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珂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2011年羽毛球世錦賽林丹和李宗偉技戰(zhàn)術對比及倫敦奧運會展望
張 珂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運用文獻資料、觀察統計等方法對第19屆羽毛球世錦賽男子單打運動員林丹和李宗偉決賽技戰(zhàn)術進行統計,分析當今世界優(yōu)秀男子單打比賽的特點及技戰(zhàn)術發(fā)展趨勢。結果表明:林丹后場球進攻能力明顯強于李宗偉,扣殺球和高遠球得分均占上風,在多拍對抗中林丹與以往的比賽不同,本場比賽多拍對抗占據優(yōu)勢,為比賽最終勝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李宗偉的前場球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略勝林丹。為此,在倫敦奧運會最后備戰(zhàn)期中繼續(xù)加強林丹后場進攻能力訓練的同時需重視網前球和多拍得分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
羽毛球;世錦賽;倫敦奧運會
第19屆羽毛球世錦賽于2011年8月8日在英國倫敦舉行,本屆世錦賽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重要積分賽,比賽場地也是用的舉辦倫敦奧運會的羽毛球比賽場地,可以說這次的倫敦世錦賽就是倫敦奧運會的“預演”,因此,受到各國代表隊的高度重視。作為當今世界羽壇最優(yōu)秀的男子單打運動員,當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和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國著名運動員林丹,兩人不期而遇同時站在男子單打決賽場上。因此比賽結果將會對倫敦奧運會男單金牌歸屬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本文以19屆羽毛球世錦賽林丹對李宗偉決賽的技戰(zhàn)術運用情況為研究對象,通過觀看2011年羽毛球世錦賽電視轉播,并對比賽錄像中運動員使用的各項技戰(zhàn)術進行了數據統計與分析,以期對倫敦奧運會后期備戰(zhàn)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理論研究價值。
本屆世錦賽男單決賽是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偉和世界排名第二的林丹之間展開,最終林丹以大比分2:1逆轉戰(zhàn)勝李宗偉,兩人再一次以穩(wěn)定的發(fā)揮和精彩的對決給世人演繹了一場極具懸念的高水平羽毛球比賽,三局比分分別是20:22/21:14/23:21(林丹在前)。當我們再一次回顧這場比賽時,單從雙方的得分數據就可以知道本場比賽的激烈程度,比賽打滿三局,并且有兩局都是在20平以后才決出勝負(見表1),李宗偉在這場比賽中共創(chuàng)造了7個局點,遠遠多于林丹的兩個局點,最終還是遺憾負于林丹。數據統計還表明,林丹對決勝分的把握能力比李宗偉略強。另外,頂尖選手之間的對抗除了技戰(zhàn)術水平外,更需具有超強的心理素質,兩人實力水平相當接近,技戰(zhàn)術發(fā)揮也較穩(wěn)定,能較真實客觀地反映兩人的競技水平。
隨著國際羽聯2006年2月1日開始實行“21分每球得分制”以來,新規(guī)則對羽毛球運動的技戰(zhàn)術發(fā)展產生深刻的影響[1],使得比賽的競爭性不斷加劇,同時,運動員為在比賽中更好的掌握場上主動權,發(fā)球大都是采用發(fā)網前小球為主,迫使接發(fā)球方不能在接發(fā)球時直接采取較好的進攻。如表1所示,本次世錦賽上林丹和李宗偉發(fā)球技術也都主要采取發(fā)網前小球,林丹發(fā)網前小球的使用率比李宗偉低了4.4%,突發(fā)后場高球比李宗偉多使用了3次,使用率高了4.4%。通過以往比賽分析可知,李宗偉網前球技術要比林丹更細膩,而后場進攻能力林丹相對于李宗偉則又更勝一籌,所以在選擇發(fā)球技術時林丹突發(fā)后場高球的次數要多于李宗偉,一方面可以充分調離開李宗偉,為合理組織自己的下一拍進攻戰(zhàn)術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林丹避免利用自己的弱勢與李宗偉在網前糾纏,技戰(zhàn)術選擇相對更為合理。從接發(fā)球技戰(zhàn)術使用情況也可以進一步論證,李宗偉為了避免過多的主動挑后場,給林丹創(chuàng)造更多的扣殺球進攻機會,使自己陷入被動,然而在選擇接發(fā)球的時候李宗偉主要還是以自己擅長的搓網前技術回擊林丹的發(fā)球,使用比例比林丹高了41.4%,林丹不懼怕李宗偉的后場進攻,因而挑球次數更多,挑球使用率比李宗偉高出45.5%。由此可見,兩位羽壇頂尖高手之間的對決在發(fā)球和接發(fā)球技戰(zhàn)術方面都選擇與自己的技戰(zhàn)術特點相適應的方法手段,在比賽中斗智斗勇。
對比研究表明,林丹在網前球主動得分能力上相對遜色于李宗偉,且得分手段較單一,僅依靠網前球推撲技術得到了7分;李宗偉在網前主動得到8分,其中勾對角和推擋技術各獲得了2分,使用推撲技術獲得了4分,得分手段較林丹更豐富,也顯示出了李宗偉超強的前場球技術能力。為此,林丹在倫敦奧運會后期備戰(zhàn)訓練中應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前場球得分能力的訓練,并重視多樣化得分手段的培養(yǎng)。
后場技戰(zhàn)術是一場比賽中重要的技戰(zhàn)術組成部分,它的發(fā)揮水平和實施情況將直接關系到一場比賽的勝負歸屬,世界高水平運動員都具有極強的后場進攻能力。通過林丹與李宗偉后場主動得分情況對比可知,兩人在后場的主動得分能力都較強,林丹共拿到了26分,李宗偉稍遜于林丹拿到了20分。其中林丹的殺球就直接獲得了20分,占據后場總得分的76.9%,可見林丹面對李宗偉時后場的殺球威力,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住了李宗偉的一些技戰(zhàn)術發(fā)揮,劈吊球得到了1分。通過觀看本場比賽還得知,林丹的高遠球發(fā)揮出色,多次將李宗偉調離到后場底線附近,并且迫使對手幾次出現判斷失誤,共得到了5分,比例占到了19.2%,使得李宗偉有所顧慮;而李宗偉后場得分手段則與林丹迥然不同,通過殺球得到14分,高遠球得到了1分,但劈吊球則高達5分,比例占到了后場總得分的25%。通過比賽觀察發(fā)現,李宗偉的后場正手劈吊極具威脅,出手快、落點刁且隱蔽性極強,使得林丹也防不勝防,林丹在面對李宗偉時,在主動挑球的過程中除了防守對方的殺球外,更多的注意力需放在李宗偉的劈吊球技戰(zhàn)術上,避免自己二次起動,讓對方的進攻很難得逞。
為便于對得失分數據做系統統計,本文得失分統計方法做了如果界定:運動員主動進攻或調動對方的擊球觸及對方場區(qū)成死球且對方運動員有未接觸該球時的得分界定為主動得分;運動員受到對方壓迫或強攻時,不能把球回到對方場區(qū),出現回球下網或出界造成的失分界定為受逼性失誤;運動員自己主動進攻或調動對方或接對方并無威脅的來球時,出現回球下網或出界造成的失分界定為非受迫性失誤。
通過數據比較分析得知(見表2),林丹的主動得分能力要強于李宗偉,主動得分數占到了全部總得分的半數以上,主動得分率(主動得分率=主動得分數/總得分數×100%)為51.6%,比李宗偉高出了2.5%。通過失誤比較可知兩人的失誤總數均為31分,其中非受迫性失誤林丹比李宗偉高出1分,而受迫性失誤李宗偉要比林丹多1分。因此,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明,一方面林丹的主動進攻機會要比李宗偉多,因而主動失誤的出現率會更大一些;另一方面在雙方的往返對抗中林丹的下壓主動進攻次數更多,壓迫李宗偉的機會便多,所以導致李宗偉的受迫性失誤偏多。
通過數據研究還表明,林丹在同李宗偉的對抗中,一方面除了在保持自己的主動進攻次數的同時,需更加注重進攻成功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還需減少自己的非受迫性失誤,從而有利于提升戰(zhàn)勝李宗偉的幾率。
統計分析得知,本屆世錦賽決賽中林丹與李宗偉3局共擊球1 445拍,平均每1分球都要經過11.9拍才能分出勝負(見表3),由此看來兩人的對抗很激烈,彼此間都發(fā)揮出色,又都很了解對方,因而很難在較少的拍數中捕捉到進攻得分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比賽的難度。筆者根據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和便于該文研究需要將一次擊球回合主要分為了3個階段進行統計分析,1-10拍為攻防轉換階段,11-20拍為多拍對抗階段,20拍以上為超多拍對抗階段,為此,林丹與李宗偉的攻防轉換階段得分數相差不大,而在多拍和超對拍的對抗中林丹與以往比賽不同,本場比賽占據了明顯優(yōu)勢,共得到了34分,比李宗偉得到的25分高出了9分。多拍后的主動得分數林丹為17分,主動得分率為50%,而李宗偉只有7分入賬,主動得分率也比林丹低了22%(見表3)??梢姡緢霰荣愔辛值さ亩嗯那虻梅帜芰Ρ纫酝鼜?,完全控制了李宗偉,成為了本場比賽制勝的關鍵。
本屆世錦賽雖然林丹最終逆轉戰(zhàn)勝馬來西亞名將李宗偉,獲得男子單打的冠軍,進一步鞏固自己在世界羽壇的地位,但通過兩人決賽的技術統計與分析,對手進步顯著,林丹仍有不足和急需提高之處,展望即將到來的倫敦奧運會,中國男單滿額參賽的形勢嚴峻,面對取得的成績,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再接再厲做好迎接更大挑戰(zhàn)的準備。
當前世界羽壇男子單打比賽節(jié)奏明顯加快,世界羽毛球運動朝著“更加積極主動,特長非常突出,技術比較全面、戰(zhàn)術變化多樣”的趨勢發(fā)展[2]。各國的科學化訓練水平都較高,運動員在身體素質,技戰(zhàn)術間的差距并不大,從本屆世錦賽表現來看,勁敵李宗偉的進步顯著。為此,要知己知彼,充分研究主要對手的技戰(zhàn)術打法,結合林丹當前體能和打法特點,領悟新規(guī)則的制勝規(guī)律,總結并研究先進的克敵制勝戰(zhàn)術,更加重視控球穩(wěn)定性和關鍵分上的把握能力,以適應當前世界羽壇的發(fā)展和需要。
新規(guī)則的改變給世界羽壇男子單打技戰(zhàn)術特點帶來了不小變化,運動員的發(fā)球多以發(fā)前場小球為主,接發(fā)球搓球比例顯著提高,更加重視發(fā)球和接發(fā)球搶攻戰(zhàn)術,進攻型打法更加突出,使得比賽競爭更加激烈[3]。在比賽中對中前場球的控制和反控制能力要求更高,急需加強林丹在前場球得分能力的訓練,注重多樣化得分手段的培養(yǎng),完善自身的技戰(zhàn)術特點,使對手無懈可擊。
林丹的技術水平在世界羽壇上超群絕倫,后場進攻能力和節(jié)奏突變能力也是對手所不及的,本屆世錦賽上之所以能成功逆轉戰(zhàn)勝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偉,與其自身特長技術的出色發(fā)揮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做鋪墊密不可分。在倫敦奧運會的最后備戰(zhàn)期中,需進一步加強林丹特長技術的訓練,保持強大的后場進攻能力,發(fā)揮速度優(yōu)勢,給予對手足夠的壓迫性,確保完成好比賽任務。
本屆世錦賽李宗偉在手握7個局點的大好形勢下,林丹仍不驕不躁,憑借良好的心理素質成功逆轉。其實這并非偶然,縱觀近年來的國際羽壇大賽,世界頂尖高手之間的競爭,在技戰(zhàn)術發(fā)揮正常的情況下,更大程度是在心理素質上的比拼,良好的心理素質越來越成為左右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為此,在接下來的倫敦奧運會備戰(zhàn)期中,做好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乃當務之急,尤其像諶龍這樣擁有足夠實力的年輕小將,心理素質的提升將擴大中國男單的奧運奪金面。
面對將第三次參加奧運會的林丹來說,擁有足夠多的大賽經驗和奧運會比賽經驗優(yōu)勢,近一年來的成績斐然,對李宗偉比賽的戰(zhàn)績也高居上風。倘若倫敦奧運會決賽再次面對李宗偉時,林丹的心理優(yōu)勢將比李宗偉更強,在兩人對抗過程中,如果林丹能擺正心態(tài),減少自身的非受迫性失誤,沉穩(wěn)應戰(zhàn),再一次戰(zhàn)勝李宗偉奪得倫敦奧運會金牌也將指日可待。
[1]戴金彪,管穎.“21分制”對羽毛球男單技戰(zhàn)術發(fā)展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2):86 -88.
[2]孔麗娜,程勇民.21分新賽制對羽毛球競賽規(guī)律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8(2):55 -57.
[3]閆志輝.對男單羽毛球運動員鮑春來的技術統計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9):111-113.
Comparison between Li Zongwei and Lin Dan's Techniques and Tactics at the 2011 World Badminton Championships and Their Prospect at the London Olympics
ZHANG K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
Literature and observation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are used in the paper to produce statistics about Li Zongwei Lin Dan's finals at the 2011 World Badminton Championships so as t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actic trend of the world top men's singles,with the result showing that Lin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Li in backcourt attack while Li is slightly prevailing over Lin in frontcourt scoring ability.Therefore,in the final preparations for the London Olympics,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Lin's backcourt ability as well as net play and multi- racket scoring ability.
badminton;World Championships;London Olympics
G847
A
1001-9154(2012)05-0065-04
G847
A
1001-9154(2012)05-0065-04
張珂(1973-),女,講師,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學與方法。
2012-03-27
*體育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