2次/d用無菌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口腔。但OETT改變了患兒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口咽部具備適宜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度、濕度,再加上氣管插管刺激黏膜和機械通氣期間鎮(zhèn)靜劑的使用抑制了咳嗽反射,從而影響了纖毛的正常功能,利于口咽部細菌的定植[6],有些是口腔護理死角,一旦清潔不到位就使病原微生物有可乘之機,造成鵝口瘡、口腔潰瘍等。因此密切觀察及時處理:(1)鵝口瘡。這是由于氣管插管留置時間過久(>2周)及抗菌藥物的長期使用,口腔黏膜表面出現(xiàn)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塊狀物,略高于黏膜表面,起初呈點狀和小片狀,可逐漸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塊,不易拭去[7]??捎?.5%碳酸氫鈉溶液擦洗口腔,清洗后涂以10~20萬U/ml制霉菌素溶液,一般3~5 d即可恢復。(2)創(chuàng)傷性潰瘍。由于負壓吸引器壓力過大或牙墊、氣管插管膠布固定太緊,容易損傷口腔黏膜。應用“T”字型膠布,照完胸片后即重新固定氣管插管,同時吸痰時壓力控制在0.02~0.06 kPa。潰爛處噴口腔炎噴劑2~3次/d。本組發(fā)生2例鵝口瘡,1例創(chuàng)傷性潰瘍,經過精心治療全部治愈,未發(fā)生二次感染。
2.4 呼吸道的管理 患兒術后選擇適宜的呼吸機模式,常規(guī)應用同步間歇指令式通氣(SIMV)模式+容量控制或SIMV+壓力控制模式(ASB)。根據(jù)患兒體重調節(jié)呼吸機基本條件包括潮氣量8~10 L/min,呼吸頻率24~30次/min,吸呼比1∶(1.5~1.7),吸入氧氣濃度25% ~60%,呼氣末正壓PEEP 5~6 cmH2O,吸氣峰壓18~20 cmH2O,同時注意呼吸機濕化及加溫37℃。根據(jù)動脈血氣分析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維持輕度過度通氣,有利于擴張肺動脈,降低肺動脈壓力[8]。護士掌握正確的氣管插管內吸痰方法,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按需吸痰,動作輕柔。吸痰前后提高吸入氧濃度至100%3~5 min,增加患兒的氧儲備。吸痰后持續(xù)皮囊加壓給氧充分后再接呼吸機,促進肺泡膨脹,避免肺不張的發(fā)生。加強呼吸道分泌物細菌檢測,應用呼吸機時間>72 h需做痰培養(yǎng),T>38.5℃需做血培養(yǎng),及時送檢,以便應用更有效的抗菌藥物控制肺部感染,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
2.5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預防感染 延遲關胸患兒抵抗力低下,同時身體有多處管道,細菌極易侵入造成縱膈感染。心臟手術后縱隔感染是指胸骨后深層軟組織感染,是心臟手術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平均發(fā)生率低于2%。因此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1)病室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定時消毒。(2)操作人員勤洗手,任何操作前均用消手液充分消毒,穿隔離衣,一對一護理,避免醫(yī)院感染。(3)延遲關胸傷口如滲血較多,及時通知醫(yī)師進行更換敷料,各種有創(chuàng)穿刺處每班護士消毒更換敷料預防感染。(4)定時更換呼吸機管道并做細菌培養(yǎng)。本組11例患兒均未發(fā)生切口、縱隔感染或胸骨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
2.6 營養(yǎng)支持 延遲關胸患兒手術打擊較大,機體消耗能量較多,對營養(yǎng)需求量加大,因此術后營養(yǎng)支持十分重要。早期進行腸內營養(yǎng)有利于患兒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恢復腸道功能[1]。術后當天予以禁食,根據(jù)血氣情況糾酸擴容補充各種電解質及維持液,保證入量。常規(guī)留置胃管,觀察胃液量及性質。術后24 h根據(jù)腹脹情況及胃內消化情況,鼻飼水5~10 ml 4 h 1次。若胃內無潴留可以試喂奶,逐漸增加奶量;對于胃內有潴留或有咖啡色胃液的可暫禁食,為保證其熱量行腸外營養(yǎng),靜脈輸入營養(yǎng)液,如脂肪乳、氨基酸、10%葡萄糖、維生素、10%葡萄糖酸鈣、15%氯化鉀等,第1次輸注時6 ml/h,以后變?yōu)檎K俣龋掷m(xù)泵入24 h,同時注意觀察患兒有無皮疹發(fā)熱等反應,定時監(jiān)測血糖及腎功能。本組2例行腸內營養(yǎng),9例行腸外營養(yǎng)2~3 d后采取腸內外營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既保證了患兒熱量,又促進腸道恢復,為全腸內營養(yǎng)做準備。
11例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延遲關胸患兒基礎護理均到位,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10例順利關胸,1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
基礎護理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包含自然科學的內容,如解剖學、生理學、營養(yǎng)學、藥物學等,又滲透著社會科學的內容,具有科學性、主動性和準確性[9]。因此做好基礎護理對延遲關胸患兒的恢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可密切醫(yī)患及護患關系,使之更加融洽,提高了全程護理質量。
[1] 劉曉波,鄭先琳.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體外循環(huán)手術延遲關胸的護理[J].護理學報,2009,16(8A):43 -45.
[2] Owens WA,Vitale N,Hasan A,et al.A Policy of Elective Delayed Sternal Closure Does Not Improve the Outcome after Arterial Switch[J].Ann Thorac Surg,2001,71(5):1553 -1555.
[3] Dawson D.Development of a new eye care guidelin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5,21(2):119 - 122.
[4] 方 敬,王鳳珍.重癥監(jiān)護患者的眼部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0,17:165.
[5] 劉明華,張慶玲.呼吸及相關性肺炎的流行病學和診斷進展[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4,14(1):116 -118.
[6] Munro CL,Grap MJ.Oral health and ca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te of the science[J].Am J Crit Care,2004,13(1):25 - 33 discussion 34.
[7] 崔 焱主編.兒科護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63-164.
[8] 何振愛,楊滿青,曾 嶸.新生兒大動脈調轉術術后護理[J].護理學報,2006,13(9):48 -49.
[9] 羅紅霞,張曉葦.實施基礎護理的重要性[J].中華現(xiàn)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2(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