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學科,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通過論述對實驗條件的改進及化學試劑配制方法的簡化,探討了如何改進試劑的配制方法。
關鍵詞:化學;實驗;試劑配制
作者簡介:1、吳香梅,女(1980.08),商丘市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化學教學與研究
2、謝銀軍,男(1968.06),商丘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化學教學與研究
一、引語
化學試劑是化學實驗必要的物質條件,試劑配制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化學實驗的效果。要提高實驗教學效果,保證實驗教學質量,就必須做好預備實驗,而正確配制化學試劑則是保證化學實驗效果的關鍵。我們結合預備實驗,發(fā)現(xiàn)有些實驗的條件、裝置對實驗的結果有一定的影響;而在配制化學試劑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試劑若一成不變地按藥典或教材上的方法配制,效果并不一定好。我們通過反復實驗及查閱相關文獻,使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保證了實驗教學的順利完成。
二、實驗條件的改進
2.1、儀器的處理方法
在“銀氨配離子配位數(shù)的測定”實驗中,要求滴定用的錐形瓶必須干燥,而且在滴定過程中還需補加適量的蒸餾水。我們通過多次的實驗發(fā)現(xiàn),錐形瓶內水量的多少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因此,我們將實驗條件改為:錐形瓶不必干燥,實驗過程中不必補加蒸餾水。從而減輕了實驗員的準備工作以及學生操作過程中不必要的麻煩。
2.2、試劑濃度、用量的調整
無機元素性質實驗雖然只是定性的,但試劑的濃度、用量等均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例如碘的氧化性實驗,是在碘試液中加入淀粉試液后,再滴加0.1mol·L-1Na2S2O3溶液,實驗現(xiàn)象應為溶液由藍色褪為無色。但按藥典配制的碘試液的濃度過高,使下述反應:I3-(遇淀粉變藍色)+S2O32-=3I-+S4O62-難于進行,即使加入大量0.1mol·L-1Na2S2O3溶液仍觀察不到藍色褪去,因此,我們將I的用量減少到原來的百分之一,KI用量減少到原來的五十分之一,效果則很明顯。
2.3、試劑中離子間濃度比的調整
在鹵素混合離子的鑒定中,若混合液中同時含有Br-離子和I-離子且濃度相同時,Br-離子很難鑒定出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將「I-」與「Br-」的濃度比由原來的1:1調整為1:10,效果很好。原因在于依次發(fā)生下述反應時:
①2I-+ Cl2= 2Cl-+ I2(CCl4層呈紫紅色),
②I2+5Cl2(過量)+6H2O=10HCl+2HIO3( CCl4層呈無色),
③2Br-+Cl2=2Cl-+Br2( CCl4層呈橙黃色)。
若「I-」?jié)舛冗^大,要消耗大量的Cl2水才能完成①、②反應,而大量Cl2水的加入又使「Br-」?jié)舛冉档?,故難于實現(xiàn)反應③。通過調整濃度比降低「I-」?jié)舛龋狗磻子趯崿F(xiàn),因而效果明顯。
2.4、試劑加入次序的調整
在一些實驗中,有時試劑加入順序的不同,則會出現(xiàn)“反?!爆F(xiàn)象,得到不同的實驗效果。如用棕色環(huán)鑒定NO3-離子時,若先加入FeSO4,后加入濃H2SO4,有時不會出現(xiàn)棕色環(huán),原因在于Fe2+離子被完全氧化。為保證Fe2+離子過量而生成「Fe(NO)」2+(棕色),先加入濃H2SO4,后加入FeSO4較妥。
2.5、試劑配制方法的改變
在配制Fe(OH)2時,因為Fe2+離子很容易被氧化成Fe3+,為了防止其被氧化,需要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配制,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實驗成功,對反應物溶液的配制也有特殊要求。如配制Fe(OH)2的化學反應原理如下:
NaOH + FeSO4= Na2SO4+ Fe(OH)2(白色絮狀)。
FeSO4溶液的配制是:用的蒸餾水要先煮沸;硫酸亞鐵先用蒸餾水洗滌一次;在配制好的硫酸亞鐵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還原鐵粉,密封保存,以防止其氧化變質。
NaOH溶液的配制方法,可以用常規(guī)的方法配制,但在試用前,蒸餾水需要先煮沸,以除去溶液在水中的氧氣。
用經過這樣處理過的反應物溶液再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制備Fe(OH)2,就可明顯地觀察到乳白色的Fe(OH)2絮狀沉淀。
2.6、實驗裝置的調整
在“碘酸銅Ksap的測定”實驗中,原電池的鹽橋一般采用U形管,管內塞滿被飽和KCl溶液浸泡過的脫脂棉。棉花塞得過緊或過松對電路的連通都有影響,而且管口的棉花易與原電池內溶液交叉污染,不利于大批學生的連續(xù)使用。我們改用U形管內裝飽和KCl溶液,管口用軟木塞塞緊(前提條件是必須趕盡U形管中的氣泡),效果很好。
三、化學試劑配制方法的簡化
3.1、氯水的配制
以前我們配制Cl2水,是將KMnO4與濃鹽酸在啟普發(fā)生器中反應生成的Cl2氣通入水中來制得的。但在實驗過程中Cl2水的用量大,因此,需多次往啟普發(fā)生器內加反應物,操作不便,而且由于實驗室通風排毒條件不好,大量的Cl2氣泄漏出來,既污染了環(huán)境,又對實驗員和學生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我們改用在玻璃塞的棕色磨口試劑瓶中臨時配制。通常是將大約10ɡH2O。這種方法不僅反應裝置簡單,還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Cl2氣外漏對人體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實驗的效果更加明顯。
3.2、通過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改進鉬酸銨試劑的配制方法
鉬酸銨「(NH4)2MoO4」是化學實驗教學中鑒定PO43-、HPO42-、H2PO42-的必用試劑。用鉬酸銨的氨水溶液法配制的試劑穩(wěn)定性較好,但由于MoO4-離子與玻璃中的SiO32-離子發(fā)生如下反應:SiO32-+12MoO4-+4NH3+22H+=(NH4)4「Si(Mo3O10)4」↑(黃)+11H2O,生成的硅鉬酸銨黃色沉淀,使試劑變黃,從而影響PO43-、HPO42-、H2PO42-的鑒定效果。現(xiàn)在我們在實驗準備中改用塑料制品來配制、儲藏和分裝試劑,同時,在氨水鉬酸銨溶液中加入能增加NH4+濃度的固體NH4NO3。具體步驟如下:
①、取134ɡ(NH4)2MoO4·4 H2O于500ml塑料燒杯中,加100ml H2O6mol·L-1氨水,水浴加熱并用塑料棒或竹棒攪拌使其加快溶解。
②、取120g NH4NO3加入上述溶液,待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釋至1000ml即得到0.56mol·L-1鉬酸銨試劑。
由于試劑配制的整個過程不接觸玻璃制品以及大量的NH4+的引人,既避免了SiO32-的侵害,又保證了鉬酸銨試劑能長期保存所需要的堿性環(huán)境。
四、結論
綜上所述,化學試劑配制方法的改進,不但保證了實驗效果,而且減少了化學藥品的用量;既節(jié)約了實驗教學的經費,又減少了很多溶液的交叉污染;既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對人體的傷害,又使實驗效果十分明顯。因此,在實驗準備和預試中能尋求一些更加合理、更加安全的實驗裝置和更好、更有效的試劑配制方法,是我們每一位實驗工作者和廣大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將繼續(xù)探索,總結經驗,使我們的實驗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義林:配制化學試劑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化學教學 1983(2)。
2、張瑛:談談常用化學試劑的配制與保管[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1)。
3、雷春華等:一些化學試劑的配制方法的改進[J],湖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