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江蘇新增人民幣各項存款6372.12億元,同比少增804.85億元。與此同時,隨著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調,銀行手頭普遍偏緊。近日,通過走訪在寧的多家銀行發(fā)現(xiàn),明目張膽的違規(guī)攬存行為有所收斂,但變相優(yōu)惠攬存卻烽煙四起,很多中資甚至外資銀行紛紛走上了瘋狂的“曲線吸儲”之路。
招數一:資金“一日游”或成季度化常態(tài)
為了完成攬存任務,不少銀行客戶經理到處拉關系、送禮品,甚至是給出了額外的日息“獎勵”。6月底,客戶在銀行存上100萬元,幾天便可取出,日息高達幾千元。業(yè)內人士稱,銀行考核壓力之下,這樣的資金“一日游”或成季度化常態(tài)。
諸如此類變相高息攬儲其實一直是政策禁區(qū)。幾年前,銀監(jiān)會就出臺文件,將以返點、回贈等方式攬儲定性為“變相高息攬儲”并嚴加限制。然而這并未擋住銀行攬儲的腳步。
“銀行就是拿錢買存款!”南京水西門附近某商業(yè)銀行客戶經理私下向記者坦言,客戶經理一般都是找到客戶暗箱交易,銀行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將這種違規(guī)行為認定為客戶經理個人行為,因此,監(jiān)管部門查處起來也存在難度。
招數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高高在上
南京市民江先生日前到一家銀行認購一款63天10萬元起、年收益4.6%的理財產品時,受到了客戶經理的“誘惑”??蛻艚浝砀嬖V他,如果認購滿30萬元,就可以辦一張VIP卡,以后來銀行就不用排隊了。
“現(xiàn)在,季度末猛推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特別多!”南京某商業(yè)銀行解放路網點大堂經理直言不諱。6月底,該銀行推出的一款100萬元起存的年化收益率高達10%的超高收益產品,受到了瘋搶。采訪中,各家銀行工作人員無一例外地向記者表示,每季度末均有比較優(yōu)厚的理財項目,年化收益率至少7%左右。
據了解,自今年6 月起,銀監(jiān)會開始對商業(yè)銀行的月度日均存貸比進行監(jiān)測,要求存貸比日均不得高于75%。為了在考核時指標過線,多家銀行紛紛繞道理財產品,或著手力推短期化的理財產品。
另外,為使理財產品資金覆蓋月末考核的時間點,許多理財產品在發(fā)售時間和資金到賬時間上進行了“精心”設計:一般理財產品在下旬發(fā)售,月底或次月初資金到賬。如此一來,在產品起息前,這些已經到賬的資金就相當于銀行的一筆活期存款。
招數三:想進外資銀行實習,先存50萬
“沒有50萬,就甭想實習!而且實習時間才兩周!”看到某外資銀行最近推出的實習生招聘計劃,南京大學商學院學生小王不禁嚇出一身冷汗:“這個實習門檻太讓人郁悶!”
在該外資銀行最新推出的2011年“青年精英計劃”中,實習生入職要求中明確寫道:“成為銀行的貴賓客戶,存款50萬元人民幣,此為必須滿足條件。”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今年年底,外資銀行的存貸比寬限期即將截止。屆時,外資行也必須滿足存貸比不超過75%的監(jiān)管要求。數據顯示,目前,約有10家左右的外資銀行存貸比高于200%,面臨較大的達標壓力??磥?,外資銀行在攬儲時也開始“荒”不擇路,打起了實習生的主意。
專家提醒:理性對待變相攬儲
面對眼花繚亂的銀行攬存招數,業(yè)內人士給出的建議是:對銀行為了攬存而競相推出的各種涉嫌違規(guī)“餡餅”,要保持清醒頭腦。
業(yè)內人士分析,以理財產品為例,機構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商業(yè)銀行93% 的理財產品收益未能跑贏CPI,因此,普通投資者應慎重選擇理財產品。目前,國內銀行理財產品規(guī)模不斷擴張,但產品結構單一,一些理財產品的宣傳夸大其詞,客戶的資產并沒有能真正實現(xiàn)保值增值。
此外,對銀行而言,雖然通過各種“曲線攬儲”達到監(jiān)管層考核指標的要求,但這會讓銀行的財富管理變質,陷入追逐自身利潤最大化的泥潭。因為,存貸款的利差收益,是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上半年的存貸比數據決定了下半年銀行的可放貸額度。在貨幣政策收緊的形勢下,銀行攬儲越多,就可能意味著下半年的放貸額度越多。違規(guī)攬儲的手段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干擾了整個貨幣政策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