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英語語音教學中學習策略運用為切入點,以??粕嫱庾o理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在高低分組學生之間進行對比研究。研究表明:高分組學生使用學習策略頻率高于低分組學生。語音學習中高分組學生使用記憶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及社交策略均高于低分組學生,低分組學生較高分組學生更多使用補償策略。同時高低分組學生均有進一步提高自身語音水平的需求。
關鍵詞:英語 教學 語音
引言
隨著人們對語言交際功能認識的不斷完善和交際教學法的日益盛行,語音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已成為外語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高等教育中,語音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弱點,嚴重影響了學生詞匯記憶、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同時,英語語音教學仍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模式,對英語中的單個音素及發(fā)音規(guī)律、語流的特點、語調的使用等進行講解和練習??菰镏v解和機械訓練使學生感到單調、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其次,學生習慣于依賴教師指出其發(fā)音中的錯誤并幫助其改正,過分的依賴使學生喪失了自我判斷和自我修正(self-correction)的能力。總之,學生在語音學習過程中完全處于一種消極的被動狀態(tài),對學習策略的運用相對較少。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音學習策略,改善語音課的教學效果成為關注的一個焦點。
筆者發(fā)現(xiàn),關于語音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而從學習者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語音學習策略和語音自主學習的研究并不多見。因此,本文以學習策略在語音教學中的重要性為切入點,深入探索學習策略在語音輸出過程中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1.1 文獻綜述
學習策略研究是二語習得研究的重要話題,國內外關于學習者策略的研究始于1966年AaronCarton的專著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早期研究者關注問題包括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最近學習策略研究重點轉移到學習策略的特點和影響學習者使用學習策略的因素等方面,學習策略研究出現(xiàn)細化傾向。
1.2研究現(xiàn)狀
學習策略和英語語音教學的研究在國內外都很少。國外早期的文獻中沒有專門針對語音學習策略展開的研究,例如Nami an等(1978)調查了34名優(yōu)秀語言學習者,在要求被試者描述自己學習經(jīng)驗的過程中側面提及了語音學習策略。初具規(guī)模的語音學習策略研究始于O Malley(1985),他們推出研究語音學習策略調查工具。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語音學習策略問卷及兩份口語測試成績作為研究工具。語音學習策略問卷表設計基于Oxford的學習策略分類框架,并參考程曉堂、鄭敏設計的學習策略調查表Strateges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SILL),針對涉外護理專業(yè)學習者的英語語音學習改編而成。問卷調查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籍貫、英語水平等個人信息;第二部分包括語音學習觀念、自己的語音狀況及對語音教學的期望的是非選擇題;第三部分為包含50個陳述的語音學習策略問卷調查表。該調查表采取等分制萊克特量表,要求被試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從1分(完全不符合)至5分(完全符合)進行選擇。問卷含六個組成部分,依次為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口語測試題為參考大學英語四級口語考試及涉外護理英語專業(yè)口試內容設計的兩套口試題,為確??谠嚪謹?shù)的公正性,現(xiàn)場有兩位教師進行評分,并對考試內容進行錄音。
三、研究結果討論
3.1 語音學習觀念及自身現(xiàn)狀分析
語音學習觀念問卷及訪談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我對自己的語音很滿意
2.我的語音問題影響到我的聽力理解
3.我認為模仿是學好語音的最主要的辦法
4.我認為很有必要對自己的語音進行訓練以提高發(fā)音的準確性
5.我認為很有必要開設英語語音選修課來進行語音準確性訓練
6.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每次抽點時間系統(tǒng)訓練我們的語音
通過問卷和訪談結果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對自己的語音不滿意,且語音困難在某種程度上對聽力、口語形成了一定的障礙。對自己的語音滿意的學生只占24%,且仍認為很有必要對自己的語音進行訓練以提高發(fā)音的準確性。絕大部分學生對英語語音有系統(tǒng)的知識及訓練要求,這與郭燕、唐明鳳的調查結果相似。
3.2 涉外護理專業(yè)學生語音學習策略對比分析
高分組學生更注重情感策略運用,在語音練習等情境下,努力克服自身的焦慮狀態(tài)。同時高分組學生積極運用元認知策略,在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等方面較低分組學生意識更強。高分組學生有強烈提高自身語音水平的意愿,積極探索合作學習,從而使其社交策略進一步提高。研究表明,好的學習者更善于有效掌控特定的學習策略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O Malley Chamot, 1990; Oxford, 1990)。低分組學生較高分組學生更善于使用補償策略。其原因為低分組學生語音知識較弱,往往傾向于猜測或使用含混發(fā)音。
四、研究結論及建議
4.1研究結論
以上研究表明:
1、大多數(shù)涉外護理專業(yè)學生認為模仿是學習語音的最佳途徑。學生對語音系統(tǒng)學習有較強烈的要求,希望教師能提供語音系統(tǒng)講解及口語輔導。
2.、高分組學生在運用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及社交策略等方面都多于低分組學生。而補償策略對于低分組學生運用較多。
4.2 語音教學建議
1、在語音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語音學習,開設語音選修課,設置英語沙龍,通過模仿英文原聲電影、英語演講等方式創(chuàng)造增強語音練習機會。
2、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增強運用語音學習策略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實現(xiàn)語音學習中的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為自身創(chuàng)造提高語音水平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文秋芳,王立非:影響外語學習策略系統(tǒng)運行的各種因素評述,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4 (9):31—35。
[2]郭燕:大學英語系統(tǒng)語音教學的必要性實證研究,《成都大學學報》,2007,11。
[3]謝冰: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音學習策略研究, 安徽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