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督教自公元一世紀產(chǎn)生以來,其宗教觀及其賴以存在的宗教文獻《圣經(jīng)》對歐美的精神世界的影響長達兩千年。十九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簡·愛》亦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影響,同時作家在作品中表述了自己極富個性的見解。本文試圖從女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分析《簡·愛》中蘊含的宗教意識形態(tài)以及它對作品創(chuàng)作所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
關(guān)鍵詞:《圣經(jīng)》;人生經(jīng)歷;宗教意識形態(tài)
1、引言
基督教自公元一世紀產(chǎn)生以來,其宗教觀及其賴以存在的宗教文獻《圣經(jīng)》對歐美的精神世界的影響長達兩千年。在歐美文學(xué)的整個發(fā)展歷程中,無不受到基督教的影響,這種影響或貫穿于全篇之中,產(chǎn)生以圣經(jīng)故事為創(chuàng)作材料的圣經(jīng)文學(xué);或在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思想、語言文字等方面受到基督教宗教觀或《圣經(jīng)》的影響,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8226;勃朗特的代表作品《簡#8226;愛》亦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影響,同時作家在作品中表述了自己極富個性的見解。然而,基督教作為精神元素對人的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不可能獲得一致作用,反之,每個人對其也有著不同的理解。本人希望通過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揭示《簡#8226;愛》中蘊含的宗教意識形態(tài)以及它對作品創(chuàng)作所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
2、簡·愛的人生經(jīng)歷及其宗教意識形態(tài)
(1)蓋茲黑德府——人性的盲目
在蓋茲黑德府,幼小的簡#8226;愛是一個天生自然未經(jīng)基督教化的女孩,對于壓迫是本能的反抗。作為懲罰被關(guān)在紅屋子里的簡#8226;愛感受到“那個凄慘的下午,我的心靈是多么惶惑不安??!我是那么滿腦亂作一片。又滿心憤憤不平,然而這場內(nèi)心斗爭又是多么盲目無知??!”幼小簡#8226;愛的反抗來自于人性,這種自然的人性在基督新教中獲得部分的肯定,終而又否定了,兩者產(chǎn)生了矛盾?;叫陆痰男拍钍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正是這種信念促使夏洛蒂塑造和刻畫簡#8226;愛在蓋茲黑德府的童年時期的性格特征:當天賦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權(quán)力被無情的剝奪時,她抗議著滿口仁義道德而實際上違抗上帝意志的里德舅媽;當對里德舅媽無法抑制地憎恨時,她反抗及報復(fù)所產(chǎn)生的快感便有悖于基督教寬恕和容忍的精神,于是“事后的回味卻又澀又辣;給我一種喝了毒藥的感覺?!边@種反抗前的無助,反抗與基督教精神相悖,反抗后的自省,給簡#8226;愛帶來了迷惑,她如同一只迷途的羔羊,有天賦的靈性,但更需要神的指引,走向宗教精神的自我完善。
(2)勞渥德慈善學(xué)?!裥缘闹敢?/p>
在勞渥德學(xué)校的學(xué)習(xí)與生活。是簡向社會邁進的第一步,她的自然人性開始受到基督精神的感化,宗教意識獲得了啟蒙。在簡#8226;愛變化的過程中,出乎自然的為自由和不公正待遇而反抗的憤怒在兩位崇高圣潔的基督徒海倫#8226;彭斯和譚波爾小姐的感化影響下減弱。那顆騷動不安的靈魂得到了撫慰,在基督精神的圣光照耀下獲得了升華。
起初,當海倫因小事受到鞭罰,簡#8226;愛認為這是無法忍受的,她說“要是他用那個鞭揍我,我會從她手中奪過來,我會當著她的前把它折斷?!比欢悈s告之以《圣經(jīng)》中的以德報怨。告之以忍耐“既然無可避免,就非忍受不可,命中該你忍受的事,如果你說受不了,那是軟弱和愚蠢的”,簡#8226;愛驚異而無法理解這種信條,也無法理解和贊同她的寬容,然而她感覺到了海倫是“憑借一種我所看不見了的光來考察事物的?!?/p>
后來,在簡#8226;愛受到勃洛克赫斯特的誹謗和污辱時,她看到海倫眼中呼出的奇怪的光芒,而且明了那是高智慧和真正勇氣的流露,憑借著這圣光的支持,簡愛抑制住將要歇斯底里的發(fā)作,也正是這崇高圣光的引導(dǎo),簡#8226;愛一步步走出了非基督教精神的困沌。
最后,海倫的死,促使簡#8226;愛開始真正去思考理想天堂與地獄的真實含義,對人世間生命的短暫和死亡是通向幸福和命運之門有了進一步理解。未來的國度——天堂是個幸福的地方,人可以毫不擔心地把自己不朽的那部分交托上帝,在海倫的墓碑上,有這么一個拉丁文\"Resurgann\"意思為\"我將再生\",作者夏洛蒂賦予其深廣的象征意義:一方面指海倫崇高圣潔的基督精神不滅;另一方面,暗示著作為海倫的好朋友的簡#8226;愛將是這種精神再生的載體。
(3)桑菲爾德府——神性和人性的沖突
然而神性的指引只能使得一個人在精神上獲得提高,卻無法排除人的自然屬性。在簡#8226;愛的內(nèi)心深處,她呼喊著“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著自由,我甚至為自由作了祈禱?!弊非笕松腋?,敢于冒險的沖動重新在心中萌發(fā),簡#8226;愛稱之為“探求人生真諦”。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簡#8226;愛由小姑娘變成大姑娘,接受宗教神性的同時卻無法摒棄自由的人性——對自由、幸福的追求。隨著人物的成長,性格進一步地加深刻畫,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神性和人性開始產(chǎn)生沖突,最終卻又導(dǎo)向了統(tǒng)一。這正是夏洛蒂所要闡述的神性和人性和諧統(tǒng)一的宗教觀。在人性走向神性又從神性在人性中融合的整個過程中,兩者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沖突,在人性和神性方面都經(jīng)受著種種考驗。簡#8226;愛從勞渥德到桑菲爾德的過程,也是其接受宗教教育后自我完善自己宗教觀的過程。
簡#8226;愛來到桑菲爾德府,在生活上,她象一個基督教清教徒,羅切斯特對她的評價是“過的簡直是修女的生活,看來你對宗教儀式一定訓(xùn)練有素”。隨著簡#8226;愛與羅切斯特交往的不斷展開,他們之間的交談開始便是充滿了宗教冥想和宗教哲理對人生觀念的探索。感情發(fā)展以后,簡#8226;愛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了羅切斯特,然而她卻誤以為羅切斯特愛著英格拉姆小姐,她只有在心底愛戀著他了,并用充滿著基督精神的話來改變羅切斯特的生活,她說:“如果你知道有誰行為不當,受過痛苦,那么就勸他從高于他同類的地方去尋找力量來改過自新,尋求安慰治愈創(chuàng)傷吧?!彪S后,在簡#8226;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過程中,內(nèi)心激起的人性的激情與宗教觀念產(chǎn)生了劇烈的沖突。簡#8226;愛不是圣人,但她確確實實是一個基督徒。她在人性激情的驅(qū)策下,深深地愛著羅切斯特,也被羅切斯特深深地愛著。此時,忘卻了上帝的存在,在她心中只有羅切斯特。簡#8226;愛就此墮入了悖逆基督教的罪孽之中,即“摩西十戒”中的第二戒,崇拜偶像罪。正是因為簡#8226;愛自我感受到了罪惡、充滿了自責(zé),即證明基督教在其意識之中深深的烙印——她并沒有忘記上帝,而是忽視了上帝。接著,在教堂婚禮上的危機,幾乎使簡#8226;愛墮入了“重婚罪”(“摩西十戒”第七戒“遠辟淫事”)。此時,簡#8226;愛感覺到“大水淹沒了我的心靈;我陷人了深深的泥潭,我覺不到立足之處,我沉入了深水之中;洪水淹沒了我。”憑著對神的旨意的敬畏,宗教精神的支持,簡#8226;愛在痛苦和絕望之中、在靈與肉的抉擇上,決意出走,這再次顯示了宗教意識的巨大作用。
(4)出走到圣#8226;約翰家中——人性的畏懼、神性的偏執(zhí)
簡#8226;愛從桑菲爾德府出走,她的顛沛流離的受難歷程象征著上帝對其所犯下的罪的懲戒,在無人的莽莽荒原上,奔跑、摔倒甚至面對死神威脅的簡#8226;愛,從未放棄過對上帝的信賴,她堅信上帝的力量。呼求上帝的幫助,懇請上帝的指引。使她自己能夠走出無人的荒野,使心靈獲得救贖,脫離罪惡的泥潭,憑借對上帝的虔信,簡#8226;愛得到了救賦,被圣#8226;約翰一家收留。然而當宗教偏執(zhí)者圣#8226;約翰苦苦地纏著簡#8226;愛并向她求婚時,簡#8226;愛是無法理解和順從這種完全非人性的意志的,但在圣#8226;約翰施加的精神壓力下,她卻動搖了。這時,無助迷茫的簡#8226;愛再次祈助于上帝:“把路指給我,指給我吧?!碑敽?8226;愛對上帝的依賴完全的忘我時,一種幻覺、一種基督教神秘主義的表征產(chǎn)生了,她似乎聽見上帝指明道路,聽見羅切斯特在冥冥之中傳來決定命運的三聲呼喚。于是,簡#8226;愛回到了桑菲爾德府與羅切斯特順從上帝的安排走到了一起。
(5)回到桑菲爾德府——人性的恢復(fù)和神性融合
簡#8226;愛從出走到回歸的過程,既是人性的選擇又是神性的指引,她與羅切斯特在神旨的安排下,在神性的指引下,走到了一起,獲得符合人性的幸福?;氐缴7茽柕赂词侨诵詮?fù)歸和神性的融合。
3、結(jié)論
從簡#8226;愛的成長過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基督新教的意識貫穿全篇。作者夏洛蒂正是借助這個作品闡明了啟己的宗教觀念:人性與神性統(tǒng)一的宗教觀。既符合上帝的意志,又滿足了人性的需要。這一宗教觀念試圖在人性激情和宗教狂熱之中建立一條維護個人權(quán)利和尊嚴的中間地帶,在基督教宣揚神性的基礎(chǔ)上,宣揚自由、平等的個人思想,闡述上帝與人和解的人文主義精神,這一宗教觀念是符合新教精神的。
參考文獻:
[1]楊靜遠: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3。
[2]祝慶英:簡愛[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
[3]Ellen Moer. Literary Women: The Great Writer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4]林樹明:女性主義文學(xué)批評在中國。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