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祥 趙呈領
引領式在線學習設計與研究
□ 王俊祥 趙呈領
本文闡述了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的含義和特征,介紹了Moodle與LAMS平臺的基本特性,構建了基于Moodle+LAMS的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并圍繞該模式分別從學習方式、學習任務、教師角色、學習活動設計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Moodle;LAMS;引領式在線學習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力度的加強,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改革正在向深層次發(fā)展。與此同時,作為課堂教學之外的在線學習,在彌補學時不足、更新知識結構、強化學習內容等方面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探究學習、協作學習、個性化學習、學習質量等方面還存在嚴重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平臺的選擇和設計不能有效滿足多樣化學習的需要。分析我國大量網絡課程、精品課程與在線教學平臺可發(fā)現,現有系統(tǒng)幾乎都是傳統(tǒng)教學結構的“電子式”表現,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以教師為中心”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無法滿足協作學習、個性化學習、探究式學習的需要。
(2)關注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淡化教師的在線引領作用。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屬于“放羊式”學習,其最大的特點就是“3W”,即,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內容。對學生是否進行了在線學習、學習次數多少等較為關注,而對教師的引領、師生的互動、教學目標是否完成等則關注較少。
(3)重視課程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忽視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與評價?,F有在線學習平臺,教師往往只參與前期的教學設計、資源開發(fā)與利用,而對學習過程的參與度不夠;學習行為監(jiān)控與評價功能不完善,多以在線答疑、電子郵件、在線測試成績作為學習評價標準;過程性評價嚴重不足,評價的公平性、合理性、客觀性無法得到保證。
總之,在我國開展的在線學習,絕大部分在線教學平臺和網絡課程均以教學內容呈現為主,遵循的幾乎都是結構化、程序式的教學設計,嚴重缺乏以活動為主、能夠對學習者在線學習活動進行有效指導的教學資源設計和課程開發(fā),這必然對深化教學改革產生質的影響。因此,研究學習質量、在線學習模式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1](ILOTM,Instructor-led Online Training Mode),其定義來源于對在線課程模式的分類。英國e-learning Center創(chuàng)始人Jane Knight女士在《數字化學習技術指南》一書中提到,在線課程模式可分為內容核心模式和溝通核心模式兩類。從學習者角度來看,兩種不同類型的在線課程分別對應了兩種在線學習模式:自主式學習模式和引領式學習模式。如圖1所示。
1.ILOTM定義
所謂引領式學習模式,是指在教師引導和帶領下,學習者在特定時間內有目標、按計劃地學習指定的在線課程內容,教師、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性學習活動是在線課程的主體,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引領式學習模式不關注如何填鴨式地將大量的內容強加于學習者,而是致力于引導學習者充分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以及對學習者的學習給予支持。
2.ILOTM特征
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3][4]:① 在線班級為小班制,嚴格控制學生人數;② 課程的開展一般按周組織,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規(guī)定時間段內完成指定內容的學習;③ 學習主體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在線討論和交流,學生主要通過各種交互式學習活動進行學習;④ 教師在網絡課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在線教師不但參與網絡課程的前期設計,而且全程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⑤ 教學管理體制嚴密,對任何不能跟上學習進度的學生都會及時發(fā)現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1.Moodle及其特性[5]
在對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的研究和實踐中,澳大利亞的Martin Dougiamas博士構建了一個基于社會性建構論的在線學習平臺——Moodle,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Learning Environment(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該平臺是一個免費開源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具有開放源代碼、使用免費、安裝快速、操作簡單、技術低門檻等特點。利用Moodle平臺,教師能夠便捷地創(chuàng)建有效的在線學習社區(qū),設計適合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的網絡課程。其功能模塊結構圖如圖2所示。
據Moodle社區(qū)的統(tǒng)計,至2010年12月15日,正式注冊的Moodle用戶已達1024551個(通常每一個用戶對應一個站點,一個站點包含多門在線課程),注冊語言已超過78種,遍及世界214個國家和地區(qū),并呈現持續(xù)增長的趨勢。
2.LAMS及其特性[6]
學習活動管理系統(tǒng)(LAMS,Learning 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是由澳大利亞Macquarie大學、LAMS國際有限公司和LAMS基金會聯合開發(fā)的一個基于JAVA的新一代開源網絡學習平臺。該系統(tǒng)已經在英國劍橋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我國華中師范大學以及德國、阿根廷、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很多大學及地區(qū)廣泛應用。利用LAMS平臺,教師能夠實現因材施教,通過構建不同的學習活動序列來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LAMS主要由核心程序及其所提供的工具箱組成,核心程序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了接口。LAMS為使用者提供了管理員、設計者、監(jiān)控者和學習者四個主要的接口。其系統(tǒng)組成如圖3所示。
管理員主要對LAMS系統(tǒng)進行配置管理,包括教師和學習者用戶的創(chuàng)建及管理,班級的創(chuàng)建及管理等;設計者可利用LAMS所提供的工具集進行學習活動序列的設計和活動序列的發(fā)布;監(jiān)控者可以監(jiān)控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學習者通過設計者所發(fā)布的學習活動序列進行學習。工具箱中所包含的工具是創(chuàng)建學習活動的基本單元,設計者可以通過鼠標將設計界面左側活動工具箱中的任何工具直接拖拽到編輯區(qū)來創(chuàng)建學習活動。
在線學習作為課堂之外的一種主要輔助學習方式,集成了多種教學模式和技術手段,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本文在分析文獻、廣泛調研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認為構建基于Moodle+LAMS的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是可能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其模型如圖4所示。
根據圖4可知,基于Moodle+LAMS的引領式學習模式既注重在教師引領下的學習活動,也注重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究。在“大同步小異步”引領下可以實現因材施教,有效監(jiān)控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質量,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該模式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踐行“雙主”教學思想,改變學習方式
所謂“雙主”教學結構是指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主導-主體”有機結合的教學形式。在Moodle+LAMS平臺上可以很好地實施這種教學形式。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習節(jié)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Moodle平臺上通常以周為單位組織學習任務,在一個周期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完成既定學習任務,體現了 “自由與相對自由”在線學習模式。其教學設計流程如圖5所示。
(2)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培養(yǎng)知識重構能力
引領式在線學習課程內容注重溝通,通常以教師設計好的學習任務為主線,學習內容事先并不給定結論,而是在學習過程中采用頭腦風暴、討論交流、答疑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構建新的知識,達到學習目標。Moodle和LAMS平臺均提供了大量的互動功能模塊,通過這些活動模塊,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
(3)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轉變教師角色
在基于Moodle+LAMS平臺的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是多重的,時而是協調者、促進者、資源顧問,時而充當指導教師或教練。由此可見,教師扮演角色的多重性必然要求教師除了具備教學設計經驗外,還必須具備滿足教學需要的信息處理能力。比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Moodle和LAMS平臺的后臺數據觀察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必要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提供及時的引導、反饋和評價,從而有效減少學生在學習網絡課程時的孤獨感,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關注學習過程,重視學習活動設計
基于Moodle+LAMS的引領式在線學習平臺注重人際溝通以及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管理。在Moodle+LAMS平臺中,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設置聊天室或討論區(qū)等交流活動模塊,組織學生進行同步或者異步的集體學習,或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利用Moodle+LAMS平臺中豐富的活動模塊,教師可以方便地設計和管理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本文在分析我國現有在線教學系統(tǒng)的基礎上,歸納概述了引領式學習模式、Moodle和LAMS平臺的特性,構建了基于Moodle+LAMS平臺的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并對該模式的內涵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有三個方面的研究啟示:一是在Moodle+LAMS平臺上采用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可以有效解決自主式在線學習存在的一些問題;二是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深化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將直接影響對學生的在線服務質量;三是整合Moodle和LAMS平臺,將之應用于網絡課程的開發(fā)特別是引領式網絡課程的開發(fā),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1]秦宇.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5,(11):37-39.
[2]高峻.基于Moodle平臺的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應用[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2):22-25.
[3]紀二娟.在線學習中的引領活動設計[D].碩士學位論文,2010.
[4]雷松嶺.基于Moodle平臺下的“課堂一引領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驗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8.
[5]許亞鋒.Moodle功能插件二次開發(fā)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9.
[6]吳軍其,楊志峰.基于LAMS的學習活動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07,(4):104-107.
[7]閆靜怡.LAMS與Moodle的比較與整合[J].軟件導刊,2010,(3):19-20.
[8]喬愛玲,王楠.網絡環(huán)境中的學習活動設計模型及相關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5):41.
[9]黎加厚.信息化課程設計——Moodle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
G434
A
1009—458x(2011)09—0058—04
2011-04-15
王俊祥,重慶文理學院計算機學院(402160)。趙呈領,華中師范大學信息技術系(430079)。
責任編輯 石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