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法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北京大學風險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經營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東方早報》等多家媒體的特約評論員和專欄作者。作為律師主要在上市公司收購、反壟斷、公司治理和并購基金等領域,設計交易結構和中國法律的解釋。
7月13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上半年國民經濟統(tǒng)計數(shù)據,上半年GDP增長、CPI等令人矚目的數(shù)字水落石出。根據統(tǒng)計,2011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044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這不僅高于市場人士的預期,而且在歐美經濟增長依然乏力的形勢下,這份答卷顯得異常靚麗。
在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上半年的經濟數(shù)據之前,對于中國經濟上半年及未來的表現(xiàn),學界和市場人士分歧很多。有如我認為總體表現(xiàn)良好的,但根據筆者的觀察,也有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自二季度伊始就開始擔心中國經濟很有可能硬著陸,擔心中國經濟滯漲。不管這些擔心究竟是出于要奶吃哭喊的用意,還是真正出于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擔心,數(shù)據和事實勝于一切雄辯。9.6%的增長在我看來完全可以打一個A+以上的分數(shù)。在經濟增長高于9%的情況下,說硬著陸,談滯漲不僅違背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更和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不符。
為了更能說明問題,我們對上半年經濟增長以及三駕馬車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更細致的分析。一季度增長9.7%,而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為9.5%。這兩個數(shù)字,如果和去年比較,盡管有所下滑,但考慮到今年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和信貸政策的大幅緊縮,以及通脹的加速,這樣的增長數(shù)字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去年上半年10.3%的數(shù)字都彌足珍貴。而從一些具體的數(shù)字表現(xiàn)而言,體征和各項指標都處于良好的區(qū)間。比如,今年上半年,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6%,都是比較理想的數(shù)字,而消費和出口亦保持了平穩(wěn)增長的態(tài)勢。因此,盡管在政策加大調控力度的情況下,二季度的增長比一季度慢了0.2%,但這既是季節(jié)性變化,也是宏觀政策調控的結果,和政策的預期是一致的。由此可見,從中國經濟的主要指標看,經濟增長并沒有出現(xiàn)大幅度的下滑,所謂硬著陸,所謂滯漲的說法根本不存在。如果說去年中國經濟仍然屬于快跑,那么,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則完全告別了危機時期的刺激效應,恢復到正常的增長和平穩(wěn)狀態(tài),而并不是衰退和滑坡。對于中國經濟的表現(xiàn),國家統(tǒng)計局也認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筆者完全認同這一官方的判斷結論。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沒有可擔憂之處,應該看到,在經濟增長良好的背后,風險的暗流涌動,其中最大的風險無疑有兩個:一是通脹的未來走勢,一是房價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泡沫。先說物價,上半年,盡管貨幣政策一再收緊,每月提高一次準備金率,一個季度加息一次,但依然沒有改變負利率的狀況,價格上漲的動力依舊十足,居民價格消費指數(shù)高位運行。上半年物價指數(shù)平均5.4%,特別是六月份,豬肉價格的暴漲使得CPI一舉突破了達到了6.4%的三年來的高點。這意味著,年內上完成4%的調控目標基本已經沒有可能。再看房價,在負利率和通脹效應之下,房地產政策盡管依舊處于嚴厲的調控之中,但房價由于通脹預期并沒有出現(xiàn)下降的跡象,而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26250億元,同比增長32.9%。其中,住宅投資18641億元,增長36.1%,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44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一些沒有采取限購措施的二三線城市,房價的漲勢依舊兇猛,整個房地產調控的壓力依然很大。
需要表明的是,在下半年物價走勢和經濟增長問題上,我和大多數(shù)專家的觀點是很不相同的。在上半年數(shù)據出臺之前,對于中國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一些專家和學者認為,由于翹尾因素,下半年物價將逐漸回落,真正需要擔心的是過度的緊縮政策影響了經濟增長,因此他們建議緊縮政策應該放松,避免經濟的硬著陸。正如筆者所言,中國經濟的具體表現(xiàn)已經說明,在目前的調控政策下,經濟不存在硬著陸的風險。中國在治理通脹的問題上曾經有兩次硬著陸的經歷:一是上世紀80年代末,當年通脹幾近20%,決策層用兩年的時間,將通脹摁到了3%以下,但經濟增長也10%掉到了4%左右;還有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通脹高達24%左右,管理層用兩年的時間摁到了0%以下,而經濟增長也掉了3個多百分點。而從目前整個經濟的表現(xiàn)看,經濟大幅滑落的可能性等于零,何來的嚇人的硬著陸?筆者看好經濟下半年的增長,今年全年經濟增長不會低于9.3%,這是我的一個基本判斷,但通脹和房價依然堪憂。
在經濟增長無憂,通脹壓力和房地產泡沫的風險依然高懸的情況下,宏觀調控政策如何選擇,就顯得非常關鍵。筆者認為,和一些專家認為的,下半年物價會逐步回落的觀點恰恰相反,筆者認為,下半年的物價走勢非常復雜,切勿輕言樂觀。在筆者看來,在通脹大趨勢已經確立的情況下,影響下半年物價走勢的因素變得極為復雜,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和抑制價格上漲的因素的不確定性甚至比去年都大。在6月份CPI創(chuàng)了新高之后,通脹預期更為強烈,物價很難很快回落,另外,推動價格上漲的其他因素,包括食品價格、輸入性通脹、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以及國內人力成本等,向上的趨勢并未改變;特別是,由于上半年通過約談等行政手段,壓制了一些正常的漲價需求,這些被人為壓制的價格,肯定會在下半年通過補漲體現(xiàn)價格規(guī)律,發(fā)改委上半年的工作,在下半年又會還給市場。特別是,目前中國的價格走勢呈現(xiàn)為全面的上漲態(tài)勢,在成本上升、輸入型通脹壓力不減的情況下,很多商品、服務也都搭上了漲價快車。在這種情況下,下半年的物價走勢很難判斷,最樂觀的估計也會維持在高位運行。
而至于房價,正如前面所言,半年的調控,不僅房價紋絲不動,二三線城市甚至還有回暖的跡象。特別是,一些人認為下半年政策會放松,因為市場已經出現(xiàn)了交易量上升的跡象,六月份,全國房地產交易環(huán)比上漲了42%就是一個信號。因此,筆者認為,在增長無憂,通脹壓力依舊處于危險區(qū)域的情況下,宏觀政策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和延續(xù)性。政策可以靈活,但靈活的政策應該明明白白告訴市場,政策的靈活不是要放松房地產調控,不是要放松已經收緊的貨幣政策,不是要放棄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更不是要為了保增長而放棄在民生等方面的努力。在緊縮的政策下,政策的靈活更應體現(xiàn)在對中小企業(yè)的特別對待,對農業(yè)等弱勢領域的政策傾斜,防止緊縮政策對他們造成過大的傷害。但對于宏觀政策而言,下半年最大的敵人,依然是通脹和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泡沫,管理通脹和房地產價格泡沫依舊是未來政策的首要任務,政策絕不能輕易放松,否則,上半年防通脹的一切努力將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