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使綜合英語課程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其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教師可以采用重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任務型教學法,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力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上有所創(chuàng)新。
關鍵詞:綜合英語;任務型教學法;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 0)-16-0076-01
任務型教學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其核心是讓學習者在完成有交際意義的任務過程中習得知識。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他們在完成任務時是為了交際而運用語言,而不是為了學習語言用法而運用語言,其注意力應放在語言意義上而不是語言形式上。這種教學模式以具體的“任務”使學習有的放矢,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成果。本文以任務型教學法為理論依據(jù),對綜合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和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綜合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傳統(tǒng)的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三個薄弱環(huán)節(jié):
1)教師主要以處理語言現(xiàn)象為主,過于注重對目的語形態(tài)特征的準確定位,結果使得學生閱讀的課文量少,不利于其閱讀能力的提高;
2)精讀課上精的是“分析”,而不是“閱讀”,教師往往只側重對課文的分析和翻譯,陳述性知識講授過多,卻忽視了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拓展;
3)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真正做到“精講多練”,能夠留給學生用于實際演練的時間不夠,同時,怎樣練、練什么仍然是綜合英語教師的一大難題。
Long(1981)主張按照任務設計教學大綱,改變過去那種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完全脫離的教學設計,把任務作為教學分析單元,做到語言形式與意義的交融,,使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來習得語言,并強調教學活動和任務應遵照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獲得技能。Nunan(1991)列舉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三種突出特點:
1)以需求為基礎選擇學習內容;
2)強調以目標語言互動而進行交際,
3)提供給學習者不只關注語言、同時關注學習本身的學習機會。
二、任務型教學法對綜合英語教學的指導
Willis(1996)指出任務教學模式的三項原則:
1)提供有價值和真實的語言材料;
2)運用活的語言;
3)所選任務應能激發(fā)學生去運用語言。
他在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
1)前任務(pre-task),教師通常向學生呈現(xiàn)與完成學習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
2)任務環(huán)(task-cycle),在教師監(jiān)督下,學生為完成交際任務而盡其所能運用以學的語言知識。
3)后任務(post-task),學生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階段所運用的語言的某些特征。在任務型教學法的啟發(fā)下,教師可以把綜合英語課堂設置成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預習——進行課前熱身活動——預習情況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精講重點和難點——小組討論匯報——課后總結和思考一形成性評估。由于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互動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_=-定要布置好預習任務。教師作為任務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員,要運用啟發(fā)、引導及互動式語言交流方式,改變過去那種逐詞逐句的講解方式,設法把學生的注意力聚集到對篇章信息的理解上,之后在此基礎上解決文章中的語言難點。另外,教師對學生知識的評價體系要建立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形成自我調控、自我修正的能力,以避免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
任務型教學法提倡以人為本,以應用作為學習的動力、目的和核心,這樣一來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實踐空間,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真實語料、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任務型教學法贏得越來越多語言教師的青睞。但是,在綜合英語課堂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任務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任務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難易適中,不要勉強學生完成過于復雜的語言活動;
2)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強調的是語言實際應用和交流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學生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因而,教師在布置“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到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從而達到提高語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3)任務要能夠促進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fā)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將教材丟在一邊。教師應當確保所布置的“任務”與課文內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或者是課文內容的延展,這樣才能達到增進教學效果的最終目標;
4)任務型語言教學要求教師注意教學設計的趣味性,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習興趣。而且,任務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三、結語
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學生被動地聽和記筆記的課堂不同,這一教學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刺激其融入型學習動機,主張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鍛煉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還要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綜合英語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引進任務型語言教學方法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角色成功地得以轉換,課堂活動真正成為有意義的交際和互動,學生能動地利用各種條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有條件成為創(chuàng)新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2]豐玉芳、唐曉巖: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