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古至今,稱謂詞在人們?nèi)粘=煌卸颊加袠O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反映漢民族的家庭,婚姻,禮儀甚至是倫理及民族心理等。而“姑”、“舅”這種漢語親屬稱謂詞的典型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時期的家庭倫理特征。本文以“舅”、“姑”為例,考證其上古漢語的親緣關系。
關鍵詞:舅 姑 姑舅 表婚
[中圖分類號]:H10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160-02
1、“舅”、“姑”的本義考證
《說文》:“姑”,夫母也。從女,古聲。”
《說文》:“母之兄弟為白男,妻之父為外舅,從男,聲臼?!?/p>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日舅,稱夫之母日姑?!?/p>
由此可見,“姑”在上古漢語的本義為丈夫的母親,“舅”在上古漢語的本義為母親的兄弟?!墩撜Z·偶會》:“父殪則子嗣,姑死而婦代?!薄对姟で仫L·渭陽》:“我送舅氏,歸至渭陽?!?/p>
2、“姑”、“舅”在上古漢語中的其它意義
2、1“姑”做稱謂詞的其它意義
1、父親的姊妹
《爾雅·釋親》:“父之姊妹為姑?!薄对姟ぺL·泉水》:“問我諸姑,遂及伯姊?!泵珎鳎骸案钢⒚梅Q姑?!薄豆騻鳌でf公三年》:“請后五廟以存姑姊妹?!焙涡葑ⅰ案钢⒚脼楣??!?/p>
2、丈夫的姊妹(小姑,姑嫂)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碧啤だ畎住度D詞》:“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
3、妻子的母親(外姑)
《爾雅釋親》,“妻之母為外姑?!薄对洝し挥洝罚骸盎瓒Y,婿親迎,見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编嵭ⅲ骸熬斯茫拗改敢?。……妻之母為外姑?!?/p>
4、婦女之統(tǒng)稱
《呂氏春秋·先議》:“商王大亂,沉于酒德,辟遠笄子,愛近姑與息?!备哒T注引《尸子》注:“姑,婦也;息,小兒也?!?/p>
5、出家的女子(三姑六婆)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逐朝每日到俺這觀裹來,與貧姑攀話?!?/p>
由此可見,“姑”作為稱謂詞在上古漢語中可以指代父親的姊妹,丈夫的姊妹,妻子的母親,婦女的統(tǒng)稱以及出家的女子等,其中“父親的姊妹”、“丈夫的姊妹”以及“婦女的統(tǒng)稱(姑息養(yǎng)奸)”這些用法始于先秦,并沿用至今,而“出家女子”這種用法始于佛教文化入土中原以后的兩漢及這一時期以后。雖“外姑”這種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中已經(jīng)極少使用,但在一些方言中仍然存在。
2、2 “舅”做稱謂詞的其它意義
1、丈夫的父親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日舅。”《國語·魯語下》:“古之嫁者,不及姑舅。謂之不幸?!薄抖Y記·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鄭玄注:“夫之父日舅?!彼巍ね醢彩杜岁柪罘蛉四贡怼罚骸凹凹蓿扑允赂赣诰?。”
2、妻子的兄弟
《戰(zhàn)國策·楚策四》:“李園不治國,王之舅也。”《資治通鑒·唐昭宗天復三年》:“諸子皆幼,軍府事當悉以問三舅?!卑矗和貘Q盛《十七史商榷》卷九十一:“呼妻之兄弟為舅,姑見于此?!?/p>
3、古代天子對異姓諸侯或諸侯對異姓大夫的稱謂
《詩·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諸舅?!笨追f達疏:“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日父,異姓則稱舅?!?/p>
由此可見,當“舅”作為稱謂詞使用時,其意義已經(jīng)超出了本義“母親的兄弟”和“妻子的父親?!倍诂F(xiàn)代漢語中,作為“妻子的兄弟”和“母親的兄弟”仍在使用,而“丈夫的父親”卻已較少使用,但在方言中仍有保留?!肮糯熳訉τ诋愋罩T侯或諸侯對異姓大夫的稱謂,只在古代漢語中出現(xiàn)并使用。
3、“舅”、“姑”的親緣考證
3、1“舅”與“公公”的考證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家庭倫理制度中,現(xiàn)在的公婆稱謂大多源于姑舅表婚制度下本指母之兄弟或父之姊妹的“舅”、“姑”。對于丈夫的父母,一般合稱為“舅姑”?!秲x禮·士昏禮》:“質(zhì)明,輦見婦與舅姑?!币嘧鳌肮霉?。
“舅”本指舅父,古今同意,但在氏族公社時期,由于盛行族外婚制嚴禁氏族內(nèi)部通婚因此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氏族常常相互通婚,形成鼎足對偶婚制。據(jù)考,我國歷史上的周部落就是有姬、姜兩室世代通婚而形成的。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度的階段,姑舅表婚制在這種婚姻制度的基礎上所形成。若從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經(jīng)歷了交錯表從婚(姑舅表從婚)的階段,甚至現(xiàn)代一些地區(qū)仍然盛行。在這種婚姻制度下,兄和妹,或者姐和弟的子女,屬于異性同胞的子女構成交錯從表的關系,這些表兄弟姐妹就擁有最先婚配的權利。如果姑姑的女兒嫁給了舅舅的兒子,這樣,舅父就成了公公,姑姑也就成了婆婆。雖然這種制度從周代起就遭到了反對甚至禁止,但是具有血緣關系的姑舅表婚制度卻始終存在,因此,“舅”在古代,既指“舅父”,又指“公公”,這種用法也被保留了下來,“舅”也成為了一個多義詞,與“姑”相對。
《釋名·釋親屬》認為,“舅”命名之由與“久”相關,“夫子之父日舅。舅,久也。久,老稱也?!贝送?,“舅”也是公公的通稱?!稜栄拧め層H》:“婦稱夫之父曰舅?!薄抖Y記·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编嵶ⅲ骸胺蛑溉站??!庇纱丝梢?,“舅”在上古漢語中,是“公公”的通稱。
3、2“姑”與“婆婆”的考證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公社過渡時期開始,盛行的姑舅表婚制度中,如果舅舅的女兒嫁給了姑姑的兒子,那么,姑姑也就成了婆婆。而在東漢許慎《說文》中,也已經(jīng)給出了“姑”的本義,就是指丈夫的母親,即婆婆。由此可見,在上古漢語中,“姑”是表示“婆婆”的常用詞?!稜栄拧め層H》:“婦稱夫之父日舅,稱夫之母日姑?!薄抖Y記·檀弓下》:“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p>
3、3“舅”、“姑”與“岳父”、“岳母”
姑舅表婚制度的制定,使本指母親兄弟的“舅”與父親姊妹的“姑”兼指公婆或岳父岳母。隨著這種婚姻形式的瓦解,以男子為中心而別親疏的宗法觀念使區(qū)別夫之父母與妻之父母稱謂可能,這也體現(xiàn)了在以“外”作為楊0詞“舅”、“姑”的修飾詞,以及以“外”作為修飾而形成的其它親屬稱謂詞,也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對女性親屬關系的掠奪和對男性親屬關系的依附。
“舅”本指舅父,但當其在姑舅表婚這種畸形的婚姻制度下,當姑姑的兒子娶到舅舅的女兒,舅父就成了岳父。從周代起,雖然同姓通婚一再遭到抵制甚至禁止,但具有血緣關系的姑舅表婚制度卻依然存在。因此,“舅”既指舅父又指岳父的用法也被保留下來。這與“舅”又指“公公”的道理是相同的?!抖Y記·坊記》:“昏禮,婿親迎,見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编嵶ⅲ骸熬斯茫拗改敢??!薄熬恕保阂辉~多指,為了從形式上加以分別,便用“外舅”稱岳父?!巴狻?,是母方,妻方和出嫁的姊妹、女兒家的親屬的標志?!墩f文-男部》:“母之兄弟為舅。妻之父為外舅?!蓖?,“外姑”的來歷亦是如此。
4、小結
在上古漢語中,“姑”、“舅”這些最基本的親屬稱謂詞,原指“父親的姊妹”和“母親的兄弟”,古今通用,但是由于古代封建社會畸形的姑舅表婚制,使親屬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從而稱謂詞的意義也就隨之改變,當姑姑的女兒嫁給了舅舅的兒子時,舅舅就成“公公”,當公公的兒子娶了舅舅的女兒時,舅舅就成了“岳父”。但這種使用,卻只是在姑舅表婚的制度下使用。
參考文獻:
1、周祖謨,爾雅校箋,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10
2、王琪,上古漢語稱謂詞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2
3、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4、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5、清,郝懿行,爾雅義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