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強
64層螺旋CT在頭頸部血管造影技術(shù)中的應用
高勝強
目的評價64層螺旋CT在頭頸部血管造影技術(shù)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25例資料完整的患者行CT頭頸部血管造影檢查,對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分析。結(jié)果通過多層螺旋CT頭頸部血管造影檢查,病變顯示與DSA檢查結(jié)果基本一致。結(jié)論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shù)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及優(yōu)勢。
CT血管造影;頭頸部血管性疾病;64層螺旋CT
頭頸部血管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如頭頸部動脈瘤、頭頸部血管動脈硬化、頭頸部血管的狹窄及畸形等,CT血管造影(CTA)技術(shù)是一項在頭頸部血管疾病中占重要地位的檢查方法,其操作簡單易行、無創(chuàng)傷、費用低、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師及廣大患者的認可。
1.1 一般資料 分析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患者資料完整的頭頸部CTA病例25例,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
1.2 檢查前準備 ①檢查前向患者交待檢查病程,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爭取患者的配合;②由于CT掃描范圍大,清楚患者受檢部位一切金屬;③造影前禁食4~6 h,以防止患者有輕微的惡心及嘔吐;④做碘過敏試驗,有CT室專職護師詢問有無過敏史,了解情況后,行包埋靜脈留置針,連接高壓注射器,進行增強。
1.3 檢查方法 患者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齡33~75歲進行掃描。檢查步驟:應用飛利浦64層螺旋CT先行常規(guī)平掃,再行強化螺旋掃描,掃描參數(shù):120 kV,400 mA,層厚0.9 mm,螺距比為0.75,非離子造影劑(碘海醇)80 ml,高壓注射器團注流速3.5 ml/s,采用血管跟蹤技術(shù),再到工作站上,應用軟件表面遮蓋顯示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積成像(VRT)技術(shù)對圖像進行后處理,對圖像進行觀察分析。
通過多層螺旋CT頭頸部血管造影診斷大腦中動脈狹窄6例,大腦前動脈狹窄3例,基底動脈狹窄2例,椎動脈狹窄8例,頸內(nèi)動脈狹窄4例,后交通動脈瘤2例,以上結(jié)果均與DSA檢查結(jié)果基本一致。
目前診斷血管病變的方法有多種,如彩色多普勒、MRA、DSA等。彩色多普勒診斷腦血管病變不夠直觀;MRA診斷腦血管病變隨MRI機器和軟件發(fā)展作用日趨強大,但MRA的成像質(zhì)量受到機器條件、血流速度、血流方向以及掃描參數(shù)的影響,操作比較復雜,價格偏高;DSA是診斷腦血管病變的金標準,但其操作復雜,創(chuàng)傷性大,射線劑量和造影劑用量大;而多層螺旋CT(MSCT)的成像原理是采用寬探測器技術(shù),即探測器排列數(shù)增加,因而其一次掃描可同時獲得多層圖像,掃描速度可較傳統(tǒng)CT快幾十倍以上,能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大范圍的薄層CT掃描,加之MSCT具有強大的圖像后處理能力,可將CT掃描容積數(shù)據(jù)進行多種方式重建以獲取腦血管圖像,可清楚地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形態(tài)和瘤頸的長短寬窄,并可通過三維任意角度旋轉(zhuǎn),清晰地顯示動脈瘤的起始部位、瘤體伸展方向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系等。近年來有報道將MSCTA作為動脈瘤篩選的首選檢查方法[1]。MSCTA在診斷顱內(nèi)動脈瘤其敏感性在97% ~100%,特異性在98%~100%[2],尤其在顯示前交通動脈瘤有報道其檢出率高于DSA[3]。不僅可以對病變血管做出明確診斷,而且對血管支架介入術(shù)后的隨診復查有一定的意義,它可以定期觀察介入支架情況及有無再狹窄,所以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shù)在此項疾病的檢查中顯示出較大的優(yōu)勢,應用越來越廣泛,此項檢查技術(shù)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師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也成為頭頸部血管疾病檢查及介入治療后隨診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
[1]朱玉森,李松柏,韓敏,等.多層面螺旋CT三維血管造影診斷腦動脈瘤臨床價值的初步探討.中華放射學雜志,2001,35(10):755-758.
[2]Villablanca JP,Jahan R,Hooshi P.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very small cerebral aneurysms by using2D and 3D helical CT angiography.AJNR Am JNeuroradiol,2002,23:1187-1198.
[3]宋曉娜,曹喜.前、后交通動脈瘤DSA與CTA診斷的對比研究.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1):21-23.
112000 遼寧省鐵嶺市中心醫(yī)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