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個班主任,要用“師愛”感染學生心靈,用“母愛”溫暖學生心靈,用“友愛”同化學生心靈。讓師愛、母愛和友愛匯成一條小溪,涓涓流入學生心田,塑造一批又一批具有愛心和良好品質的人。
關鍵詞:師愛;母愛;友愛
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我一直把“為人師表”當作自己的座右銘,這個“表”體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魂。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要落實“表”這個字,就要付出“愛”,這個愛是對學生的愛,這個愛包含著師愛、母愛、和友愛。
一、用“師愛”感染學生心靈
教師的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yōu)秀學生偏愛,對后進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yōu)秀學生要嚴格要求,對后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首先應該做到愛孩子。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出生于干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后進生,均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我班今年新轉來一名外地生,已經18歲,和一群16歲的同學在一起,總覺得有些別扭,而且因為家庭狀況不好,學習成績不理想,更加顯得孤單。我感覺到適應環(huán)境,增加信心是她面臨的第一問題,所以我總在不經意之間給她一個鼓勵的目光。有一次在上學期間,她生病了,我想她父母在磚瓦廠工作,而兄弟姐妹有好幾個,平時一定不可能很好地照顧她,這個時候正是她最需要人來關心的時候,給了她一杯水,幫她量了體溫,想再聯系家長。因為她家在磚瓦廠里的臨時住處,根本談不上電話,于是,我專門找了磚瓦廠的電話,但電話打通后,她父母一下子又找不到,所以我只好先把他送到醫(yī)院……這一切她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第二天的日記上,她把我說成“見過的老師中最好的一個”,說得我有些飄飄然。經過這件事件以后,我發(fā)現她和我交流的東西多了。運動會上,她為班級贏得了兩項第一,博得了全班同學的認可。她也與班中的同學打成了一片。現在的她看見我總是笑瞇瞇的樣子,上課時也聽得認真多了,成績明顯上升。
“潤物細無聲”,學生的思想在我言行的影響下,在師愛的感召下發(fā)生了良性變化,良好的班風自然形成。
二、用“母愛”溫暖學生心靈
常言道“娘不嫌兒丑”,我總把自己班里的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去關心、愛護每一個人。喜歡聰明、聽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對那些智力、性格條件弱的孩子進行的關愛,我認為這才是人性中母愛的偉大。
有一年我接任初三年級班主任,班中有個女同學家庭條件很不好,而她母親又有些傻,所以她總是不主動和同學一起玩??粗@個才16歲的小姑娘臉上竟沒有那應有的天真和笑容,總是孤獨地作在教室后角落,我的心被刺痛了,一個孩子竟沒有歡樂的童年。我悄悄找來幾個女同學,給她們講道理,讓她們主動去找她說話,帶她一起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發(fā)現她沒有鋼筆,我就給她買筆,借個理由獎給她,學校開展“捐款助學”活動,為了不傷她自尊心,我悄悄為她補上一份。過了一段時間,她變了,頭發(fā)束高了,臉上開始有了笑容,學習也主動了。
這些孩子,他們的心靈更需要我們去呵護,我總會用這縷“母愛”的陽光去照亮學生的心靈,使我們的班集體總是保持團結向上的精神。
三、用“友愛”同化學生心靈
每接手一個班級,發(fā)現班級中總有一些學困生,對他們的轉化,僅有愛心是不夠的,它還需要細致入微的耐心和堅持不懈的恒心才能取得成效。因為學困生也有上進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進步過程中往往經受不住外界不良的影響而出現反復。而班主任對學困生在前進的過程中出現的反復,要以最大的耐心和冷靜來幫他們分析原因,鼓勵他們繼續(xù)進步,同時依靠班集體的力量及家長的配合進行轉化工作。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名學困生,他有許多壞習慣,抽煙、喝酒、亂花錢,因打架、曠課受到學校的處分,有因其他原因轉到我們班。前任班主任和家長都對他和嚴厲,但效果不佳。怎么去幫助他呢?經過了解,知道他愛好很廣泛,是個多才多藝的學生,尤其籃球打得特別好。我想到了教育學上的德育原則: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利用其優(yōu)勢克服缺點。首先我承諾和他做朋友,鼓勵他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多為班級做貢獻;然后指出他的缺點,并告訴他任由他這些缺點發(fā)展下去會繼續(xù)違反校紀校規(guī),再嚴重點的話就只能退學這條路,甚至會影響到自己將來的命運。在實際工作中,去安排他做了體育委員,帶領班級參加運動會、籃球等比賽,他的工作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和他家長密切聯系,共同監(jiān)督他。同時,我還找到班長和學習委員,讓他們多和他接近,和他做朋友,幫助他、督促他的學習。在幫助他轉化的過程中,由于外界的一些誘惑和他自身的不足,他總是時好時壞。面對他的反復,我從沒有放棄過。當他表現好時,我及時地表揚他;當他表現不好時,我耐心地鼓勵他克服缺點、樹立自信。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他有了顯著的進步: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門門考試及格了;打架、曠課現象沒有了;抽煙喝酒和亂花錢現象也逐漸減少了。通過這一學生的轉化,我感悟到,幫助學生改變缺點需教師的長期努力,要反復、細致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用教師的耐心和恒心促其形成堅強的意志,才能使學生的毛病標本兼治。
還記得伊索寓言中太陽和風爭論哪個更強壯的結果嗎?“溫和與友善永遠強過激烈狂暴”。我就是用我的情感去點燃學生的情感,在我的情感感染和管理下,培養(yǎng)出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讓師愛、母愛和友愛匯成一條小溪,涓涓流入學生心田,塑造一批又一批具有愛心和良好品質的人,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人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