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旦日”到底應該理解為什么意思?我們可以從《戰(zhàn)國策》、《國語·吳語》、《韓非子·十過》、《漢書·哀帝紀》和《雛忌諷齊王納諫》等文章中分析并得出結論。
在先秦著作中,“明日”這一語詞,在同一篇章前后排比重復,乃是一種常用手法,不存在以“旦”代“明”的問題?!暗钡拇_切含義就是早晨。
關鍵詞:《鄒忌諷齊王納諫》 旦日 第二天 明日 早晨
近日職業(yè)學校課本上又講到了《戰(zhàn)國策》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是這樣的: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教了這幾年書,對照了許多遍的輔導資料,越來越發(fā)現,其中的 “旦日”解釋為“明日”,即“第二天”,有些不對勁。忍不住想把自己的理解談出來,供大家商討一番。
乍一看,這樣的解釋沒什么問題?!对娊洝防锩骘@示,“旦”是常用詞,注釋也明確地解釋為:“旦,明也?!薄对?8226;大雅#8226;板》:“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旦”與“明”相呼應,就是有力的確證?!稇?zhàn)國策》鮑彪注:“旦,明也?!钡拇_似乎有所依據。問題在于,僅依據“旦”即“明”,就將“旦日”斷為“明日”是否可信呢?對照原文,“朝”、“旦日”、“明日”、“暮”四個表示時間的詞匯順序排列比較,十分清楚,“旦日”明顯的有別于“明日”,兩者并不混同;若把“旦日”硬視為“明日”,這“旦日”就同后文的“明日”重復了。為什么原文不直接使用“明日”,而要用一個使人犯難的詞匯“旦日”來替代它呢?于是就有人認為,這是出于行文修辭的需要,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用“旦”代“明”,以免前后重復。
這么多的解釋,似乎都言之成理;實際上,卻難成立,經不起進一步深入推敲。
查《戰(zhàn)國策》一書,“明日”一詞,在同一篇章中先后重復出現,實屬常見?!肚囟罚骸懊魅展闹豢上?,因以宜陽之郭為墓。……明日鼓之,宜陽拔。”《楚二》:“發(fā)子良知明日,遭景里車五十乘,西索救于秦。”《趙一》:“明日復來見兌也。……明日復來,終日談而去?!比绱说鹊龋髌群蠖汲霈F兩個“明日”,并不排斥同一詞匯“明日”的前后排比重復。
不止《戰(zhàn)國策》一書如此,在其它先秦著作中,我們也可找到類似的事例?!肚f子#8226;應帝王》:“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明日,又與之見壺子。……明日,又與之見壺子?!魅眨峙c之見壺子。”……一連五個“明日”在同一篇章中重復排比?!秶Z#8226;吳語》:“明日,荀于軍?!魅?,……斬有罪者以徇?!贝祟惥淅┦凹词牵辛Φ刈C明,在先秦著作中,“明日”這一語詞,在同一篇章前后排比重復,乃是一種常用手法,不存在以“旦”代“明”的問題??梢?,把“旦曰”說成是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以“旦“代“明”,避免前后重復,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不可信的。
以“旦“代“明”,把“旦曰”釋為“明日”,問題便出在片面地強調了“旦”、“明”兩字的共同點,而嚴重地忽略了兩者的差異處。咱們再來看看它們的異同點。
“旦”代“明”在含義上,的確有共同點。眾所周知,“旦”字,是個指事字,“旦”,太陽擱在低平線上,表示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東方發(fā)白。光明來到了,天明了。就“旦”的含義講,的確包含有“明”意思,因此,說“旦,明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暗迸c“明”,都從“日”,它們的共同點是這樣,也僅限于此。“旦”,畢竟是旦;“明”畢竟是明;兩者畢竟是兩個詞,含義雖然相近,畢竟具有明顯的差異?!暗迸c“明”一個是指事字,一個則是會意字,兩者造字結構不同。“旦”,只包含一個“日”,而無月;“明”,則日、月雙全,這種字形上的差異,正反映著它們內涵的不同。古人也并不將“旦”、“明”兩字等同混用?!俄n非子#8226;十過》:“明旦,二主又朝而出。”“明”、 “旦”連用,分明兩者并不等同。對于“旦”、“明”這類語義相近的詞匯,我們不只要看到它們的“同”,還要細辨它們之間的“異”,方可避免出差錯。
“明”,光明。它的“明”、“亮”、“光”包含著日月光,即把白天和夜色都包含在其內。“明”與“日”組合一起成“明日”,表示一天過去了,第二天來到了?!懊魅铡奔吹诙?,未來的一天。
“旦”,則不然?!暗?,有“日”,無月,它的“明”、“光”、“亮”,是專指日光,與月亮不搭界。而且,“旦”下的一劃,也明確地劃定了界限,專指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即“旭日東升”這一特定時光?!暗钡拇_切含義就是早晨。古人常把“旦”、“夕”相對連用。《史記#8226;刺客列傳》:“以旦夕得甘撬以養(yǎng)親。“《漢書#8226;哀帝紀》:“旦夕奉問起居?!痹谙惹刂髦?,更多的是“旦”、“暮”相對連用?!盾髯?8226;效儒》:“旦暮積,謂之歲?!薄俄n非子#8226;十過》:“今旦暮將拔之?!钡鹊龋渲械摹暗?,表示早晨,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暗?,早晨;“日”,白天;“旦”與“日”組成“旦日”,表示一天的早晨,當天的早上,或即日上午。
古往今來的注釋家們片面強調了“旦”表示“天明”的含義,以致擴展到將“旦”、“明”等同,用“明”代“旦”,造成了把“旦日”(今早)誤解成“明天”的常識性錯誤?!暗┤铡辈⒉皇恰懊魅铡??!暗┤铡迸c“明日”,一個是“天明”,一個是“明天”,兩者含義清清楚楚,時間上相差一日之久,怎么能隨意混同呢?
明確了“旦曰”的確切含義,我們再讀《雛忌諷齊王納諫》,雛忌一早(朝)起床,照鏡子,問妻問妾;上午(旦日),接待來客;第二天(明日),見徐公登門。時間上多少順當緊湊,顯得多么自然協(xié)調啊?!暗┰弧北臼且粋€無關緊要的語詞,釋明其所含的確切語義,本應是小事一樁,無需多花筆墨,可是全因為這一詞匯出自名篇,對它的解釋,涉及到對千古名篇的正確理解和欣賞;而且,它正因為出自名篇,被大、中學語文教科書所采用,傳播極其廣泛,勢必要貽誤億萬讀者;特別是這一語詞,已被收入新編《辭?!?,“旦日”即“明日”這一常識性的錯誤,竟被作為舉世一致的千古定論肯定下來。如此以訛傳訛,不知要到哪年哪月,這就更增加了它的貽誤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