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黛玉和薛寶釵是《紅樓夢》中最重要的兩位女性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其他人物對釵、黛二人的稱呼規(guī)則并不一樣。對林黛玉的稱呼原則是姓加稱呼者的屬性關(guān)系,而對薛寶釵的稱呼是名字的第一個字加稱呼者的屬性關(guān)系。周汝昌先生曾對此問題提出過獨到見解,本文在探討周汝昌先生的觀點同時,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關(guān)鍵詞:釵黛 不同稱謂原則 原因
作者簡介:李飛,河北大學文學院09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紅樓夢》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兩個人在行為特點,言語思想,外在形態(tài)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代表了作者不同的意念寄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人物形象在對兩個人的稱呼方面,原則迥異。對黛玉的稱呼主要有大姑娘、林姑娘、林姐姐、林妹妹、林丫頭、顰兒等,對寶釵的稱呼則主要有寶姐姐、寶姑娘、寶丫頭、寶兒等。對黛玉的稱呼原則基本為姓加稱呼人的屬性關(guān)系,對寶釵的稱呼則基本為名字的第一個字加稱呼人屬性關(guān)系,兩者的巨大區(qū)別不是偶然為之,而是曹公的特意之筆。
一、周汝昌先生的滿漢說
周汝昌先生是最早注意這個問題的學者。他在《[紅樓]內(nèi)外續(xù)[紅樓]》和《紅學與滿學》兩部書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闡釋。周汝昌先生認為,這是由于滿漢稱呼上的不同所導致的。滿洲人是習慣于稱名而不稱姓的,比如書中的賈家人都是稱名,說明在現(xiàn)實生活中賈家是滿人。寶釵與湘云稱名不稱姓,說明她二人也是滿人,而黛玉稱姓,說明她是漢人。周先生的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國的漢文化傳統(tǒng)觀點認為,外人、平輩、晚輩直呼一個人名字的話,是對其侮辱,而《紅樓夢》一書中,奴才、丫鬟對主子直呼其名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在漢人文化中是不可能的。但是,滿族從女真后金時傳下的祖訓就是“滿漢不通婚”,這條規(guī)定執(zhí)行的非常嚴格,一直到光緒年間才放開。如果賈家是滿人,則賈敏必是滿人,那么他怎么能和漢人林如海結(jié)婚呢?另外,如果薛寶釵是滿人,那么其胞兄薛蟠也肯定是滿人,可是書中多用“薛大爺”“薛大呆子”等稱呼,并未稱其為“蟠大爺”。湘云也是一例,書中別人既稱其為“史大姑娘”也稱其為“云妹妹”,如果遵從漢滿說法的話,那么其民族則無法判定。可見,周先生的滿漢說雖然很有道理,但是未能圓滿解決這個問題。
二、與聲樂感無關(guān)與字的象征義有關(guān)
對釵、黛二人的稱呼和字的音樂感無關(guān)。清朝官話的平仄規(guī)律已和當代十分接近。書中對釵、黛二人最多的稱呼為“寶姐姐”和“林妹妹”,“寶姐姐”屬于連續(xù)三個仄聲,在聲音的美感上不如“薛姐姐”或“釵姐姐”?!皩殹弊衷跁杏懈毁F之意,書中對寶釵的描寫是“臉若銀盤,眼如水杏”,用“寶”字表現(xiàn)其雍容華貴、聰明乖滑最為恰當。黛玉之所以選擇“林”,正映其“木石前盟”的“木”,而且“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黛玉的詩詞學問是姐妹中最好的,正應(yīng)了其悲慘的命運,而一個“林”字把黛玉的多病瘦弱,清瀟逸然襯托得淋漓盡致。
三、是在家長的無形誤導下形成的,同時表現(xiàn)其本人與家族的關(guān)系
林黛玉在初進賈府時,賈母稱其“林姑娘”“你林妹妹”,這就如同下了圣旨,別人也都要按這個叫法,對應(yīng)稱呼。而寶釵是王夫人的外甥女,王夫人與薛姨媽的關(guān)系又非常的好,所以自然會叫寶釵親密些,如“寶丫頭”,那么其他人自然也會跟著稱呼。這樣的安排可以更好的顯示出賈府總體上持“釵近黛疏”的態(tài)度,更好的刻畫出釵、黛二人在賈府的處境。
同時,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一個姓氏可以代表一個家族。黛玉進賈府時,其生母賈敏已死,而林如海的正妻賈敏又只有這么一個女兒,所以黛玉可以代表的是“林姑爺”家的,所以以姓稱呼。而寶釵則不同,可以代表薛家的還有她哥哥薛蟠。另外,從親戚關(guān)系上講,寶釵是王夫人及鳳姐娘家的親戚,與史太君和賈府男性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初進賈府時,只是作為王夫人的外甥女,所以眾人稱其名。
四、中國傳統(tǒng)的習俗、儀禮所致
黛玉的“林”姓對賈府來說為外人,女子嫁出必須與娘家嚴格區(qū)別開來,故嫁出的子女稱娘家父母為“外公”“外婆”,娘家兄弟稱其子女為“外甥兒”“外甥女”,有的在口語上省去了“外”,只是親情導致的較為親近的稱呼,而不符合正規(guī)禮制。對于姻親關(guān)系的薛家客至賈府,血緣上疏之。正規(guī)叫法應(yīng)多加上一個“姻”字,如“姻母、姻姐”,一般也要帶上門姓,如薛王氏姻姨母,故叫薛姨媽就可以了,其子女也本應(yīng)帶上“薛”字,但這又顯得本無血親的關(guān)系更為生疏,于是多省去姓氏,這是為了顯得更親近之意。所以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戚為了有別于宗親一般叫得生遠些。
五、對應(yīng)寶玉的不同感情階段,反映出愛情婚姻的不同類型模式
黛玉的“林”和寶釵的“寶”分別對應(yīng)寶玉的前世和今生,“林”字反映出寶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兩人前世的感情也注定在今生有緣無分,難成眷屬?!皩殹弊址从吵鰧氂窈蛯氣O今世的金玉良緣,兩人的感情也注定是有分無緣,包辦婚姻,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史湘云,湘云一直被寶玉叫做“云妹妹”,我們是否可以從這條線索大膽推測湘云是寶玉的第三段感情對象,因為湘云的“湘”字中帶木,而湘云又有金麒麟可配通靈玉,她和寶玉是青梅竹馬,小時候和寶玉在青石上和合歡樹下玩過家家,所以湘云木石盟和金玉緣皆有,完全有可能是寶玉的最終情感歸宿。劉心武先生也曾推測過林黛玉死去后,寶玉娶了寶釵,但最后寶釵郁郁而終,賈家敗落,寶玉在外流浪。后在外幸巧遇史湘云,兩人患難中見面,結(jié)為夫妻,但最后史湘云也悲慘地死去,寶玉對人間徹底失望,又回到了天界。但值得注意的是,寶玉前兩段感情的時間跨度都是“一世”,據(jù)此推斷,他的第三段感情跨度也應(yīng)為“一世”,所以寶玉和湘云如果結(jié)合,應(yīng)是在天上,或人的下一世,湘云的“云”字透露出的信息很可能反映出寶玉和她的結(jié)合應(yīng)是在天上。所以,曹公有意安排“林”“寶”“云”三個稱呼,以對應(yīng)寶玉的前后三個情感婚姻階段。
參考文獻:
[1]周汝昌:《紅學與滿學》摘自《滿族研究》,1992
[2]周汝昌:《[紅樓]內(nèi)外續(xù)[紅樓]》,東方出版社,2005
[3]紅樓夢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64
[4]余富林:《紅樓夢鑒賞辭典》,格致出版社,2005
[5]李希凡、馮其庸:《紅樓夢大辭典》,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0
[6]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東方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