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西女性在沈從文所構建的文學體系中所散發(fā)的獨特人性光環(huán),在謳歌湘西女性和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浸潤著沈從文對湘西少數(shù)民族苦難人生的深深悲憫和對湘西生活的無比依戀。
關鍵詞:沈從文 湘西女性 人性美
[中圖分類號]:1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013-01
文學是人學,應當立足人性,觀察人性,表現(xiàn)人性,思考因為“人的活動首先是人性的活動”,所以小說以“文學作為人學的基本起點一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性世界”。
(一)翠翠——淳樸,善良之美
《邊城》把自然和諧的人生形式推向了極致,邊地的美麗景色、淳樸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和人物的美好心靈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邊地鄉(xiāng)間的人性之美。作者在《邊城》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作者將湘西極力渲染成世外桃源,其實也就是沈從文的文化理想的寄托。沈從文先生在《邊城》中用這種新的文化信仰為人們描繪著在這樣的文化環(huán)境里自然、自主、自為的生命形態(tài)和美好人生,賦予翠翠等湘西人們以象征意義,她們是這種自然人性文化的象征和最完美的模特。翠翠沒有接受過傳統(tǒng)文化的教化和現(xiàn)代都市文明的浸染,完全是大自然孕育和教化的女兒,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后,便矢志不移,執(zhí)著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何時到來,也不管能不能回來,翠翠人性的光華,在對愛情理想的探尋中顯得分外嬌艷燦爛。結尾處所描繪的白塔下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更具有著熠熠動人的人格力量。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撐他所構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它通過一個古樸曲折的愛情故事表現(xiàn)了對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xiàn)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征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小說《邊城》正是通過“鄰里之愛”來展示這塊凈土上的人們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從而體現(xiàn)作者對“現(xiàn)代”、“文明”的厭惡,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幻想。
(二)蕭蕭——天真、純樸之美
沈從文說“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的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妒捠挕肥巧驈奈男≌f中精品力作。蕭蕭身世悲涼,母親早逝,十二歲便出嫁當了童養(yǎng)媳,丈夫只有三歲。長大成人被雇工花狗用山歌唱開了心竅,成了一個婦女,并懷了孕。事情被婆家發(fā)覺后,照規(guī)矩要被沉潭或發(fā)賣:幸虧娘家婆家一個沒有讀“子日”的人,伯父可憐她一條命,才議決發(fā)賣;后來,蕭蕭生下一個“團頭大眼,聲音宏壯”的兒子,蕭蕭不嫁別處了。十年后,蕭蕭與小丈夫圓房,又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全家人又忙著給蕭蕭的第一個兒子娶媳婦了,蕭蕭抱著新生的毛毛,在屋前看熱鬧,“同十年前抱丈夫一個樣子”。她們一代又一代地繼續(xù)著悲涼的人生。
因為沒有受過教育,蕭蕭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為沒有受過教育,她沒有強烈的自由觀和貞潔觀。——沈從文筆下的蕭蕭,是近乎完全自然的,聽從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喚。蕭蕭除了照顧丈夫外,還要績麻、紡車、洗衣、漿紗織布、打豬草、推磨一生活的勞累艱辛,沒有使她怨天尤人,卻使她對“自由”充滿向往。從祖父口中知道“自由”的女學生是怎樣的人物后,蕭蕭從此以后心中有個‘女學生’,做夢便常常夢到女學生,且夢到同這些人并排走路。祖父叫她女學生,她也不再難為情,而是在不經意中答應得很好。被花狗唱開了心竅有了身孕后,她要花狗帶她到城里去“自由”。花狗卻撇下她,不辭而別,最后,無可奈何的蕭蕭收拾一點東西,預備跟過路女學生一起到城里去。
(三)夭夭——熱情活潑、善良之美
沈從文的長篇小說《長河》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時期,在《長河》中完美可以看出,他依然一如既往地立足于湘西,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那一貫的風格,一如既往地在牧歌情調中展覽出絢爛多姿的生命。
在《長河》里,有這樣一個鏡頭:夭夭在摘橘子時,“一只蚱蜢的振翅,或一只小羊的叫聲,都有理由遠遠地跑去。她一面摘著橘子,還一面撿拾樹根邊的蟬蛻,直到后來跑得腳上兩只鞋都被露水濕透,褲腳鞋幫還膠上許多黃泥,走路已覺重重的時才選了一株最大最高的橘子樹,脫鞋襪,光著個腳,猴子兒精的一般快快的爬到樹頂上去,和家中人從數(shù)量上競賽快慢?!必藏矎埧陂]口就要跟人打賭,當父親問她拿什么跟人家賭時,她說:“辰溪縣巖鷹洞有個聚寶盆,一條烏黑的大蟒蛇守定洞門口,閑人免入,誰也進不去。我那一天爬到洞里去把他偷了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我會想,就一定有萬千好東西從盆里取出來,金子銀元寶滿箱滿柜,要多少有多少,還怕和你們打賭?”“夭夭借刀削砍了一大把水楊柳細枝,預備編籃子和鳥籠。溪口流水比往日分外清,水底沙子全是細碎金屑,在陽光下灼灼放光,瑪瑙石和蚌殼,在水中沙土上尤其好看。有幾個村中小孩子,在水中搬鵝軟石砌堤壩堵水玩,天天見獵心喜,也脫了襪子下溪里去踹水,和小孩子一樣從沙礫中挑選石子蚌殼?!?/p>
通過沈從文對夭夭摘橘子、打賭、戲耍等幾個情節(jié)的描述,將一個活脫脫的“夭夭”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出她那熱情活潑、善良驕傲的一面。
沈從文對湘西故土的熱忱,對湘西人民的熱愛全部融入文字之中,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簡直就是一個纖塵不染的世外桃源,它將讀者引進了一個令人向往的理想境地,讓人為之感嘆。沈的作品中,透露出來的有對女性的眷顧與同情,體現(xiàn)出他的“希臘小廟”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這些女性值得我們去閱讀,更值得我們?yōu)榇巳ニ伎寂c探索。
參考文獻:
[1]董學文、張永剛:《文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沈從文:《沈從文全集》[M]山西:北約文藝出版杜,2002
[3]沈從文:《沈從文小說選》[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81
[4]吳立昌:《沈從文一建筑人性神廟》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杜,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