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梅
(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學,江蘇 徐州 221004)
馬克思指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苯處熞獮閷W生創(chuàng)設作文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學生在作文時以他們的視角認識社會、思考人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與寫作二者相輔相成,切實感受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是個性化作文的源泉。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熱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威涅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睆V闊、繁榮、充滿生氣又豐富多彩,同時也蘊藏矛盾、不斷變換的大千世界和生活,永遠都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睂W生是學習的主人,有自己的心理世界,他們常常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寫作的對象,并從寫作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喜悅和滿足,這是教師進行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前提。學生的作文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個體心理特點為中介進行的極為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所以我們更應立足長遠,積極主動地建構(gòu)以“人”為本的人文合一的作文機制,使學生處于主動、活潑的寫作狀態(tài)。
教師的個性對學生具有示范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強調(diào)指出:“教師個性的教育就在于和取決于他身上把教師和教育者有機結(jié)合的程度如何。如果我們說,學校用知識進行教育,那么,知識的教育力量首先就在于教師的個性?!保?]可以說,沒有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就沒有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教師個性教學的引領,首先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要有包容之心。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在平等交流、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注重學生在心理特征、認知能力和社會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其次,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多給學生肯定、鼓勵和引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表現(xiàn)在作文上就有了詞匯的豐富性、風格的多樣性,每一個學生的思路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寫出真正屬于自己構(gòu)思的文章,體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最后,教師要不斷開拓自己教學個性的天地,用自身的理念、創(chuàng)新意識,甚至語言、儀表、才學、氣質(zhì)、興趣、愛好、情緒等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
學生的寫作個性得到張揚,才能寫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富有真情實情意的好文章;才能調(diào)動作文的積極性,表現(xiàn)出個性和才能,學生也才能真正有所收益。
閱讀是作文的根,根深才能葉茂。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它可以為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基礎。那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呢?
首先,應是“全體性的自由閱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泵恳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閱歷與生命體驗,面對同一文本,會產(chǎn)生不同的閱讀期待視野、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體驗,我們所提倡的閱讀應該是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更何況我們知道文本本身就具有生命性,它是作者的生命體驗、人生追求的外現(xiàn),它蘊藏著作者生命意識的律動,燃燒著作者愛與恨的情感,低徊著作者對悲歡離合的傾訴,而這一切,都在喚醒著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著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寫作時寫出自己獨特的真實的感受。
其次,在課內(nèi)閱讀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課外讀物。朱熹曰:“問渠哪得清為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胱寣W生提高寫作水平,千萬不能斷了學生頭腦里“活水”的來源。我們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積累格言警句、名人軼事、典型事例、精辟議論和傳神的描寫,也可以向?qū)W生推薦古今中外的精典書目,學生循序漸進地閱讀積累,必然會在閱讀中認識人生、體會人生、感悟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zhì)上還給學生一個個性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在文化的長廊中徜徉。
最后,閱讀的延展是讀書筆記。積累材料應牢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運用“閱讀卡”,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好詞佳句及時摘抄,分類整理,并寫上簡要的閱讀批注或感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蘊育富有個性特色的人文氣息,同時也積累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為寫作提供材料與動力,厚實思想與情感底蘊,從而推動個性作品的形成,產(chǎn)生豐富和深邃的人生感悟,也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寫作就可由生到熟、由粗到精,逐步長進,并逐漸在作文中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保?]以豐富的審美情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與之發(fā)生感情上的交流和心靈的感應,并在這種情感生活中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形成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進而才能變成寫作的材料。
首先,寫作應回歸生活,豐富生活。作家秦牧說過,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第一個倉庫就是裝生活中得來的材料,可見生活的體驗是獲得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是進行寫作活動的基礎。作文教學回歸生活,就是讓學生走入生活。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教師應多在文外下功夫,培養(yǎng)學生觀察世界萬物千差萬別的能力,并在社會和生活中獲得獨特而鮮活的寫作素作?!叭绻麤]有思考,觀察者只能了解到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表面特征,唯有與思考相結(jié)合,觀察者才能深入透視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本質(zhì)特征,才能從看似瑣碎、平凡的生活中發(fā)掘出深刻的意蘊”。[3]有遠見卓識的教師會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關注社會生活,擴展生活的空間,主動去感受和體驗社會,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用眼去觀察,用腦去思考,用心去感悟,學生會在生活實踐中,透過平凡發(fā)現(xiàn)不平凡,在平淡中尋找新奇,增長見識,從而寫出一篇篇形出神現(xiàn)、趣味盎然的個性化作文。
其次,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生活,表現(xiàn)生活。葉圣陶曾經(jīng)指出:“我們作文應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彼J為,寫作應寫出自己的東西。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對身邊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哀或樂,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第一手材料,這些都有益于為寫好個性化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言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只有切身感受鮮活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才能讀懂生活,提升生命價值,使生活成為作文的真正源泉,使作文成為打開現(xiàn)實生活的鑰匙,這必將是個性化作文教學得以實施的有效途徑。
[1]蘇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等譯.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59.
[2]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326.
[3]張南平.作文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能力[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8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