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初期是中國社會劇烈轉(zhuǎn)型時期,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識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思想意識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在辛亥和五四兩個時期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征。辛亥時期的婦女運動從一開始就顯露出了“男性特色”。而五四時期的女性不再盲目的模仿男子,開啟了“女性的發(fā)現(xiàn)”。
關鍵詞:婦女解放、男性特色、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K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096-01
20世紀初期是中國社會劇烈轉(zhuǎn)型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思想等各方面都經(jīng)歷著巨大變革。作為社會群體之一的女性,尤其是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識女性,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思想意識也在社會轉(zhuǎn)型的大潮中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在辛亥和五四兩個時期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征。
一、辛亥時期的“男性特色”
辛亥革命時期,婦女運動最為耀眼的莫過于女性對政治角色的追逐,她們出生入死地投身于革命洪流中,積極的爭取參政權利,而且把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男子作為婦女解放追求的終極目標,認為實現(xiàn)“男女平等”就是要達到女子像男子那樣的生活,男人能辦到的事女人也能辦到。這就使辛亥時期的婦女運動從一開始就顯露出了“男性特色”。
無論是資產(chǎn)階級改良家還是辛亥革命家,他們抨擊封建倫理道德、宣揚男女平等、提倡興辦女學等等都是為了政治斗爭的需要,而這些從封建士大夫階層分離出來的男性革命家,還未完全擺脫封建“三綱五?!眰惱淼赖乱?guī)范的束縛,也就無法獲得精神上的徹底解放,因此他們所提倡的健全男女雙方獨立人格的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而中國的女性在男性思想家的啟蒙下走向政治舞臺,她們認同男性思想家的觀點,一開始就把斗爭的矛頭順理成章地對準了舊的社會制度,并且把在父權制下一直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男子當作理想的化身。
在這種“擬男女主義”的風氣下,社會上出現(xiàn)了“女國民”、“女豪杰”等稱號,一些激進人士提出,女性應成為“女國民”,認為“國民二字,非但男子負擔起資格,即女子亦納此范圍中”,她們認為女國民所表示的是“男女有平等的權力”。除了在政治角色上追求男性外,這些激進的女性“從服裝到行動到談吐,沒有一件不是效法男性??墒撬齻円驗閷W的太厲害,連男性的壞習慣也通通學來。譬如衣服是亂七八糟,不修邊幅;談吐是粗里粗氣,開口罵人:行為是離奇古怪,吃花酒,進妓院?!边@種盲目的效仿不僅不能實現(xiàn)男女平等、婦女解放,還失去了女性自我。
就拿女界先覺秋瑾來說,她希望自己從外觀到心靈都趨向男性。她說:“在中國通行著男子強女子弱的觀念來壓迫婦女,我實在想具有男子那樣堅強意志,為此,我想首先把外形扮作男子,然后直到心靈變成男子?!彼€在《敬告姐妹們》一文中說“我的二萬萬女同胞,還依然黑暗沉淪在十八層地獄……一生只曉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著男子。身兒是柔順順的媚著,氣虐兒是悶悶的受著,淚珠是常常的滴著,生活是巴巴結(jié)結(jié)的做著,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馬……”,由此可見她對生為女兒身的厭惡。因此她在留學期間和歸國后的一貫形象皆是著男裝,也使得一批婦女解放的追求者紛紛效仿。這種現(xiàn)象也反映出了辛亥時期女性思想變遷的男性特征。
二、五四時期“女性的發(fā)現(xiàn)”
1918年,易卜生的《娜拉》,又名《玩偶之家》被胡適引入中國,至此在追求婦女解放的潮流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弘揚個性解放的“易卜生主義”成為進步女性的座右銘,她們高喊著“不做玩物”、“要人格”、“要自由”。由此這一時期的女性開始走出“擬男”的風氣,“女性的發(fā)現(xiàn)”日益凸顯,她們不僅發(fā)現(xiàn)女子和男子是同等的人,還逐漸認識到女子和男子是不同樣的人。
戲劇中娜拉為尋求自我“人”的生活,毅然決然地離家出走的勇氣和行為在當時社會引起轟動,人們在關注“娜拉”是“人”的同時,也開始關注其“女人”的身份。一些有名望的言論家指出“女子若自己要解放,就應該早知自覺,先求精神上的獨立。依自然的沖動,應付環(huán)境,本諸自己的知情意,作真正的‘人’的人生觀宇宙觀?!边@就是倡導打破以往女子把男子當作楷模,男子做什么,女子就做什么的行徑。除了男性作家宣揚女子解放外,這一時期的知識女性也開始大聲地表達自己的心聲。一大批有才華的“五四”女作家脫穎而出,在“人”的意義上發(fā)現(xiàn)自我,將富于主體精神的女性意識滲透在她們的創(chuàng)作中,比如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莎菲向往著理想的愛情,她希望得到一個“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人,“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愛,那些體貼做什么”。她把女子個性解放的思想推到了極至,不僅要求戀愛自由,而且不再像君子們那樣把自己無保留地奉獻給對方,而是堅持女性主體的獨立意識,這也是女作家對人格獨立,個性解放的又一種表現(xiàn)。
除了不再一味模仿男子外,這一時期的女性在角色變遷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拔覀冇X得僅僅叫現(xiàn)在的女性做成和現(xiàn)在的男性一樣的人,不是討論婦女問題的根本辦法?,F(xiàn)在的男性,多半不會得著‘人的生活’……女性地要求如果僅僅限于取得和男性同樣的現(xiàn)在已有的生活,這有什么大意思呢?……我們是主張解放了歷來施于女性的種種束縛,讓女性自由發(fā)展出伊們地能力來?!边@也體現(xiàn)了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急切心情。
縱觀以上,可以說五四時期的中國女性與辛亥時期相比,已有著巨大進步,在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方面尤為突出。從中可以得出:女性的解放除了男性要對封建倫理觀進行反思,從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規(guī)范中解放出來外,更為重要的是女性自己的解放,沒有女性對自身主體意識的覺醒,沒有女性對自主的人格追求,女性永遠走不出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藩籬。而所謂“獨立人格”、“完整的人”在今天依然是我們需要深刻思考的命題。
參考文獻:
[1]孫蘭英:《論中國近代婦女運動的“男性特色”》,《史學月刊》,1996年第3期。
[2]《論文明先女子》,《東方雜志》第4卷第10號社說,1907.11.30。
[3]碧遙:《廿四年來中國婦女運動走過的路程》,《婦女生活》1卷4期。
[4]小野和子著,高大倫編譯:《中國女性史一從太平天國到現(xiàn)在》,第63頁。
[5]李鶴鳴:《女子解放論》,《解放與改造》1卷3號。
[6]茅盾:《女作家丁玲》,原載《文藝月報》1933年7月第一卷第2號。
[7]《宣言》,見《婦女評論》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