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基金號:(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項目標號:YWE-10-06-024)
摘 要:在俄羅斯詩歌史上,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人——俄國詩歌的太陽普希金。一首《我曾經(jīng)愛過您》更是家喻戶曉,成為他標志性的一首詩。本文就以這首詩為例解析普希金的愛情觀。
關(guān)鍵詞:普希金 愛情 無私
一、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xiàn)代俄國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xiàn)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普希金還創(chuàng)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領(lǐng)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是一位文學巨匠,除了詩歌以外,其他文學體裁他也很擅長。例如他曾寫過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作品《普加喬夫史》,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這些作品不僅在俄羅斯文學史上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還影響了很多中國人,可以說是享譽國內(nèi)外。
普希金在皇村中學學習期間,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結(jié)交了一些后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wèi)軍軍官,反對沙皇專治,追求自由。因此普希金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對農(nóng)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如《自 由 頌》(1817年);《致恰達耶夫》,(1818)年; 《鄉(xiāng)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創(chuàng)作了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
這些活動和作品引起了沙皇的極度不滿,普希金被流放了多次,在這期間他又寫成了許多著名的詩歌和作品。1837年普希金在一次陰謀布置的決斗中遇害。他的早逝使俄國進步文人曾經(jīng)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足見他在俄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二、文本分析
今天我們要解析的是普希金的一首廣為流傳的作品,名為《我曾經(jīng)愛過您》。
Я вас любил
Я вас любил: любовь еще, быть может,
我曾經(jīng)愛過您:愛情也許還在,
В душе моей угасла не совсем;
在我內(nèi)心愛情之火還未完全熄滅;
Но пусть она вас больше не тревожит;
但是讓它不再打攪您了;
Я не хочу печалить вас ничем.
我一點不想使您憂傷。
Я вас любил безмолвно, безнадежно,
我曾經(jīng)默默地,毫無希望地愛過您,
То робостью, то ревностью томим;
時而被羞愧,時而被嫉妒折磨;
Я вас любил так искренно, так нежно,
我曾經(jīng)愛過您那么真誠,那么溫柔,
Как дай вам Бог любимой быть другим.
愿上帝保佑您被別人所愛。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本詩的題目Я вас любил。在題目中вас這個單詞一下子就會引起我們的注意。熟悉俄語的人都會知道這一單詞只會用于關(guān)系疏遠的、正式的場合或者小輩對長輩的尊敬,很少用于關(guān)系親密的情侶之間。那詩人為何選用вас一詞來表達自己的愛呢?而且還用的是過去時形式?帶著這些疑惑我們來逐步解析一下整首詩。
第一行中前半句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我曾經(jīng)愛過您”,緊跟其后詩人使用冒號進行了解釋:“愛情,也許還在”。通過這一標點符號的使用,還有詩人對過去時態(tài)的運用,就不難看出詩人是在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那份愛的意境,似有似無,虛無縹緲,就如同愛情本身。
第二行在內(nèi)容上順接了第一行,繼續(xù)說明“愛情之火在我的內(nèi)心還未完全熄滅”。其中угасла一詞就形象的把愛情比喻為火焰,同時它存在于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可見這并非是膚淺的愛情,是值得珍藏的銘記的感情。
第三行詩人筆鋒一轉(zhuǎn),不再是沉浸在愛情的回憶中,而是強行把自己拉回現(xiàn)實,同時也是深深的告誡自己“但是讓它不再打攪您了”。緊隨其后的第四行在程度上又進一步加深這一情緒“我一點也不想使您憂傷”。在情感上明明是不舍和留戀,在行動上詩人卻要表現(xiàn)地那樣堅決,не хочу就足以強烈的表現(xiàn)這一主觀決定。為了自己的愛人不再憂傷,不再煩惱,詩人寧肯犧牲自我的情感,把自己逼入痛苦的掙扎中去。這看似無情的決定卻飽含了最細膩的情感,這是何等深沉的愛呢?
第五行很自然地解釋了那種掙扎,那種痛苦的原因。原來是“我曾經(jīng)默默地,毫無希望地愛著您”詩人對她的愛是默默的,因為不想使她煩憂,詩人毫無希望地愛著,明知沒有結(jié)果卻仍保有那份愛,這樣的愛情不夠深沉么?第六行то,то這一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運用就巧妙地加深了詩人的那份痛苦與掙扎:“時而被羞愧,時而被嫉妒折磨”。這樣的愛讓詩人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愛著也痛著,掙扎著也幸福著??墒悄菢拥那楦性娙藚s不想轉(zhuǎn)嫁給自己的愛人,只能獨自一人默默承擔著。我們似乎感受到了那份愛的重量,沉甸甸的,直逼心靈深處。
第七行詩人沒有繼續(xù)陷入情感的痛苦抉擇中去,而是再次闡明自己的情感是真誠的,是純潔的,“我曾經(jīng)愛過您那么真誠,那么溫柔”。因為詩人明白越是糾纏,內(nèi)心越是不舍,他不想自己的愛人受一絲的委屈,甘愿舍棄,甘愿沉浸在這純潔的美好的回憶里;接著第八行詩人的情感再次升華,“愿上帝保佑您被別人所愛”。這時的詩人是偉大的,他的愛不僅深沉而且偉大?!氨M管我不能得到您的愛可我希望您被別人所愛”,也許這正是此詩千百年來被別人喜愛的原因,因為這種愛無私,偉大。
除此之外,本詩在語言運用上也別具特色。此詩一直在使用否定形式的詞語,如не тревожит,безмолвно, безнадежно等等,一方面說明詩人在否定自己的情感,否定自己的態(tài)度,否定自己的不舍,但我們卻感受到了最強有力的心靈沖擊,越是否定,卻越是在乎,越是留戀。另一方面就恰好說明了詩人的那份掙扎,那份痛苦,從側(cè)面闡明詩人偉大的自我犧牲的愛情觀。本詩語言通俗易懂,如朋友聊天,娓娓道來,沁人心脾。
三、小結(jié)
正如詩人寫的那樣,愛一個人就應該希望她幸福,而不是使她煩憂,這樣的愛才是深沉的偉大的,這也正是詩人長于我們平常人的地方,普希金不愧為“俄國詩歌的太陽”。進而我們可以得知普希金愛情觀的一個側(cè)面,就是只有讓自己所愛的人幸福、快樂、無憂,自己才是幸福的。愛情永遠不是占有,只有真摯的愛才是最無私、最純潔的。
參考文獻:
1、張建華,任光宣: 俄羅斯文學名著選讀[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