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少、慢、差、費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長期、的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這就是作文訓練應該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也就是使之生活化、社會化。
關(guān)鍵詞:作文;訓練;生活化;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6-0066-01
文章本就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只有來自社會、來自生活的文章才充滿活力。學生雖然社會生活閱歷有限,但每一個學生畢竟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也可折射出社會的影子。因而,作文訓練的設(shè)計一定要扣緊學生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讓他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發(fā)。
作為語文教師,在作文訓練中應該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更多地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擴大學生的社會活動圈子,使他們的視野不致過于狹窄,使他們的語言不致過于貧乏;應該充分開發(fā)一切有利于學生寫作的資源,如圖書、報刊、電影、電視、網(wǎng)絡(luò)、圖書館、閱覽室等;應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文學社的讀書活動、演講會、文藝演出、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社會調(diào)查、參觀工礦企業(yè)、參觀名勝古跡等,讓學生從中吸取豐富的寫作“營養(yǎng)”。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是熏陶感染、潛移馱化、循序漸進,作文教學也是如此。我們要打破教材的封閉,打破舊的作文教學模式,樹立大語文觀念,促進作文教學生活化、社會化,這是全面提高學生作文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之一。幾年來,我在作文教學方面進行了以下一些嘗試和探索:
拓展閱讀空間。語文教學需要廣博的知識進人課堂,而閱讀是獲得廣博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間接地從書本上了解到古今中外的一些社會生活情況,間接地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豐富自然科學知識。讓學生掌握大量的自己沒有也無法親身經(jīng)歷過的寫作材料,掌握大量的寫作所必須的基本詞匯。閱讀和寫作其實是密切聯(lián)系的,能讀懂別人的文章,對自己的寫作也起示范和指導作用,反過來、寫作水平提高了,能更好地促進他們閱讀扣欣賞文學作品。幾年來,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訂閱一些報紙雜志,并指導他們進行閱讀;經(jīng)常向?qū)W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名著;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閱覽室自由選擇書報閱讀并做讀書筆記、摘抄,培養(yǎng)學生勤奮積累材料的習慣。實踐證明,只要學生能堅持閱讀,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世界觀和文化觀。
開展文學社活動。學校的文學社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培養(yǎng)學生愛好文學,提高寫作能力,施展作文才華的園地。學生的作文能在文學社的報刊上發(fā)表,是百里挑一的,對他本人是很大的鼓舞,能增強他的寫作自信心,激發(fā)他的寫作熱情,同時,對其他人也能起積極的鼓勵和促進作用。因此,我積極承擔文字社的讀寫指導工作,為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做些有益的工作。我們學校的“春蕾”文學社每周定期舉辦一次文學作品欣賞,演講、辯論、朗誦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此外,還讓學生參與社刊的編輯工作,培養(yǎng)學生組織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幾年來,我所教班級中的文學杜成員,通過在文學社中的鍛煉,讀寫能力有著顯著的提高,他們都成為班級里的語文學習尖子,在班級里營造良好的學習語文的氛圍。
不拘一格抓演講。演講,包括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口頭作文等。語言與思維是同步發(fā)展的,口語表達和書面作文是相輔相成的。能說得好,就說明他已“想清楚”,這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0世紀初,日本的作文教學就提倡用口語化語言表達真情實感。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每節(jié)課前5分鐘都安排一位同學(全班輪流)上臺或演講、或朗誦、或講故事、或談學習體會等。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yōu)榱耸棺约鹤龅酶?,充分展現(xiàn)各自的才華,都能自覺地去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收集資料、篩選剪裁,慢慢地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各方面的知識,拓展視野。
引導學生辦班刊。學生的習作能在??习l(fā)表的畢竟不是多數(shù),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每班創(chuàng)辦一個班刊。由班里的幾個文學功底較好的人組成編委會。發(fā)動全班同學積極寫稿、改稿、組稿、排版、送印。每一期班刊出來,大部分同學都能得到一份滿足感,有一種勞動后收獲的愉快,大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寫作興趣。
帶領(lǐng)學生進社會。組織參觀訪問,進行社會調(diào)查,游覽名勝古跡。每學期組織兩三次參觀工礦企業(yè)、游覽名勝古跡,深人社會,讓學生了解生產(chǎn)第一線的一些基本情況,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領(lǐng)略大自然的無限樂趣,陶冶情操,從中獲得感性認識,提高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在參觀訪問中,我適時地指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觀察到的景物以及一些人和事。通過活動,指導學生寫參觀記、訪問記、游記、調(diào)查報告等文章。
堅持不懈寫日記。讓學生天天寫日記,學生不免會叫苦“沒什么可寫”、“沒什么可記”、“天天記,像記流水賬”,堅持不了多久,很多同學就停下來不寫了。我采用抓住有利時機,結(jié)合課文,或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經(jīng)常性引導學生寫日記。每教完一篇課文,我都能借題發(fā)揮,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或仿寫、或?qū)懜邢?、或?qū)戨S筆等各種類型的文章。如,教完《中國石拱橋》,我要求學生回家注意觀察自家附近的一座橋,有什么特征,對家鄉(xiāng)人民生活的作用等,收集有關(guān)資料,寫成一篇介紹性文字的日記,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能較好地完成這一任務(wù)。有一次,我看到報紙上有一個征文題目是“尷尬”,順便拿來要求同學回去寫一篇日記。我自己靈感一來也寫一篇,拿到班上與同學們交流,給同學們以啟示。經(jīng)過我的指點和開導,他們寫起來就不感到那么困難了,都紛紛動筆,參加征文活動。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努力,現(xiàn)在我所教班級的學生整體寫作能力大大提高。
幾年來,我所嘗試的作文訓練生活化、社會化的方法業(yè)巳取得一定的成效。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讀寫能力有著明顯的提高,他們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多次獲得獎項。今后,我將繼續(xù)探索、完善,想必會有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許洪波:社會化的重復與斷裂[D],吉林大學,2004年
2 劉朏朏:高原: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與作文訓練[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