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英
伴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語文教學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單向、封閉、靜態(tài)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師生間多向、開放和動態(tài)的對話交流過程。這種對話交流過程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學生的自主學習會越來越多,學生活動會越來越充分,教師主導性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顯,教師的指導、點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如何進行指導和點評?我以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教師的指導和點評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把握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情況,針對學生的不解處、疑難處等進行。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點評,能夠糾正錯誤、獲得啟發(fā)、提升思維。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善于篩選學生自主學習中反饋的信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比如教學《鴻門宴》時,教師提出“項羽有哪些典型性格?他敗在什么地方?劉邦又有那些性格特征?他如何由被動贏得了主動?”等問題,學生的回答卻是滔滔不絕,有許多言不及意和啰嗦多余的話,教師就要通過篩選,把握該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繼而拔冗去蕪,有針對性的進行點評和引導。
教師的指導、點評是建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的,同時又要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起到引領作用,教師有效引領的價值在于參與、激趣、啟智、建構等。教師的指導,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方向和思路;教師的點評,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之處,明確含混之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構建相應的識別評價能力,能夠及時識別學生反饋的信息是否圍繞文本的生成,否緊扣教學目標的生成,生成的問題能否驅動多數(shù)學生的思維活動,哪些問題能對課堂教學和文本探究有促進作用。比如《人生的境界》一課的課外延展中,學生就“小王子舍身飼虎”事例分析人生境界時出現(xiàn)的喧賓奪主、舍本逐末等錯誤思路,教師要及時抓住,把握其錯誤點所在,及時給予明確的糾正。
教師的指導和點評都應該清楚明了,不但要做到方法明晰,觀點分明,態(tài)度鮮明,在語言表述上也要力求簡潔清楚,讓學生能夠清楚明白地領會教師的指導,接受教師的點評,能夠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點評明確自主學習和探究中的問題所在以及解決的措施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能掌控全局,充分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狀況和問題,還要有比較強的表達能力和條理性。
教師在指導或點評時一定要抓準指導點或點評點,才能實現(xiàn)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引領性和明確性。
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途徑、方式、重難點等需要教師的指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心中有數(shù)。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內容的特點,指導學生設計好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比如《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本單元要求學習圈點批注的閱讀方法,教師在安排學生對文本進行圈點批注前,應該先通過指導讓學生明確什么是圈點批注,如何進行圈點批注,圈點哪些內容,批注什么,這樣學生才有法可依,有據(jù)可循。諸如此類的方法指導體現(xiàn)了教師指導的引領性,尤其在新知識的學習,新能力的養(yǎng)成,新方法的掌握上,更需要教師引領。
對于文本的理解,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等學生憑過去的積累和學習,能達到一定的層次,但是在一些含義深刻處、表達含蓄隱晦處等,學生會疑惑不解;有些內容則還不能足夠深入的進行理解。而造成這些情況的,往往就是一個或幾個關鍵處學生不能領會,或思考不周全,經老師一點撥,學生會思路順利通暢,也更激起探究的熱情;也或是不了解相關知識、背景、作者經歷等,則需要教師加以介紹和講解,學生一經了解,便能很好的理解和感悟文本。抑或是學生不能抓出文中能幫助理解的關鍵句、中心句,老師則要指導學生尋找并分析文本中的這些重要語句,指導學生通過文本內容感悟作者思想和情感等。
由于對學習內容的把握有差距,由于分析、歸納、概括,表達等語文能力的欠缺,學生會出現(xiàn)理解和探究中的思維散亂現(xiàn)象,教師需要仔細辨識、及時把握,指導學生去粗取精、去繁就簡,分析梳理調整,整合優(yōu)化。比如在《祝?!分邢榱稚┦且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的討論中,不少學生將文本中的描寫割裂開來,一處一處的單獨分析,雖然都分析到了,可是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特點并沒有凸現(xiàn)出來,此時教師的作用在于先教給學生分析人物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將文本各處對祥林嫂的描寫聯(lián)系起來,綜合品讀祥林嫂是個什么樣的人物,祥林嫂這一人物才能站立在學生面前。
學生在對一些有較深內涵的文本的解讀上,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教師要及時地予以糾正,并引導同學們正確解讀。比如在《藥》這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對文本中寫到的烏鴉進行討論,關于“為何烏鴉在夏瑜母親暗暗的期盼下卻嗖的飛離”這一問題,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學生說“烏鴉是善于動腦筋的動物,不會聽從別人的擺布,所以這只烏鴉不聽夏瑜母親的話?!币灿袑W生說“烏鴉愛聽奉承話,夏瑜母親沒有說奉承話,所以它就不飛到夏瑜的墳上?!毕襁@些沒有經過學生認真思考、缺乏深刻體悟的討論難免有誤導之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指導,提醒學生注意本文的主旨,引導學生緊緊扣住小說主題來進行討論。
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由于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常常會在課堂上生成一些教師教學預設中未涉及到的內容,這其中不乏精彩之處,閃現(xiàn)著學生智慧的火花,這時候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予以充分肯定和贊揚,這對學生是一種鼓勵,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可以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對其他學生也是一種激勵。對于學生的精彩生成,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啟發(fā)、拓展。比如在《再別康橋》一詩的學習中,學生談到這首詩引起自己的共鳴,使她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我當即予以肯定和贊揚,請她給同學們描繪自己的故鄉(xiāng),該同學用抒情而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了描繪,特別提到夕陽下故鄉(xiāng)小屋的靜謐以及在窗前讀書的“我”,感染著同學們,同學們對《再別康橋》之美的感悟必然會更深入一步。
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教師的指導與點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教師的指導與點評,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更有方向性,才能更有實效性,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當然,這給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對全局的掌控力、預設的洞察力、敏銳的捕捉力、明晰的表達力和足夠深厚的知識儲備。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職業(yè)水準,提高教學水平,這樣才能自學生的自主學習中給予積極的、有效的、中肯的指導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