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體規(guī)劃高校德育體系,就是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準確規(guī)范德育目標和內容,科學設置德育課程,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努力拓展德育途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學校德育更具科學性,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校、德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178-01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整體規(guī)期高校德育體系的重要意義
1 目前,一些高校德育目標劃分還不夠準確,內容安排還不盡合理,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簡單重復交叉和脫節(jié)的問題。整體規(guī)劃高校德育體系,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是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整體規(guī)劃高校德育體系,就是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準確規(guī)范德育目標和內容,科學設置德育課程,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努力拓展德育途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學校德育更具科學性,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2 整體規(guī)劃高校德育體系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校德育工作規(guī)律和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把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質教育貫穿始終,使高校德育縱向銜接、橫向貫通、螺旋上升,不斷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3 接體規(guī)劃高校德育體系的基本原則是:
(1)堅持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根本指針,始終堅持學校德育的正確方向。
(2)堅持把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作為根本目標,努力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堅持把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不斷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4)堅持把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作為根本途徑,不斷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
(5)堅持把有效銜接、分層實施、循序漸進、整體推進作為根本要求,始終保持學校德育的生機與活力。
二、準確規(guī)范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大學教育階段德育目標是:教育引導大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
大學教育階段德育主要內容是: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加強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加強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強法制和誠信教育,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加強心理健康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
三、科學設置各教育階段德育課程
大學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德育課程。加強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論教育,幫助大學生全面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理論,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自覺應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大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科學構建各級各類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合理確定課程的設置及課程標準,是整體規(guī)劃高校德育體系工作的重點。教育部將不斷優(yōu)化各級各類學校德育課程的設置,并制定德育課程標準,明確教育目標、內容及要求,使小學、中學、大學各教育階段的德育課程形成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環(huán)上升、有機統(tǒng)一的體系。
四、積極開展各項德育活動
大學教育階段德育活動要體現政治性、思想性,與學生成才緊密聯(lián)系的特點。積極組織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深入工農群眾、深入社會的教育實踐活動,堅定大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開展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道德自律的意識和能力。開展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等活動,幫助大學生德才并進、全面發(fā)展。
五、努力拓展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徑
挖掘各類課程的德育資源,把德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它各類專業(yè)課程,都要蘊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增強能力的過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明確全員育人的要求,把德育落實到教學、管理、服務的各個方面。各類課程教師要提高師德和業(yè)務水平,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影響和教育學生。學校管理和服務人員要在嚴格管理和優(yōu)質服務中體現育人導向,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德育效果。高校校都要舉行隆重的開學和畢業(yè)典禮,培養(yǎng)學生榮譽感和責任意識。要利用重大節(jié)慶日舉行升旗儀式等活動,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積極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努力建設一批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校園主網站,使校園網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新渠道,加強德育的新陣地,全面服務學生的新平臺。
積極開展黨團活動,充分發(fā)揮黨團組織和學生組織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團和黨組織是學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組織體系和保障,要充分發(fā)揮少先隊、共青團和黨組織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大學階段要高度重視加強在大學生中發(fā)展黨員工作,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使其成為德育工作的堅強堡壘。同時,要發(fā)揮學生會、研究生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開展生動有效的德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