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違反國家相關稅收規(guī)定的行為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本文分析了宗慶后涉嫌偷逃巨額稅款一事,并結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對于此事的定性問題和操作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宗慶后 偷逃巨額稅款 偷稅罪
一、宗慶后逃稅事件簡況
宗慶后,2010年9月以財富800億元成為2010年中國首富,這是中國第一次有“飲料大王”成為全國首富。[1]在“達娃之爭”中運用自如的“民族牌”“悲情牌”,有網(wǎng)友將其比作 “與外國列強相對抗的英雄”。
據(jù)《財經(jīng)》雜志報道,2007年8月,一名自稱“稅務研究愛好者”的舉報人,實名舉報宗慶后隱瞞巨額境內外收入,未如實申報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收到舉報后,迅速督促杭州地稅局查辦,2007年11月稽查局正式立案。
報道稱,因有人舉報宗隱瞞巨額境內外收入,沒有如實申報個人所得稅,因此稅務部門自2007年8月開始調查。去年11月杭州地稅局稽查局正式立案。不過據(jù)了解目前調查仍未完全結束。根據(jù)宗慶后已查明的未申報收入,涉嫌偷逃個人所得稅近3億元人民幣。宗慶后在稅務部門啟動調查后,于立案前夕的2007年10月補交了2億多元的稅款,使應交而未交的稅款只剩下數(shù)百萬元。[2]很顯然的是,時至今日,相關部門對于宗慶后涉嫌偷逃個稅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不過,相對明晰的一點是,此事對宗慶后卻鮮有影響,其不論是人身自由還是財產(chǎn)都未受到減損,其家族更是在今年成為中國首富。
二、宗慶后事件的法律分析
如果報道屬實,宗慶后確有上述行為,那么此事件違法當屬無疑,需要弄清楚的問題是,宗慶后涉嫌的財產(chǎn)是否屬于稅法的調整范疇。
(一)該事件本身的法律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本o接其后的第二條則明確了哪些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具體而言,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jīng)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很明顯的是,宗慶后的所得收益中,至少工資、薪金和股息、紅利所得是應當繳納個稅的。因此,無論如何,宗慶后是必須為其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不過對于這一點,他也有足夠的認識,在其后其很快就補交了2億多稅款。
需要注意的是,其仍有數(shù)百萬應繳稅款未繳清,這部分未繳納稅款的性質仍需厘清。
根據(jù)我國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其行為應在偷稅和逃稅之間做出選擇。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逃稅則是指采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那么根據(jù)《財經(jīng)》的報道來看,宗慶后“隱瞞巨額境內外收入,未如實申報個人所得稅”的行為更符合偷稅。當然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修改了該罪的罪狀表述,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不再使用“偷稅”一詞,而代之以“逃避繳納稅款”。偷稅行為已納入到了逃稅的范圍之內,為此,宗慶后的行為應當根據(jù)逃稅的法律規(guī)定予以處理。具體而言,即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shù)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shù)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jīng)處理的,按照累計數(shù)額計算。有第一款行為,經(jīng)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二)本案涉及的其他問題
本案中,就事論事而言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主要是稅法問題,但相關部門的處理,則使人不能不與其他法律規(guī)范聯(lián)系起來。首當其沖的是憲法,眾所周知的是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但是,從該事件中反映出了的情況可能并非如此,見諸報端的這有宗慶后涉嫌偷逃稅款,卻無稅務部門、司法機關的處理結果,在這里,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其在偷逃巨額稅款之后仍能逍遙法外呢?如果換做普通的公民或者是一般的企業(yè),此事的處理結果會是怎么樣呢?
就這一點而言,我國的相關部門的表現(xiàn)遠遠不及我們的鄰國——韓國。作為韓國最大的家族企業(yè),三星集團涉足20多項業(yè)務,其中包括電子產(chǎn)品、造船、建筑、保險和休閑娛樂。而李健熙則是韓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yè)家之一。2008年4月20日,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宣布辭職。四天前,韓國檢察機構宣布以逃稅和失信罪起訴李健熙,如罪名成立,其可能面臨最低5年到最高終身監(jiān)禁的刑罰。[3]同是東亞國家的韓國則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對李健熙及三星集團提起了指控,而我國的相關部門對于宗慶后的處理結果仍然沒有面世。
三、結語
對于宗慶后事件這個個案的關注源自于對于其背后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的關注。對于宗慶后涉嫌偷逃巨額稅款一事其罪與非罪,有關部門應當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這樣才有利用法律權威的樹立和法律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宗慶后家族以800億財富成2010胡潤百富榜首富http://money.163.com/10/0929/17/6HP26NFH00253G87.html
[2]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后偷漏個稅3億 與 許霆偷取的17萬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freeidArticle=1190958
[3]王剛橋:三星集團董事長偷稅遭追訴值得借鑒http://tech.sina.com.cn/it/2008-04-22/153921543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