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奎(深圳市人民醫(yī)院,深圳 518020)
地塞米松[1](dexamethasone,DXM)與其他糖皮質激素一樣,具有抗炎、抗內毒素、免疫抑制、抗休克及增強應激反應等作用,被廣泛應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癥、哮喘,以及皮膚科、眼科疾病的治療。近十幾年來,地塞米松的臨床用藥量逐年增加,因此也伴隨著出現(xiàn)了地塞米松濫用情況,為此隨機抽取深圳市某醫(yī)院2008年急診化學藥處方29356張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為該藥在臨床合理應用提供依據(jù)。
資料來源于隨機抽取深圳市某醫(yī)院2008年每月1、8、18、28日急診化學藥處方共29356張,對抽取的處方進行逐張分析、調查。統(tǒng)計總處方數(shù)、各科處方數(shù)、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處方數(shù)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單用和聯(lián)用的處方數(shù)。分析統(tǒng)計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合理性。
隨機抽取了深圳市某醫(yī)院2008年每月1、8、18、28日急診化學藥處方共29356張,其中內科處方10685張,外科處方8230張,兒科處方9109張,其他科(包括五官科、皮膚科、婦科等)處方1332張。其中使用了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的處方有7756張,占總處方數(shù)的26.42%;單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的處方為1241張(16%),和1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處方為6390張(82.39%),與2~4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處方為125張(1.61%),見表1。統(tǒng)計結果顯示,與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配伍的藥品多達25種,而其中與各類抗菌藥物聯(lián)用居最多。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的臨床應用中,以對發(fā)熱患者應用最多,其次為過敏反應,另外有哮喘、血液病等。在對所有和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聯(lián)用的藥物進行合理性考察發(fā)現(xiàn),兒科、內科及外科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不合理配伍處方分別有741張、872張及17張,共占聯(lián)合用藥處方數(shù)的25%。不合理的配伍主要是和部分抗菌藥物、抗病毒藥及中成藥制劑的聯(lián)合使用,不合格的處方有:DXM+頭孢呋辛鈉粉針,DXM+利巴韋林注射液,DXM+熱毒寧注射液等。
表1 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臨床應用情況(張)Tab 1 Clinical use of dexamethasone phosphate sodium injections(prescriptions)
統(tǒng)計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地塞米松磷酸鈉和2種以上藥物聯(lián)用處方125張。在急診搶救危急患者常將多種藥物配伍在一起進行靜脈滴注,這在急救工作中確實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主要是藥物間的配伍禁忌問題。盲目混合靜脈滴注存在相當大的危險性。多種注射液配伍后測得其半數(shù)致死量都比各藥單獨使用測得量低,說明配伍后的毒性比單獨應用大。多種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1~5種為4.2%,6~10種為 7.4%,11~15種為 24.2%[1]。因此,多種藥物混合滴注后不僅容易出現(xiàn)配伍問題,也會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在所分析的處方中,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水溶性維生素粉針+氯化鉀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溶入氯化鈉注射液后混合靜脈滴注是多種注射液配伍應用,由于該處方中水溶性維生素粉針、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有色制劑,多種藥物混合配伍后對于護士人工檢查輸液的澄清有干擾,是否存在微粒增多尚待研究。同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說明書已明確指出:“本制劑不宜與其他藥物同瓶混合靜脈滴注,或在同一根靜脈輸液管內進行滴注”。因此,該配伍不合理,臨床存在極大風險,藥師應拒絕該類不合格處方調配,臨床醫(yī)師完全應該依次分開靜脈滴注處置。
地塞米松磷酸鈉和各類抗菌藥物聯(lián)用的兒科及內科處方886張,主要臨床診斷為發(fā)熱查因、支氣管炎及肺炎等。地塞米松磷酸鈉對各類病原微生物并無抑制作用,且由于其能抑制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降低機體防御功能,反而有可能使?jié)撛诘母腥静≡?如化膿性病灶、結核)活動和擴散,應特別注意及時加以控制[1]。因此在急診臨床上,尤其在兒科,一般性感染不應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對于原因不明的發(fā)熱更加不可任意應用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
地塞米松磷酸鈉和利巴韋林、更昔洛韋等抗病毒藥聯(lián)合使用的處方51張。對于病毒性感染應該慎用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類藥物,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病毒確實有效的藥物,使用皮質激素抑制機體自身免疫功能后可以使病毒感染擴散和加重[1]。2003年“抗非典”期間為搶救生命而使用了大量皮質激素,股骨頭壞死等后遺癥值得臨床重視、警覺。因此對病毒感染引發(fā)的高熱等不應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對發(fā)熱患者做物理降溫處理或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
地塞米松磷酸鈉和熱毒寧、炎琥寧等中藥注射劑聯(lián)用的處方208張。中藥注射劑的輸液反應是臨床經常遇到的問題,可能是臨床醫(yī)師在使用中藥注射劑時加地塞米松磷酸鈉的原因。但中藥注射劑的輸液反應原因比較復雜,與藥物本身的質量、純度、溶劑、患者個體差異及輸液操作等因素有關[2]。中藥注射劑與其他藥物合用會增加其輸液反應的比例,因此臨床上應避免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與中藥注射劑聯(lián)用。
調查分析表明,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劑在急診臨床使用頻率偏高,存在濫用的趨勢,同時也存在相當多的不合理聯(lián)合應用,應該引起臨床醫(yī)師、藥師的警覺。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不合理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劑的處方有1630張,數(shù)據(jù)相當驚人,但查閱相關ADR報告時只找到126例,均為一些常見不良反應。有報道指出,地塞米松不良反應和給藥方式相關,對于199例不良反應,靜脈給藥有136例,占所有病例的68.34%,可見靜脈給藥比其他給藥方式更易引起不良反應。對于發(fā)生33例過敏性休克的患者,靜脈給藥所占比例是 87.88%[3]。因此,臨床藥師應適當展開干預措施,減低不合理用藥,同時,臨床藥師有必要展開合理用藥宣教,引導臨床醫(yī)護人員合理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
[1] 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7-38,622-629.
[2] 陳 萍,汪世民.中藥注射劑輸液反應的原因分析[J].中國藥業(yè),2008,17(15):60.
[3] 王 麗,徐 珽,唐 堯.199例地塞米松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28(18):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