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11冊“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兩次剪圓,感知對圓的認識;通過討論、猜測、驗證,理解對圓的認識;通過畫圓,知道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提高對圓的認識;通過建構(gòu),掌握對圓的認識;通過應用,升華對圓的認識。
2.通過欣賞圓形物、用圓設計圖案,體會數(shù)學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通過講授圓,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掌握圓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課件、圖片、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剪圓,感知對圓的認識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板書:圓)你見過圓嗎?
生:見過。
師:你在哪里見過?
生:硬幣的表面、鐘面、圓桌面、球的橫截面。
師:你們舉的例子屬于同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物體運動以后才會形成圓。你能舉個例子嗎?
生:螺旋槳、電風扇。
師:我也收集了一些圓,我們一起來欣賞。
(課件演示:方向盤、放大鏡、飛標盤等。)
師:圓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正是因為有了圓,我們的生活才變得更加美麗。
師:現(xiàn)在請你閉上眼睛在腦子里勾畫一下圓的形狀。
師:睜開眼睛,一只手拿起剪刀,另一只手拿起帶來的平面圖形,直接剪出你印象中的圓,剪的盡可能大些。
(生動手剪圓。)
師:請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互相欣賞一下。剪下來的圖形跟你的印象中的圓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
師:怎樣才能剪出你印象中的圓呢?
(學生合作小組討論。)
師:請你在剛才的基礎(chǔ)上再剪一剪,剪的盡可能大些。
(生再次動手剪圓。)
師:通過剪圓,你覺得圓與你上課前帶來的平面圖形的最大區(qū)別是什么?
師:(總結(jié))平面圖形是有角的,圓沒有角,而且平面圖形都是幾條直線圍成的,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在黑板上貼一個圓,手指著一條曲線)。圓就是這樣一條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二、探究,理解對圓的認識
師:同學們,我有一件禮物,只能送給一個人,要求是誰先搶到就送給誰。現(xiàn)在這種排隊合理嗎?為什么?
生:不合理,因為我們每個人到你的距離是不相等的。
師:怎么排隊最合理,先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生:我們排成一個圓。
師:我應該站在哪兒?
生:圓的中心。
師:你怎么跑?
生:朝著你筆直跑。
師:我們把剛才討論的內(nèi)容在這個圓中表示出來,你們站在哪兒?請你用手指在圓上指一下。
生:(手指著圓)這條曲線上。
師:圓是一條曲線,站在這條曲線上就是站在圓上。
師:我站在圓的中心,圓的中心怎么找?
(指名回答。)
師:我這個圓是借助圓形物體畫的,中心怎么找?請你找一找。
生:我是把圓對折再對折,中間這個點就是圓的中心。
師:知道這個點叫什么嗎?
生:圓心。
師:(板書“0”)什么叫圓心?
生:圓的中心叫圓心。
師:你能把自己跑的路線用一條線畫出來嗎?請你畫一畫。你是怎樣畫的?
生:我是把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連接起來。
師:(按照學生的思路畫一條線段。)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
師:(板書:“半徑r”)半徑是怎樣一條線段?
生: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
師:相距最遠的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也能用一條線畫出來嗎?請你畫一畫。你是怎樣畫的?
生:只要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這樣的一條線段。
師:(畫一條直徑)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
生:叫直徑,我還知道直徑可以用字母d表示。
師:(板書:“直徑d”)直徑是怎樣一條線段?
生: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對面站立的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最遠的,說明在圓里,直徑的長度是最長的,真的是最長的嗎?怎么驗證呢?
(小組討論驗證方法。)
師:任何一個圖形都有自己的特征,請你猜想一下,圓會有哪些特征?
(同桌討論后匯報結(jié)果。)
生1:一條直徑的長度是2條半徑的長度。
生2: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shù)條。
生3:無數(shù)條半徑和直徑的長度都是相等的。
師:你能驗證這些猜想嗎?請你試一試。如果一個人驗證有困難可以找人合作。
(小組合作驗證。)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驗證了圓的這些特征,請你想一想,所有圓的直徑的長度、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的長度一定是半徑的2倍嗎?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
(在學生匯報的同時,師板書:在同圓或等圓里,直徑的長度和半徑的長度相等。)
三、畫圓,提高對圓的認識
師:我們知道要剪圓先要畫圓,你以前畫過圓嗎?你是怎么畫的?
生:畫過,是用圓的物體來畫的。
師:哪些同學用這種方法畫過圓?請舉手。如果想畫一個半徑是3厘米的圓,用什么畫比較方便?
生:用圓規(guī)。
(學生動手畫半徑是3厘米的圓。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記畫法。)
師小結(jié):畫圓的時候一般我們要標明圓心,用“0”表示,還要標明已知的半徑或直徑的長度。請你在剛才畫的圖中補充完整。
師:我想到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生1:讓很多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個圓。
生2:兩個同學加一根長繩,一個同學拉住繩子的一端做圓心,另一個同學拉住繩子的另一端繞一圈。
生3:一個人拿著一根棒也可以畫一個圓。
師:你們都很會想辦法,由于場地的限制,老師建議同學們下課后或放學后去試一試,因為在具體畫的時候還會遇到一些小問題,相信你們能夠解決。
四、建構(gòu),掌握對圓的認識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對圓進行了研究,現(xiàn)在請你再次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學習的過程,整理一下你的學習收獲。睜開眼睛,你能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嗎?
生1:我認識的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有無數(shù)條半徑和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長度都是相等的,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生2:老師,我有補充,圓的這些特征必須在同圓或等圓里才存在。
師:非常好,請同學們看書,將書上重要的內(nèi)容畫一畫,黑板上重要的內(nèi)容記一記。
五、應用,升華對圓的認識
師:如果你是汽車設計師,會把車輪設計成什么形狀?說說理由。
生1:圓形,因為圓形才能很平穩(wěn)地滾動,用其他形狀就不能滾動。
生2:我也選擇圓形,如果設計成其他形狀,人坐在上面會很顛簸。
師:一般情況下車輪設計成其他形狀只能平移,在特殊的條件下也能滾動,但人坐在上面會很顛簸的。
師:你們都帶了一個一元硬幣,你能量出硬幣表面圓的直徑長度嗎?請你試一試。
生1:我是把圓描下來,然后把圓對折再對折。
生2:我是用尺子直接在硬幣上面量,只要是最長的距離就是直徑的長度。
師:其實利用圓還可以設計出非常美的圖案,老師收集了一些,請大家欣賞。
(課件演示:奧運五環(huán)、奧迪標志、各種通過圓的平移或縮放組合而成的圖案。)
師:你知道這些圖案是怎么設計的嗎?
生:先畫一個圓,再通過移動或放大或縮小組合而成。
師:請你今天晚上用同樣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漂亮的圖案,明天讓我們進行一次作品展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經(jīng)歷建模的過程。在教學中讓學生說說在哪里見過圓,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學習的過程、整理一下你的學習收獲。
2.經(jīng)歷感知、猜想、驗證等活動,充分認識圓。學生只有經(jīng)歷過才會明白,通過兩次剪圓、搶禮物情境、畫圓活動等,學生不僅對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直觀經(jīng)驗和活動經(jīng)驗。
3.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在腦子里勾畫出圓的形狀,再剪出印象中的圓;先讓學生討論如何排隊,再讓學生在圖上畫出來;先讓學生猜想圓有哪些特征,再驗證圓的這些特征。
4.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深化問題的認識。因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所以應鼓勵學生從周圍世界發(fā)現(xiàn)與圓有關(guān)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觀察周圍的世界,并運用所學的知識理解現(xiàn)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怎樣在操場上畫一個比較大的圓”,設想“如果自己是汽車設計師會把車輪設計成什么形狀”,用圓通過平移和縮放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漂亮的圖案。
5.欣賞并設計一些有趣的圖案,感受數(shù)學的美。欣賞用圓設計而成的圖案,用圓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喜歡的圖案,開拓學生的視野,再次感受到數(shù)學的美,激發(fā)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對圓的平移和縮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現(xiàn)實空間,進一步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西安區(qū)水泥小學)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