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靜
稅收政策抑制通脹之我見
張雅靜
中國人民銀行2月18日晚宣布,從24日起,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執(zhí)行19.5%的存款準備金率。按照1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71.23萬億元的數(shù)據測算,此舉將凍結資金3500億元左右。此前央行已經7次提高準備金率,3次加息。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上調并不算特別意外,符合市場預期,主要目的仍是收緊流動性、對抗通脹。資料顯示,雖然1月份中國CPI同比上升了4.9%,遠低于市場預期的5.3%至5.4%的區(qū)間。但1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環(huán)比上升1.0%,大大高于上月的0.5%,這表明中國通脹的慣性上升動力仍然較強。為此,加息、提升存款準備金率等都將成為央行可選的調控措施。此外稅收政策也是政府用來影響產量、就業(yè)和通貨膨脹水平,進而保持宏觀經濟的增長與穩(wěn)定的“自動穩(wěn)定器”。
從各國的實踐來看,財政政策中,稅收政策、支出政策以及公債管理政策等都是國家用來實現(xiàn)反通貨膨脹目標的主要工具。從財政政策來說,反通貨膨脹的具體措施是削減財政支出。這對于仍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我國來說很難實現(xiàn),目前乃至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壓縮財政支出困難重重,因為在國家預算內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總額已經很小的情況下,不可能再繼續(xù)削減,否則,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產業(yè)瓶頸部門投資會更加萎縮,危害中長期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系統(tǒng)還不夠完善,促進社會穩(wěn)定,共建和諧社會任務依然很重,特別是在勞動力要素自由流動的情況下,政府必須提供充裕的社會保障,包括失業(yè)保障、養(yǎng)老保障、醫(yī)療保障等,這是一種新的巨大的開支項目。
轉軌時期,由于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宏觀管理間接化的推進,財政政策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支出政策以及公債管理政策等仍是初步的、不規(guī)范的,經常出現(xiàn)動蕩和混亂,作用不能高估。因此現(xiàn)階段可能采用稅收政策抑制通脹是更好的選擇。
第一,調整稅制結構,進一步提高所得稅的比重。通常不同的稅制結構模式會幫助國家實現(xiàn)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就抑制通貨膨脹這一政策目標而言,間接稅與直接稅帶來的調控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增加間接稅可以直接減少私人部門的消費支出,進而降低社會總需求,對通貨膨脹有緊縮效應。但另一方面,間接稅提高會導致物價上漲,不僅本身具有膨脹性質,而且還可能產生通貨膨脹預期,導致工資、物價的進一步上漲,最終引發(fā)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從而對政府的反通貨膨脹政策起阻礙作用,正因為如此,一般認為間接稅在實現(xiàn)價格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與間接稅相比,具有直接稅性質的所得稅作為反通貨膨脹的工具是最為合適的。一方面?zhèn)€人所得稅直接影響個人的可支配收入,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消費支出,提高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可以直接減少其消費性支出。
第二,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實際生活水平。我國銀行存款的“二八”現(xiàn)象,說明廣大中低收入者的平均存款數(shù)量都比較小,因此停征利息稅后,不僅使存款負利率的狀況得到緩解,而且也有利于穩(wěn)定通脹預期,有利于保障廣大中低收入者的實際生活水平。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適當調高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也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按月扣除2000元必要費用,2000元這個點明顯偏低,如我院應屆畢業(yè)生工作半年至一年后,甚至有些學生工作3-5個月后工資即可超過2000,而他們仍處于生活的最底層。因此個人所得稅薪酬起征點提高也是大勢所趨。溫家寶總理在2月27日上午,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lián)合專訪時也談到這一點。
第三,調整關稅政策,以應對輸入型通脹。國際油價動蕩,使企業(yè)生產成本加大,為此控制國內油價不再上調、對國內涉及原油生產和經營的企業(yè)適當減稅,讓在這些領域處于國家行政性壟斷地位的巨頭,為了國家的整體利益,為了抑制通脹,暫時忍受一定的損失。同時,大幅度提高所有高耗能出口產品關稅,大幅度降低高耗能商品進口關稅。此外“堵不如疏”,中國的消費結構和消費觀念都需重新調整。當前中國正處于由低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過度,消費結構、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都在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國家的政策也應適應這種變化進行調整。首先中國應對現(xiàn)有消費品檔次重新劃分,一些普通老百姓開始消費的進口商品應降低關稅,不應列入奢侈品行列。尤其是一些進口日用品,應大幅降低進口稅。關稅政策調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可能是應對因國際油價上漲導致的輸入型通脹相對合適的政策及措施。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