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南中,胡艷芳,凌澤涵*
(1.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 400052;2.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廣西柳州 545616)
基于元認知理論的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實證研究
——以高職《合同法》為例
吳南中1,胡艷芳2,凌澤涵1*
(1.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 400052;2.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廣西柳州 545616)
本文基于元認知理論對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一項為期四個月的實證研究,選取兩屆法學專業(yè)高職班為研究對象,研究中實驗班的《合同法》教學采取筆者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對照班則采用傳統(tǒng)方式。研究結果表明:本文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成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與其成績呈顯著正相關。
自主學習能力;元認知理論;實證研究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如何增強作為知識、科技、信息的載體和創(chuàng)造者的人們的知識學習能力顯得極為重要。1972年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的專家們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給出了答案:“新的教育精神使個人成為他自己文化進步的主人和創(chuàng)造者。自學,尤其是幫助下的自學,在任何教育體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1]然而,由于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桎梏,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在我國教學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仍非常明顯,學生被動學習現象仍普遍存在。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踐層面上豐富已有研究的不足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國外研究者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展開了大量研究,尤其是近30余年該領域更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熱點之一。筆者在對相關研究[2][3][4]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發(fā)現雖然不同研究者對自主學習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卻都蘊含了自主學習共同的內容: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學習過程的獨立完成、學習結果的自我反饋。積極主動性強調的是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自主意識、學習興趣、學習責任以及知識能力儲備;學習過程的獨立性強調的是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中主體性的發(fā)揮,在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控、自我指導和自我評價等方面得以體現;學習結果的自我反饋強調的是學習者成為自己的學習評價者,以及對自己的學習結果積極的歸因等。因此,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不是一個簡單行為,如何引導學習者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tài),找到良好的學習策略,加強自我監(jiān)控意識以及提升評價反饋能力,成為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元認知是一種認知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它包括對當前正在發(fā)生的認知過程(動態(tài))和自我認知能力(靜態(tài))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認知,涵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三方面,這三方面具體到學習活動中即是哪些因素會對學習者產生有影響的知識,伴隨認知活動會產生哪些情緒活動,以及如何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不斷的認知和管理。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的正是學習者在學習中的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及自我監(jiān)控。因此,如果可以引導學習者自我認知自身能力、自身的知識儲備狀態(tài),制定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計劃,通過自我體驗增強學習信念,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自主對學習進程進行監(jiān)控以及積極的對學習結果進行歸因顯得非常的必要和重要。同時,學習者如果具備了計劃、監(jiān)控和評價自己學習的能力,學習過程會更加順利,學習效果也會更加理想。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信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試圖探討如何利用元認知理論的指導構建更加理想的提升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
結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假設欲加以驗證:
假設1——本研究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業(yè)成績。
假設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與其學業(yè)成績成顯著正相關。
研究對象為重慶市某高職兩屆法學??茖W生,其中2010屆為實驗班,53人,2009屆為對照班,52人。對兩個班《民法》(《民法》在該校高職教學計劃中是《合同法》的先修課。)期末考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兩個班沒有顯著性差異(p=0.970>0.05)(見表1),起點非常接近。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統(tǒng)計分析
研究方法為實驗法,選取兩個起點接近班級作為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教師為本研究參與人員,使用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隋彭生的《合同法》,兩屆上課時間量一致,教學進度基本一致,按要求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實驗時間為一個學期。在這四個月中引導實驗班學生采用筆者構建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方式進行學習,采用對照班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四個月后對兩班進行實驗后的調查與測試。
1.培養(yǎng)方式的理論構思
為了探索如何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試圖在元認知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途徑做一個理論上的構思(見圖1)。對該理論構思的幾點闡述:
第一,這種培養(yǎng)途徑不是固定不變的。并非每堂課都按部就班的部署,而是動態(tài)的、能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有所選擇、有所區(qū)別的。
第二,學生反思和教師反思貫徹于整個過程。該培養(yǎng)模式注重教師和學生的反思,而反思追求的是思考后如何更好去做,如何獲得進步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對結果簡單做出好與壞的判定;
第三,教師的激勵支持和學生的自我激勵貫徹于整個過程。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實踐中舉足輕重,這種引導既包括行動上的支持也包括言語上的激勵;學生的自我激勵同樣貫穿于整個過程,缺乏學生自身主體性的發(fā)揮與積極的參與、反思、改進,教師再積極引導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圖1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示意圖
2.培養(yǎng)方式的教學實踐
筆者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分為教師的引導定位、師生的實驗探索和學生的接受運用三個階段。
一是教師的引導定位階段。在這一階段筆者主要是幫助學生對自我學習理念進行初步梳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定位;傳授一些自主學習、信息資源獲取、自我監(jiān)控以及自我評價的方法,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記錄袋(見表2)和問題解決記錄本、重難點記錄本等,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網上資源的利用和檢索能力。
二是師生的實驗探索階段。本階段要解決的是實驗實施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具體到實踐中要怎么做的問題,強調了“問題解決”為核心的自主學習課堂是如何操作的。為此,筆者在自主學習培養(yǎng)方式示意圖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化出自主學習培養(yǎng)方式的操作圖(如圖2所示)。
表2 筆者對學生個人學習記錄袋建立的要求和建議
圖2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操作圖
該操作圖的基本實施思路是:第一步,教師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明白該學習時間段要明白的問題,學生形成思維場景;第二步,教師提出各種問題活化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計劃;第三步,學生自主學習,這是一個認知重建的過程;第四步,教師提出一些學生不易發(fā)掘,不易明白的地方讓學生思考;第五步,教師提出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學生的學習從課堂轉向課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步通常又構成師生互動,共同探索發(fā)現的過程。
在這一階段中研究者與學生對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開始正式進入實驗探索過程。研究者多通過提問的形式開始課堂教學,在交流探索中引發(fā)學生通過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特殊關系引發(fā)學生探索結論;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探索討論結果進行梳理、比較與歸納,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新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目標得以解決后,研究者又適時拋出“如果……?”的問題,變化問題的已知條件,把學生由單純課本知識的掌握引向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活化學生思維,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時,研究者給學生提供時間進行互動,如何對真實的問題進行解決,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交流和分享。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是一個自我認識與反思的過程,學習方法的交流不僅給同伴提供了可供參考的信息,學生自己也在這種分享過程中認識自我與反思自我。
三是學生的接受運用階段。研究者在這一階段主要是結合課堂教學的實踐做出適當調整,如鼓勵學生嘗試對學習方法進行不同科目間的遷移;營造從多種視角進行討論的氛圍,鼓勵其他同學對那些在學習方式上感到困擾但又不知如何改進的學生建言獻策;更加注重班級民主寬松學習氛圍的營造,在教學活動中適當照顧那些在學習上不自信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發(fā)言的機會,多肯定,多表揚。學生分享交流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并開始主動探索創(chuàng)新一些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理念為他們所接受并運用于包含其他法學基礎學科在內的多門學科。
取實驗班和對照班《合同法》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工具為SPSS13.0,得到統(tǒng)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后測數據統(tǒng)計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合同法》期末考試成績的 F 值為4.734(p=.032 <0.05),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實驗前對兩班《民法》成績統(tǒng)計分析所得的結果(sig=0.970>0.05)形成明顯對比。統(tǒng)計結果表明筆者構建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方式明顯發(fā)揮了效應。
本文參考周智忠[5]及朱永順[6]的研究設計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問卷,問卷共有50個調查項目,采用五級選項制:A完全符合、B比較符合、C說不清楚、D不太符合、E完全不符合五個等級,調查內容主要是結合元認知理論涉及對高職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學習動機、自我監(jiān)控、學習策略、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后的評價反饋五個維度的調查,每個維度包含十個調查項目。對該問卷進行信度檢驗,發(fā)現三個因素的 Cronbach's Alpha>0.8,兩個因素的Cronbach's Alpha >0.6,整體 Cronbach'sα 系數為 0.906,表明該問卷具有可靠的信度;在效度檢驗方面,由于該問卷項目全部來自過去的文獻,很多學者都曾使用這些量表測量相關變量,因此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和效標效度。
實驗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問卷調查,對測量分數進行統(tǒng)計后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顯著性檢驗,得到統(tǒng)計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實驗班和對照班自主學習能力數據統(tǒng)計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對實驗班和對照班自主學習能力測量分數進行顯著性檢驗后F值為10.401(p=.002<0.01),檢驗結果極其顯著。這表明,筆者構建的自主學習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實驗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研究對兩個高職班級學生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實驗研究,旨在對比驗證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的有效性及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生學業(yè)成績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
1.本研究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能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業(yè)成績。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與其學業(yè)成績成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構建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能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業(yè)成績。該培養(yǎng)方式在元認知理論指導下,遵從了龐維國先生對自主學習的解釋[7],即建立在自我意識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以及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之上的“堅持學”。因此,要想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有一個觀念上的變革,把自己定位為課堂的引導者,尊重和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師應對學生多用鼓勵性評價,評價方式也要注重多元化,對每個學生抱有積極的期望與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再次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必要的學習策略來加速學習的進程。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與其學業(yè)成績成顯著正相關。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自主學習能力越強者越會積極主動地設置好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分析、計劃好將學的任務,對哪些學習策略能更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進行細致分析,并力求最大努力地監(jiān)控好自己的學習行為,在這種強烈的內在動機的驅動下,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被最大程度調動起來,學業(yè)成績自然也就更為理想。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實驗過程中筆者雖然盡量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擾,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一些影響,例如兩屆學生在學習能力、個性特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另外,本研究的實驗時間只有短短四個月,自主學習培養(yǎng)方式的運用進行地較為倉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難免存在疏漏。
[1]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79.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鄭金洲.自主學習[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董奇,周勇.論學生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1).
[5]周智忠.高中一年級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情況的調查和分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6).
[6]朱永順.高中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
[7]龐維國.中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
The Empirical Study on Self-study Ability Cultiv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Meta-cognition Theory
WU Nan-zhong,HU Yan-fang,LING Ze-h(huán)an
Based on the meta-cognitive theory of vocational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the author conducted a fourmonth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elected two different grades of Law Major vocational classes as research object.The teaching in Contract law Course for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s built by self-learning capacity-building approach,and other classes are adopting the traditional wa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self- learning capacity - building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self- learning ability and performance;the strength of self-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ir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Self-learning ability;meta-cognitive theory;empirical research
G728
A
1009-5152(2011)03-0017-04
2011-07-20
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課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支架助學體系研究”(10318)。
吳南中(1984-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導學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