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保護傘的存在使得打擊涉黑犯罪困難重重,為了真正有效的對黑社會犯罪進行打擊必須從根源上鏟除其保護傘,本文在重點介紹保護傘的實質和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徹底鏟除涉黑案件保護傘的對策建議,為新形勢下維護社會穩(wěn)定工作獻計獻策。
關鍵詞:黑社會 保護傘 反腐敗
涉黑犯罪是有組織犯罪的最高形態(tài),被聯(lián)合國大會宣稱為“世界三大犯罪災難之一”,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可見一斑。去年,在重慶打黑風暴中,多個涉黑犯罪團伙相繼落網(wǎng),特別是14個橫行多年的主要黑社會團伙已受到致命打擊。取得了打黑除惡重大階段性成果。
在打黑戰(zhàn)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的時刻,我們看到,同時落馬的還有我們政府公務人員甚至是一定位置上的領導人員,也正是這些涉案公務人員甚至領導干部為涉黑團伙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便利和保護,使得涉黑團伙變的愈發(fā)的猖獗和瘋狂。因此,鏟除保護傘的障礙已成為打黑的關鍵,換句話說,能不能打掉“保護傘”,除惡務盡,是檢驗打黑行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標志。
正是基于保護傘的重大危害性,本文在重點介紹保護傘的實質和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徹底鏟除涉黑案件保護傘的對策建議,以期望可以有效的遏制我國涉黑案件的發(fā)生和公務員腐敗的形成,為新時期的黨建工作獻計獻策。
一、涉黑犯罪保護傘的實質
我國刑法在規(guī)制涉黑犯罪的同時,在第294條的第四款又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包庇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或者縱容黑社會性質的組織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行為為包庇或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即涉黑保護傘犯罪問題。
所謂涉黑犯罪的保護傘,是指利用手中的權力,為涉黑犯罪活動予以庇護的政府公職人員。從“ 保護傘”的涵義上我們不難看出,“ 保護傘” 的實質是社會公共權力的異化。也就是說,當由人民授予并服務于社會的公共權力被私有化,用于滿足權力行使人的個人私欲而為黑惡勢力的違法犯罪活動提供“ 保護” 的時候,這些公共權力便異化了。這種公共權力的異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含義:
(一)社會行政管理權的出讓
政府的職能之一是對社會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權是一種神圣的憲法權力, 它由全體公民授予, 由政府公職人員專有行使。代表政府職能的行政管理權的專有性決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任何政府之外的社會組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除非經(jīng)法律、法規(guī)特別授權, 更別說黑惡勢力了。但是, 正是由于某些政府公職人員歪曲了行政管理權的本質,將其作為一種籌碼,一種可以換取個人私利的交易品,而交易的另一方正是黑惡勢力,這也就是“保護傘”得以形成的原因。畢竟“保護傘”的手中握有權利。當然,利用職務權力為個人謀取利益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公職人員的不作為, 不履行職務權力, 也可以是公職人員主動將職務權力出讓給黑惡勢力的作為方式。
(二)司法權的出讓
在我們的政府部門中有一類特殊的工作部門叫司法部門,包括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這些部門都是打擊、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的專門部門。國家法律賦予公安機關的刑事執(zhí)法權是公安機關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同樣的,國家還賦予了檢察機關以檢查公訴權,法院以審判權。這些特殊的權力都是防范、打擊涉黑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線, 如果這道防線出現(xiàn)了問題, 則黑惡勢力便會大行其道。而就是這樣一個有力的武器, 卻在司法機關中的一些個別人那里被尋租和出讓, 成為涉黑團伙長期存在的“ 保護傘”。司法權的出讓大大降低了黑惡勢力的犯罪成本,加速了黑惡勢力的做大做強,使得很多黑惡勢力可以長期稱霸一方,禍害百姓卻無人敢于問津。
二、涉黑犯罪保護傘的特點
(一)擁有一定的權力
擁有一定權力是保護傘的本質特征, 沒有一定的權力, 就不足以達到“保護”的目的, 也就無法形成“保護傘”。這一點非常好理解,所謂“保護傘”,就是為不法分子提供“保護”的,而提供“保護”需要能力,這能力就是權力。權力可大可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
在謝才萍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里,既有原渝北區(qū)公安分局黃泥派出所副所長郭勝、民警甘勇對其實施的直接的保護,也有原司法局局長文強的間接庇護。據(jù)報道,謝才萍大肆利用與文強的親戚關系,糾集社會閑散人員,有組織地進行開設賭場、非法拘禁等違法犯罪活動,逐漸形成了以她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在今年六月,謝才萍黑惡勢力團伙終于被掀翻,而與她同時被捕的還有很多為其提供過保護的官員。
(二)保護形式的多樣性
涉黑犯罪保護傘的保護形式有自我保護與外部保護兩種情況。
所謂自我保護, 主要是指公職人員本身就是黑惡勢力的成員乃至骨干,為了自身及團伙的利益,為自己及團伙尋求保護,謀求利益。當“保護傘”發(fā)展到這一層次的時候,就意味著涉黑犯罪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相當?shù)某潭取?/p>
所謂外部保護, 是指掌握一定權力的公職人員由于與黑惡勢力存在各種各樣的特殊關系, 對涉黑犯罪實施的保護。這種特殊的關系可以是親屬關系,朋友關系,公職人員因工作中或生活中犯錯誤被黑惡勢力抓住把柄而予以脅迫的關系等等。而縱觀涉黑案件,相互利用關系則是最主要的。即有些政府公職人員借用黑惡勢力為自己謀取個人利益, 而當黑惡勢力在進行犯罪活動時, 保護傘則為其大開“ 綠燈” 。因相互利用關系而形成的保護傘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變成一種與黑道的結盟形式。從目前的發(fā)展情況看,外部保護是在涉黑犯罪保護中的主要類型。
(三) 涉及的公職人員范圍廣
黑惡勢力的犯罪活動往往是多領域的,因而其需要多方面的“保護” ,這就導致涉黑保護傘的成員比較復雜,領導級別也有高有低。
從重慶打黑看,黑惡勢力幾乎滲透在政府的各個領域,而司法系統(tǒng)更是幾乎成為了黑惡勢力的自我防御系統(tǒng)。各種身份的保護傘可以為黑惡勢力提供多方面的“ 保護” 。保護之周全可見一斑。如何能快速而有效的遏制黑惡勢力,摧毀涉黑保護傘就成為了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也是我國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摧毀涉黑犯罪保護傘的建議
(一)打黑必須與反腐敗結合起來
筆者認為,打黑的關鍵在于有效解決腐敗問題,因此打黑必須與反腐敗結合起來共同治理。首先,在打黑除惡的同時, 要注意清理和打擊黨政內部特別是政法隊伍內部的腐敗分子,同時,給黨政隊伍的腐敗分子充當后臺的, 也要堅決依法懲處, 絕不手軟。只有首先清理我們公務人員隊伍中的敗類,才能排除一切干擾和阻礙,才能更好的促進打黑偵查的進程和力度。其次,要在平時多加強廉潔教育和宣傳,在源頭上遏制腐敗的滋生。加強對政府官員的管理和監(jiān)督,加強法制教育,一旦發(fā)現(xiàn)有腐敗,就立即嚴懲,予以警示。
打黑必須先反腐,只有反腐徹底,才能成功打黑。這就要求,我們的反腐敗斗爭必須持續(xù)的開展下去,不能只停留在打黑的層面和階段,公、檢、法與紀檢、監(jiān)察等部門應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形成打擊合力,否則,這些黑惡勢力被打掉還會有新的黑惡勢力生長出來。
(二)加強干部選舉程序的監(jiān)督
在國外, 黑社會分子直接參加競選,或通過“政治獻金”, 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參加競選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在我國,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情況,據(jù)查,黑惡勢力為了自身的生存發(fā)展,除了在政界尋找“ 保護傘”,拉攏政府公職人員之外, 還利用高層“保護傘”插手干部任用和基層政權建設,將自己的代理人通過所謂合法程序“選”進政府機關的領導層。甚至還有的黑惡勢力插手人大代表選舉,為自己戴上一頂“ 紅帽子”,進而掩護其違法犯罪活動。對此,完善干部使用制度、嚴密選舉程序是防止黑惡勢力向內部滲透的重要措施。
(三)加強公安、司法隊伍的建設
從全國公開報道的打黑除惡典型案例來看, 司法系統(tǒng)官員充當黑惡勢力“ 保護傘” 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轟動全國的“重慶打黑”案件中,文強并非一人,貪腐也非一處。目前,重慶公安系統(tǒng)已有20多位處級以上官員被掀翻,處理警員多達百人。
究其原因是由于涉黑性質犯罪往往是為了謀求經(jīng)濟利益而大量使用暴力犯罪的一種犯罪類型。在獲取大量的經(jīng)濟利益中,暴力打壓其他商戶成了最主要的手段,這時,司法系統(tǒng)的腐敗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保護。也就是說,只要他們拉攏了司法系統(tǒng)的官員,使得他們的暴力犯罪不被懲治或被控制,那么他們就可以繼續(xù)通過暴力手段脅迫打擊其他商販,達到獲取巨大經(jīng)濟利益的目的。
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重視公安司法部門在打黑斗爭中的重要地位。只有保持純潔的公安司法隊伍,才能夠死守最后一道防線,徹底擊垮涉黑團伙,還百姓一方平安的樂土。因此, 打黑除惡必須從公安司法隊伍建設抓起,從解決公安司法隊伍內部的腐敗問題抓起。
(四)發(fā)動、利用群眾的監(jiān)督力量
能不能跳出“保護傘”的保護圈打黑,實踐證明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就需要發(fā)動群眾的力量。一旦群眾監(jiān)督可以有效運用,黑惡勢力和他的保護傘就容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被摧毀;只有激發(fā)了群眾參與打黑專項斗爭的積極性,才能夠在最大范圍內獲取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給犯罪分子以最嚴厲的最迅速的打擊,才能取得打黑運動的成功。
只要是黑惡勢力, 就都有一個形成發(fā)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 只要公安司法機關能夠切實履行職責, 將黑惡團伙打早打??;只要我們的公務員隊伍做到清正廉明,不為黑惡勢力所用;我們的社會環(huán)境就會變得純潔干凈,我們的生活就會太平安樂,我們的國家也會變得和諧強大。而深挖“保護傘”、加大反腐敗的力度、鏟除黑惡勢力存在的基礎,是“打黑除惡”斗爭成敗的關鍵。因此,“打黑”必須先“打傘”,建立反腐打黑長效機制,堅持對黑惡勢力露頭就打原則,一定可以有效打擊黑惡勢力,還百姓安全和安心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涉黑犯罪保護傘問題探討》,李若菊,《吉林公安專科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第一期
2、《關于涉黑保護傘問題的探討》,俆健,《法制與社會》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