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馬 蓉
意象放松技術是心理治療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 一,其包括音樂放松、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意象想象、冥想等多種方法的組合,被廣泛的應用于存在軀體不適和情緒障礙的患者,具有明顯的緩解癥狀的作用。其簡單易學,容易被患者掌握。有研究顯示意象放松療法對減輕應激反應、調(diào)節(jié)情緒和行為具有肯定療效[1]。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熥鳛槿橄侔┚C合治療的重要部分,對患者可造成嚴重的心理應激,使患者出現(xiàn)更多的臨床不適,反而影響化療的效果。本研究通過對4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應用意象放松療法效果的觀察,評價其對改善患者抑郁和焦慮情緒及對心理應激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病例來自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yī)院乳腺外科,共80例,均經(jīng)手術確診為Ⅱ期乳腺癌,手術方式均為改良根治術。本次住院時間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20日,化療方案為FEC(5-FU+表阿霉素+環(huán)磷酰胺),療程6個周期。
1.2 分組 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平均年齡(46.80±12.1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初高中12例,大中專38例,大學及以上2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血型、性格特征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在化療期間每日進行意象放松治療1次,每次30min。其他臨床治療與對照組相同;對照組僅行常規(guī)臨床治療。分別對兩組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和血清細胞因子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2.1 意象放松治療方法 (1)在患者第1次化療前進行1次心理健康教育,著重介紹意象放松技術的原理和方法;(2)學習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反復練習直到患者能夠掌握該技術;(3)制作FLASH動畫向患者形象展示體內(nèi)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特別是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的過程,讓患者反復觀看并想象此過程數(shù)次,直至熟練掌握。(4)將(2)、(3)兩種技術結合,將解說詞與背景音樂制作成錄音磁帶,在放松音樂的背景下,在放松和意象想象的指導語的引導下,患者完成1次完整的意象放松治療。
2.2 心理測量方法 在第1療程化療前2天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第1次的心理量表測定,并于化療第6療程結束后的第3天進行第2次心理量表測量,測定內(nèi)容包括焦慮量表SAS與抑郁量表SDS。
2.3 細胞因子檢測方法 (1)標本采集和處理:兩組患者均于化療第6療程結束后的第3天上午空腹抽取肘靜脈血6mL,在自然狀態(tài)下放置30 min后離心處理(4 000 r/min,10 min),取出上清液置于-70℃條件下(低溫冰箱)保存待測。(2)血清IL-2、IL-6的測定: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試劑盒是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試劑盒內(nèi)的說明書操作。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的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化療后患者的SAS、SDS分值比化療前有顯著的下降(P<0.05),而對照組患者化療前后SAS、SDS的分值未見明顯變化(P>0.05)。說明意象放松技術有助于平穩(wěn)患者情緒,減輕其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SAS、SDS結果的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SAS、SDS結果的比較±s)
注:※表示化療前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n=40) 對照組(n=40)SAS SDS SAS SDS化療前 54.14 ±6.09 58.04 ±5.66 58.77 ±3.05 57.07 ±8.44化療后 47.11 ±5.55 51.23 ±4.14 59.28 ±6.11 60.79 ±3.22 t 2.86 3.59 1.09 0.13 P 0.01※ 0.005※0.28 0.92
3.2 兩組患者的血清IL-2、IL-6水平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接受意象放松治療后,血清IL-2與IL-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P <0.05),表明意象放松技術有助于改善患者細胞免疫因子IL-2、IL-6介導的免疫功能異常。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的比較±s)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的比較±s)
IL-2(pg/mL) IL-6(pg/mL)107.71 ±49.09 27.00 ±14.99對照組(n=40) 99.08 ±67.66 19.11 ±17.72 t 2.56 2.07 P觀察組(n=40)<0.01 <0.05
乳腺癌患者常需要面對生命喪失的恐懼和乳房缺失的打擊,再加上化療藥物帶來的對軀體和心理的雙重副反應,使其普遍存在明顯的情緒障礙。焦慮和抑郁是乳腺癌患者化療階段最常見的情緒反應[2],這些情緒障礙的發(fā)生率可高達 50%[3]。此外,抑郁情緒使患者存在IL-2、IL-6介導的免疫功能異常[4],其可能的機制是IL-6直接刺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通過α螺旋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釋放因子(CRF)及CRF中和抗體可以緩解CK誘導的抑郁癥狀。中樞IL-2和IL-2R對心理活動有影響,如通過藍斑影響睡眠,通過海馬影響學習和記憶等,IL-2在中樞具有誘導下丘腦釋放加壓素和促皮質(zhì)激素釋放激素,以及誘導杏仁核和海馬釋放促腎上皮質(zhì)激素釋放激素(CRH)和加壓素,以上效應可以解釋抑郁患者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動過度,IL-2與抑郁的發(fā)病可能有關。
心理干預可通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通過激素分泌對免疫功能產(chǎn)生積極影響,從而有利于機體的康復[5]。Andersen 等[6]的研究證實,身心放松技術可以處理腫瘤化療患者的不適癥狀,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由Simonton夫婦研發(fā)的想象療法是公認的對癌癥患者有益的技術。該技術在控制化療患者的不適方面非常有效,特別是預期性嘔吐[7]。想象療法是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通過積極、直觀、具體的想象,調(diào)節(jié)人體內(nèi)部生理性和心理性防御功能,緩解不良情緒,增強控制感,從而達到對軀體和心理癥狀的治療目的。
本研究中所應用的意象放松療法是以想象療法為基礎,根據(jù)乳腺癌輔助化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研發(fā)出的一種專用于乳腺癌手術后化療過程中的意象放松術。首先,通過先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演示和講解人體免疫功能抗癌的過程,讓患者生動直觀的了解需要進行意象想象的內(nèi)容,從而在腦中形成具體的畫面;再通過背景音樂和良性的語言誘導,使患者反復體會身體放松后出現(xiàn)愉快的高峰體驗,并逐漸掌握肌肉放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語言誘導讓患者體會對自己的積極的心理暗示。為此,我們還將本療法制作了專門的軟件系統(tǒng),方便于推廣和操作。結果顯示,學會在化療過程中應用意象放松技術的乳腺癌患者擁有更好的情緒,抑郁狀態(tài)的改善更明顯,并可同時改善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因此,如能將意象放松療法作為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常規(guī)心理干預項目進行,將使更多的乳腺癌化療患者受益。
[1]Stommel M,Given BA,Given CW.Depress and functional status as predictors of death among cancer patients[J].Cancer,2002,94(10):2719-2727.
[2]倪曉梅,王旭梅.圍手術期和化療期乳腺癌患者情緒和應對方式的調(diào)查[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8(2):142-144.
[3]Rolia F,Cortesi E.Quality of life as a primary end point in oncology[J].Ann Oncol,2001,12(Suppl 3):S3-S6.
[4]Lanquillons,Krieg JC,Bening-Shach U,et al.Cytokine production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Neuropsy-charmacology,2000,22(40):370-379.
[5]Spiegel D,Giese-Davis J.Reduced emotional control as a mediator of decreasing distress amo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group therapy[J].Int Congress Series,2002,(1241):37-40.
[6]Andersen BL,F(xiàn)arrar WB,Golden-Kreutz DM,et al.Psychological,behavioral,and immune changes after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 clinical trial[J].J Clin Oncol,2004,22(17):3570-3580.
[7]Burish TG,Jenkins RA.Effectiveness of bio-feedback and relaxation training in reducing the side effects of cancer chemotherapy[J].Hleath Rsychol,1992,1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