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云龍
《語文課程標準》中年級段關于習作有這樣一段話:“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钡W生談起作文,十有七八不是喜歡,有的學生是為了完成作業(yè),有的是為了獲取考試中的分數(shù),有的是為了得到家長、教師等人的表揚。真正喜愛習作的學生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清末著名思想家黃遵憲提出:我手寫吾口,學生習作應該是自身思維的表述,寫自己想說的話。而如今學生作文能真實表達小學生的內(nèi)心嗎?這其實已由不得小學生自由表述,是因為有這個社會、成人太多的引導。
1 拔苗助長,不可承受之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低、中、高三階段的寫話、習作要求這樣規(guī)定:第一學段(1~2年級):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故,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二學段(3~4年級):①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第三學段(5~6年級):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習作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課內(nèi)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而現(xiàn)實狀況卻截然相反,許多教師、家長刻意拔高要求。首先是字數(shù)要求,低年級習作要求:樂于表達,寫一段話。而事實上,許多學校的寫話不是寫話,而是習作,二年級學生就要求達到400字以上,講究謀篇布局,分段表述。作為一個二年級學生,要寫好這樣的一篇“寫話”,再修改、謄寫,恐怕沒有半天,至少兩個小時以上,頭昏眼花,腰酸背疼,你還指望他們喜愛習作嗎?國內(nèi)某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曾說:語文功底在小學,初中、高中沒有太多時間去學語文了。這樣的思想要讓本來享受快樂童年的小學生,背上多么沉重的負擔。其次,篇數(shù)要求。如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出發(fā)點很好,開展了許多活動,征文也是滿天飛,有的年級學生,一學期就要參加五、六次之多,他們了解征文內(nèi)容嗎?他們有話寫嗎?他們愿意寫嗎?
有些學校為了展開評比,還規(guī)定了一學期小作(每學期大作按規(guī)定篇數(shù)外)不少于若干篇,讀書筆記、日記等至少多少篇,學生即使本來有表達習作的欲望,也要被這種任務性的事堵壓得不想表述,不喜歡表達了。
2 虛情假義,不能相信之假
許多時候,小學生拿到題目,不知道寫什么才好。很多時候,他缺乏的不是表達能力,而是缺少生活體驗和積累。怎么辦?學生也有學生的法寶:一是抄,二是編?,F(xiàn)在,書店里各種各樣的作文選可謂琳瑯滿目,分年段的,按字數(shù)要求的,可謂應有盡有,家長也樂意幫學生買。學生有了作文選,“借鑒借鑒”,改頭換面,一篇作文迅速完成,作文時間快多了,質量也高了,家長大呼:“這作文選真有用!”模仿是習作走步必不可少的階段,但變了味的模仿卻會害了學生。甚至有的老師,還會讓一部分不會習作的學生,背上一些優(yōu)秀習作,考試時,略加改變,一篇優(yōu)秀應考作文就產(chǎn)生了。不愧為習作教學之“捷徑”。有時,學生實在想不出寫作素材了,教師會適時引導——編,這樣就會出現(xiàn),寫“母愛”作文素材雷同情況較嚴重:送雨傘、上醫(yī)院、查作業(yè)、煮香飯等等,難道這些孩子的母愛就沒有獨特之處嗎?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差不多嗎?這樣的習作中,學生自己的想法有嗎?自己會表達嗎?作文能力提高了嗎?當然,這與小學生生活面窄小,接觸社會較少,觀察、積累素材、處理信息能力較差有關。只有豐富他們的生活實踐,積累直接的人生素材,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借他山之石,獲取間接的人生經(jīng)驗,指導觀察,引導觀察,學會觀察,才能解決“沒話可寫”的問題。
3 條條框框,不能信服之偽
在今年,翻看了數(shù)十篇某屆全國小學生優(yōu)秀習作,不禁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這些作文是出自小學生之手嗎?都像一個個“小大人”。由于年齡、經(jīng)驗以及認識能力等方面差異,小學生與成年人對待事物的認識、理解上必然有著較大的差異。而當小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表達時,教師、家長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否定他們,這樣,學生為了寫好作文往往在揣摩教師等成人心理去習作。
謀篇布局,開篇導入,結尾點題,起承轉合,變成了現(xiàn)代白話“八股文”。甚至有些學生言不由衷,沒有喜愛之實在,卻是大抒喜愛之情,形成了兩種人格:真實人格和作文人格。寫起作文,下筆艱澀,干枯無力,假話、套話連篇。而實際生活中,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他會說嗎?非常能說。會表達嗎?也會。只不過到了書面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低年級段設置寫話,意圖將口頭表達技能轉化成書面表達能力,為以后習作打下基礎,做好鋪墊。而事與愿違,過高的要求,條條框框的限定,只能讓學生增添了相當一部分負擔。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家長不要越俎代皰,只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兒童化的語言,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的手腳,讓他們寫真話,寫自己的話,樂于表達自己的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