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部十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旅游競爭力的組合評價

      2011-04-19 01:26:52芮田生
      旅游科學 2011年3期
      關鍵詞:省份競爭力旅游

      芮田生 閻 洪

      (1.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四川成都610064;2.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香港)

      1 引言

      隨著旅游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強化,旅游競爭力成為地區(qū)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已經處于競爭性增長階段(王俊,王琪延,2010)。在西部大開發(fā)的背景下,旅游業(yè)極大地帶動了西部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因此,對西部十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下簡稱“西部十二省份”)的旅游競爭力進行客觀評價對政府制定有關政策、加快旅游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旅游競爭力是指,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資源和各種機遇,保持已有的市場地位和市場份額,繼續(xù)開拓國內外旅游市場,從而獲得的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Hassan,2000)。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旅游競爭力研究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Gomezelj和Mihalio(2008)使用De Keyser-Vanhove模型研究了影響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指出,雖然沒有一個全面且最優(yōu)的評價模型來評價旅游競爭力,但影響旅游競爭力的因素具有共同特征。Enright(2005)用t檢驗方法討論了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旅游競爭力是否存在顯著差異。Cracolici和Nijkamp(2009)采用當地居民態(tài)度、藝術和城市文化等11個指標,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評價了意大利南部地區(qū)的旅游競爭力。Mangion等人(2005)研究了旅游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王琪延和羅棟(2009)首先使用層次分析和專家打分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再運用加權求和的方法對我國4個直轄市和289個地級市的旅游競爭力進行了評價。溫碧燕和梁明珠(2007)首先確定了包含旅游資源、客源市場和政治經濟環(huán)境等8方面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再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旅游競爭力進行了評價。武傳表和王輝(2009)采用因子分析法從綜合經濟實力、旅游業(yè)發(fā)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和科教文衛(wèi)5個方面研究了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旅游競爭力。李創(chuàng)新等人(2008)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中國31個省份的旅游競爭力綜合得分,并進行聚類分析。Zhang等人(2010)首先利用信息熵確定各級評價指標權重,再運用Topsis法對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旅游競爭力進行了評價。

      上述研究對旅游競爭力研究的發(fā)展都有所貢獻。然而,這些研究都是采用單一的評價方法。事實上,各種評價方法各有優(yōu)劣,當它們的評價結果不一致時,很難判斷哪個評價結果是最優(yōu)的。將各種評價方法的結果合理地組合,有望降低單一評價方法可能帶來的片面性,從而更加全面地反映評價對象,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柳玉鵬,李一軍,2009;郭亞軍,易平濤,2006;陳國宏,李美娟,2004;Gregory,1996)。近年來,組合評價在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劉玉芬,張目,2010)、產品工藝評價(劉麗,殷國富,2010)、運輸產業(yè)競爭力評價(褚衍昌,等,2009)等很多領域得到了成功應用,但在旅游競爭力評價上的應用很少。

      本文將組合評價應用到西部十二省份旅游競爭力評價中,再采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對組合評價結果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本文采用的組合評價方法與其它評價方法的一致性最高,說明本文采用的組合評價法能較客觀地反映各省份的旅游競爭力。最后通過聚類分析,進一步驗證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同時分析了不同省份旅游競爭力的差異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2 基本評價方法

      目前,評價旅游競爭力的方法主要有加權求和法、因子分析法、Topsis法、灰色關聯法以及熵值法等(文獻7、19-22)。本文將這五種方法作為基本評價方法。下面對這些方法作一個簡單介紹。

      2.1 加權求和法

      加權求和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它首先確定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然后將待評價對象的各個指標值乘以相應的權重,再求和,就得到最終的評價得分。

      2.2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指從變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C.E.斯皮爾曼提出。它基于降維的思想,在盡可能不損失或少損失信息的情況下將相同本質的變量歸入一個因子,可減少變量的數目和檢驗變量間關系的假設。

      2.3 Topsis法

      Topsis法,全稱為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綜合評價的原理是:通過測度被評價對象的指標評價值向量與綜合評價問題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相對距離來進行排序。

      2.4 灰色關聯分析法

      灰色系統理論由鄧聚龍教授首先提出,其中的灰色關聯分析是一種多因素系統分析方法。它以各因素的樣本數據為依據,用灰色關聯度來描述因素間關系的強弱、大小和次序。灰色關聯方法對樣本量和樣本規(guī)律性要求較低,適用于統計數據不多、數據灰度較大、數據大起大落、沒有典型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

      2.5 熵值法

      熵的概念由德國物理學家Xlausis和Boltgman首先提出,熵值法是根據不同評價對象各指標數據的差異程度來確定權重的方法。某項指標,如果不同評價對象的數據相差很大,則其權重就大,反之則小。依據綜合評價值對評價對象進行排序,從而得出評價對象之間的相對比較水平。

      3 組合評價方法

      組合評價方法是對各種單一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的評價方法。就具體操作而言,是對矩陣S進行綜合分析,其中,矩陣S為由n個評價對象、m個評價方法得到的評價結論(評價值)組成的n×m矩陣:

      目前,組合評價方法多樣,差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否對參與組合評價的各個單一評價結果進行相容性檢驗;二、對單一評價結果進行標準化處理的差異;三、目標函數構造的差異;四、計算方法的差異,如有的通過計算特征值得到組合評價值(邱苑華,1997;郭亞軍,易平濤,2006;彭勇行,1997),有的則采用微粒群算法計算各單一評價值的權重(柳玉鵬,李一軍,2009)。

      本文使用的組合評價方法實質為采用加權法對各種單一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邱苑華(1997)認為,可假設有一個最理想的評價結果,記為s*=,它與所有專家或評價方法的一致性最高,這種一致性可以通過向量的內積值來衡量,即該向量s*與所有專家或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的向量sj的夾角和最小。其研究結果表明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對應的特征向量就是要求的s*,即矩陣SST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對應的特征向量。該方法假設所有專家或評價方法的權重是一樣的,而實際上各專家或評價方法的評價效果是不同的。為此,本文對該方法進行如下改進:假設有一個向量,其分量表示各專家或評價方法的評價效果,評價結果越理想,就通過分配較高的權重給予該專家或評價方法更高的分值。而評價效果可以用該專家或評價方法與其他專家或評價方法的一致性來進行衡量,即通過求解矩陣STS的最大特征根λmax對應的特征向量s*=,并作進一步的處理,從而實現對權重合理有效的選取。本文使用組合評價方法對旅游競爭力進行組合評價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利用m種單一評價方法對n個省份的旅游競爭力進行評價,得到的評價值組成n×m評價矩陣S;

      第二步:為了使各評價方法的評價值具有可比性,用公式(2)對矩陣S的每一列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元素位于閉區(qū)間[0,1]上的矩陣S':

      第三步:借鑒邱苑華(1997)和周輝仁等人(2008)的組合評價研究,建立如下目標函數:

      求得的s*=即為矩陣S'的最大特征根對應的特征向量,對s*進行標準化處理:

      得到向量W=(w1,w2,…,wm)T,將其作為各單一評價法在組合評價法中所占的權重向量;

      第四步:將矩陣S'與W相乘,得到各個省份旅游競爭力的組合評價值。

      4 實證研究

      4.1 指標體系及數據來源

      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選擇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研究結果的合理性。在選取評價指標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其一、評價指標的全面性。旅游業(yè)涉及行業(yè)眾多,影響旅游競爭力的因素相應較多,要全面客觀地反映研究對象須全面地選擇評價指標。隨著對旅游競爭力研究的深入,一些“軟”指標逐漸成為研究旅游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其二、評價指標的相對獨立性。在對旅游競爭力進行評價時,如果指標間存在較大的關聯性,意味著對該指標的內容進行了重復評價,從而人為地加大了這方面評價的權重。如外匯收入與接待國外游客的人數都反映了入境游客的情況,但二者存在很大的關聯,因此在評價競爭力時不宜兩者都選取。

      其三、評價指標的綜合性。通常,指標反映的內容可分為總量和均值兩個方面,二者聯系緊密,但反映的內容不同:總量大意味著聚集效應大,從而可以降低旅游開發(fā)的成本;(正向的)均值高意味著效率高。因此,兩者都應該作為衡量競爭力的指標。

      本研究以2009年西部十二省份旅游競爭力評價為例進行實證研究。根據上述指標選取原則,并借鑒蘇偉忠等人(2003)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構建了表1所示的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 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中各三級指標的取值方法說明如下:

      旅游資源品位度(C5)賦值標準為:世界遺產(文化、自然及雙重遺產)“10”、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5”、國家自然保護區(qū)“3”、國家森林公園“2”、其它“0”。各省份根據轄區(qū)內所有景區(qū)的等級,具備一項加上相應的分值。對于同時符合兩個或多個賦值標準的景區(qū),則以其中的最高分作為該景區(qū)的得分,如峨眉山—樂山風景區(qū)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其旅游資源的品位度取最高分“10”。

      旅游資源的豐度(C6)取值為世界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的總數,一個景區(qū)擁有多個稱號的只計一次,如某景區(qū)既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又是國家森林公園,在計算豐度時只算一個。

      工業(yè)廢水達標率(C17)的數據源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各地區(qū)廢水排放及處理情況(2009年)》①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hjtjzl/hjtjsj2009/t20101130_402686829.htm.,C17=工業(yè)廢水排放達標量/工業(yè)廢水排放總量。

      余下的各項指標,除C23外,數據均源自《中國統計年鑒2010》和《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10》。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小與其它指標值的大小意義相反,因此在評價過程中做了相應的處理。

      游客滿意度(C23)是一項“軟指標”。王純陽(2009)介紹了國外旅游競爭力評價研究的成果,提出應從“硬”和“軟”兩方面構建目的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有關旅游者方面的“軟”評價,與游客的感知相關,形式上是主觀或者定性的,需要采用數據提取技術轉化為可以比較的指標。本文將游客在網上對各省份景區(qū)的滿意度點評作為旅游競爭力的一個“軟”評價指標,統計數據來自于同程網發(fā)布的“2010年上半年國內景區(qū)點評報告”②見中國財經網:http:∥www.fec.com.cn/hzhb/u_hgjj/content.php3?id=4835&subsortid.。

      4.2 研究結果

      本節(jié)對西部十二省份的旅游競爭力進行組合評價,主要的評價過程通過Matlab 6.5編程實現。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步,分別使用加權求和、因子分析、Topsis、灰色關聯分析和熵值法共5種單一評價方法對西部十二省份的旅游競爭力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五種單一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

      第二步,將表2的數據按照公式(2)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矩陣S';

      第三步,計算滿足公式(3)的s*,即矩陣S'的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s*:

      根據公式(4),得到各組合評價方法的權重:W=(0.31 0.27 0.07 0.27 0.08)T;

      第四步,將矩陣S'與W相乘,得到西部十二省份旅游競爭力的組合評價結果:各省份旅游競爭力組合評價值 =(0.46,0.61,0.57,0.88,0.24,0.76,0.25,0.62,0.19,0.02,0.15,0.45)T。

      分值越高,表明該省份的旅游競爭力水平越高。根據組合分析結果,對各省份的旅游競爭力進行排序,結果見表3。

      表3 五種單一評價方法與組合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排序

      從表3可以看出,由5種單一評價方法得到的排序結果兩兩之間存在著不一致的地方,難以判斷哪個才是最優(yōu)的評價方案;而組合評價法的結果綜合利用了各種單一評價方法的結果信息,更加客觀地反映了西部十二省份旅游競爭力的真實水平。

      4.3 組合評價方法效果檢測

      本文采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分析組合評價結論與其它評價方法結論間的一致性程度。記直接求特征值的方法(邱苑華,1997)為“組合評價法一”,得到各省份的評價值為(0.26,0.35,0.33,0.51,0.14,0.44,0.14,0.36,0.11,0.01,0.09,0.25)。記本文采用的組合評價法為“組合評價法二”。采用SPSS計算7種評價方法(包括2種組合評價法)評價值之間的等級相關系數,得到每種評價法的評價值與其它6種評價法評價值之間等級相關系數的平均值,結果見表4。

      表4 各評價法等級相關系數平均值

      等級相關系數的平均值表明了該評價方法與其它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的一致性,等級相關系數的平均值越高,表明該評價方法越理想。由表4可知,本文所采用的“組合評價法二”在以上的評價方法中是最理想的,說明對各省份旅游競爭力的評價結果是比較客觀和科學的。

      4.4 聚類結果分析及對策建議

      本研究采用數據挖掘中常用的K-means聚類方法對西部十二省份按照旅游競爭力大小進行聚類分析。通過聚類分析可以分析各省份在旅游競爭力方面的差異。假定這12個省份可以劃分為3個類別,根據各省份在前述23個指標上的統計數據,采用SPSS進行聚類分析,其聚類結果見表5。

      表5 西部十二省份旅游競爭力聚類結果

      結合表3和表4發(fā)現:在西部十二省份中,聚類為第一類的是四川省,其組合評價結果排位第1,該省的旅游競爭力是最高的;聚類為第二類的有云南、陜西、廣西、重慶、內蒙古和新疆6個省份,其組合評價結果排在第2至第7位,這6個省份的旅游競爭力水平較高;聚類為第三類的有貴州、西藏、甘肅、寧夏以及青海5個省份,其組合評價結果排在第8至第12位,這些省份的旅游競爭力相對較低。雖然聚類分析不能對旅游競爭力水平進行評價和排序,但是聚類分析可以將競爭力水平相近的省份聚合在一起,因此,也能通過聚類分析了解評價方法的有效性。以上聚類分析的結果與組合評價的結果一致性較高,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組合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聚類結果為第一類的四川省和聚類結果為第二類的6個省份的旅游競爭力在西部而言都是比較靠前的。四川省的旅游競爭力排在首位,該省的國內旅游業(yè)發(fā)展相對較好,而國際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則相對滯后。因此,四川省可通過加強國際旅游的宣傳和發(fā)展、提升旅游形象、開發(fā)創(chuàng)新性旅游產品、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大力發(fā)展服務業(yè)等措施來開拓國際市場,使其旅游產業(yè)上一個新臺階。

      屬于第二類的省份的國際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相對較好,而國內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卻相對滯后,這與我國重視發(fā)展國際旅游業(yè)的旅游政策有關。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旅游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這些省份可通過加強國內旅游宣傳、提升旅游交通運力、傾力打造適合國人消費的旅游產品、設計有特色的旅游路線以及充分挖掘利用歷史、文化、民族信息資源等措施來吸引各類潛在游客。

      對于聚類結果為第三類的省份需要加強國內旅游宣傳,通過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改善交通條件等措施來提升旅游競爭力。如西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較好,宗教文化深厚,如果有良好的交通環(huán)境和服務設施,將會吸引更多的游客選擇西藏作為旅游目的地。

      5 結論

      自西部大開發(fā)以來,西部地區(qū)的經濟飛速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對旅游競爭力進行客觀評價有助于各省份了解本地區(qū)的旅游發(fā)展狀況、制定相應的旅游發(fā)展目標和發(fā)展戰(zhàn)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快旅游經濟的發(fā)展。

      不同于已有研究大都采用單一的評價方法,本研究將組合評價引入到西部十二省份旅游競爭力的評價中。實證結果表明,與目前常用的單一評價方法相比,組合評價的結果更加合理。為了檢驗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組合評價方法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分析組合評價結論與其它評價方法結論之間的一致性程度,結果發(fā)現:本文所采用的組合評價方法與其它評價方法得到的評價值之間一致性最高,說明組合評價結果能更客觀地反映各省份的旅游競爭力狀況。進一步地,利用K-means方法對十二省份按照旅游競爭力大小進行聚類分析,發(fā)現組合評價結果和聚類結果完全一致,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組合評價方法的有效性。

      在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軟指標”應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本文在軟指標的選取方面存在不足。由于相關研究較少且相關統計數據難以獲取,本文僅選取了一個軟指標。隨著旅游研究的不斷深入,可供參考和利用的軟指標數據將會越來越多,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將能更全面、客觀地評價旅游競爭力。

      [1] Cracolici M F,Nijkamp P.The attra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tdestinations:A study of southern Italian reg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3):336-344.

      [2] EnrightM J,Newton J.Determinant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in Asia pacific:comprehensiveness and universalit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4):339-350.

      [3] Hassan SS.Determinants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8(2):263-271.

      [4] Gomezelj D O,Mihalio T.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applying different models,the case of Slovenia[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2):294-307.

      [5] Gregory A J.The road to integration.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1996,24(3):295-370.

      [6] Mangion M L,Durbarry R,Sinclair M T.Tourism competitiveness:Price and quality[J].Tourism Ecomonics,2005,11(1):45-68.

      [7] Zhang H,Gu C L,Gu L W,et al.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by TOPSIS & information entropy:A cas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J].Tourism Management,2010,32(2):443-451.

      [8] 陳國宏,李美娟.基于方法集的綜合評價方法集化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4(1):101-105.

      [9] 李創(chuàng)新,馬耀峰,高軍.基于SPSS的中國各省區(qū)旅游競爭力研究[J].軟科學,2008(4):98-104.

      [10] 柳玉鵬,李一軍.基于降維思想的客觀組合評價模型[J].運籌與管理,2009(4):38-43.

      [11] 郭亞軍,易平濤.一種基于整體差異的客觀組合評價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6(3):60-64.

      [12] 劉麗,殷國富.綠色產品制造工藝組合評價模型及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0(2):237-242.

      [13] 劉玉芬,張目.西部地區(qū)高技術產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組合評價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0(14):27-32.

      [14] 彭勇行.國際投資環(huán)境的組合評價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7(11):13-17.

      [15] 邱苑華.群組決策特征根法[J].應用數學和力學,1997(11):1027-1031.

      [16] 蘇偉忠,楊英寶,顧朝林.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初探[J].旅游學刊,2003(3):39-42.

      [17] 王純陽.國外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研究綜述[J].旅游科學,2009(3):28-34.

      [18] 王俊,王琪延.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0(2):132-137.

      [19] 王琪延,羅棟.中國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基于我國293個地級以上城市的調查資料[J].統計研究,2009(7):49-54.

      [20] 溫碧燕,梁明珠.基于因素分析的區(qū)域旅游競爭力評價模型研究[J].旅游學刊,2007(2):18-22.

      [21] 武傳表,王輝.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旅游競爭力定量比較研究[J].旅游科學,2009(4):13-18.

      [22] 楊竹莘,張軍濤.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灰色關聯綜合評價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7(9):17-22.

      [23] 周輝仁,王嵩,劉春霞.基于多屬性群決策方法的建設項目風險評價[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8(3):125-128.

      [24] 褚衍昌,于劍,李艷偉.民航運輸產業(yè)競爭力的組合評價方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9(6):102-109.

      猜你喜歡
      省份競爭力旅游
      誰說小龍蝦不賺錢?跨越四省份,暴走萬里路,只為尋找最會養(yǎng)蝦的您
      當代水產(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46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旅游
      日本競爭力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南風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旅游的最后一天
      因地制宜地穩(wěn)妥推進留地安置——基于對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調研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在聯合中提高競爭力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论坛| 鄂伦春自治旗| 于田县| 横山县| 饶阳县| 尤溪县| 东丰县| 福建省| 定安县| 仪陇县| 商洛市| 读书| 沙雅县| 湘阴县| 怀化市| 鄄城县| 宁阳县| 泰宁县| 榆林市| 织金县| 汝州市| 淮南市| 邯郸市| 普宁市| 项城市| 中阳县| 宁南县| 湘潭县| 砀山县| 博爱县| 泊头市| 名山县| 乌兰浩特市| 新宾| 成武县| 门源| 临桂县| 前郭尔| 南平市| 湘潭市|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