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白在其詩歌中運用了大量的水意象,既有千姿百態(tài)的寫實描繪,也有加入自我體驗的情感抒發(fā),用以表達時間意識、離情別緒和憂郁情結(jié)。
關鍵詞:水意象;靜態(tài);動態(tài);時間;離別;憂郁
作者簡介:周大田(1974—),男,廣東湛江人,佛山廣播電視大學講師。
李白一生四海為家,縱情山水。絢麗的自然風光,對李白壯浪縱恣、清新飄逸、氣象博大、想象神奇的浪漫主義詩風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在大量的寫“水”詩句中,他不僅對其千“姿”百“態(tài)”進行了客觀描繪,還為其賦予了的強烈地自我感情,極具感染力??v觀其作品,我們可以歸結(jié)為詩意描寫和借水抒情兩大類。
一、詩意描寫
在對水的實態(tài)描寫當中,他非常傳神的對水的靜與動進行了描繪。
1.靜態(tài)描寫
李白寫水之明凈極為傳神,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悠閑、淡泊、自由的隱逸之樂。先來看兩首《秋浦歌》: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衣。(《秋浦歌》其八)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前者描繪水車嶺的奇險與溪水的清澈,后者描寫的則是平天湖的明凈和作者的愜意。再如:
紺殿橫江上,青山落鏡中。岸回沙不盡,日映水成空。(《流夜郎至江夏》)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在這里,水平如鏡,靜穆空明,遠離塵世的喧囂,沒有功名的計較。而詩人的心靈也如清水朗月般純凈清空,一切都顯得那么平靜和諧。
2.動態(tài)描寫
李白所描寫的動態(tài)水,溫柔秀美 如“青溪勝桐廬,水木有佳色?!保ā缎乔嘞罚恍蹅テ纣惾纭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保ā锻麖]山瀑布》其二);肆虐狂暴如“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將進酒》)。那咆哮奔騰的黃河水,在李白的筆下,更加氣勢恢宏,勢不可擋?!懊恳粋€讀到這樣詩句的人,就都會感染到他要沖破一切束縛的力量?!保指?/p>
甚至,明媚秀麗的長江水在其筆下也是那般波浪滔天、雄偉壯觀。且看《橫江詞六首》其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此刻,我們仿佛看到海潮洶涌澎湃地涌過天門山,猶如白浪劈山。陣陣的轟鳴的波濤,令人驚心動魄。
二、借水抒情
李白在寫“水”時,既唯美的描繪了它的客觀形態(tài),又注入了個人博大的宇宙感、強烈的現(xiàn)實感和真切的失落感。這些,在他的時間意識、離情別緒和憂郁情結(jié)中得到了表現(xiàn)。
1.時間意識
流水象征時間的流逝,如孔子所喟嘆的“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李白仕途的挫折令他倍感人生如水去無還。因此,他常借流水傷懷。
朝為斷腸花,暮為東流水。前水復后水,古今相續(xù)流。(《古風之十五》)
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古風之十六》)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問月》)
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時不我待、老之將至,卻未能實現(xiàn)“寰區(qū)大定,??h清一”遠大理想的惆悵和痛苦。
2.離情別緒
在離別詩歌中,“水”是最常見的情感喻體。李白也大量借用“水”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例如:
流水無情去, 征帆逐吹開。相看不忍別, 更進手中杯。(《送殷淑三首》其二)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相思無日夜,浩蕩若流波(《寄遠》其六)
黃河若不斷,白首長相思。(《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能巧妙的運用空間的概念來表達情感的深遠綿長。例如,用水的深度來比喻感情的深度。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桃花潭水縱使“深千尺”, 也比不上友情的深厚。而水的長度同樣可以比喻感情的長度。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送別》)
這里將抽象的“別意”具體化,“兼用擬人、比喻、對比、設問等手法,構思新穎奇特,借滔滔不絕的大江流水來傾吐自己的真摯感情,親切而且深情,有強烈的感染力?!?張海鷗)
3.憂郁情結(jié)
在李白的思想深處,一直絞結(jié)著道家的出世和儒家的入世兩種情結(jié),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現(xiàn)實始終存在著其不可逾越的錯位。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束縛,使得詩人選擇用不羈的詩情和生命的張力,來表達憂郁、悲憤的情結(jié)。
功名富貴若長在, 漢水亦應西北流。(《江上吟》)
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其一)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叔書云》)
特別是最后一句,詩人內(nèi)心的失意和久久累積的憂郁情結(jié),在這里做了一次宣泄。唐汝詢《唐詩解》卷十三:“此厭世多艱,思棲逸也。言往日不返,來日多憂,盍乘此秋色登樓以相酣暢乎?……然不得近君,是以愁不能忘。而以抽刀斷水起興,因言人生既不稱意,便當適志扁舟,何棲棲仕宦為也?”這里的“水”,已經(jīng)完全被轉(zhuǎn)換成愁緒和悲情的象征物了。
通過品嘗李白詩歌中水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悲哀、憤怒以及欣慰、憂傷,我們真切感受到李白這種矛盾與交戰(zhàn)的心態(tài)。他積極向上的入世態(tài)度,使他寄情江河湖海之間,奔騰寰區(qū)宇宙之中,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通過對這些詩歌中水意象的品讀,我們看到了詩人對自然界的美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把握自然景物最本質(zhì)的特征,還可以體會到詩人能將自己的情感以至整個身心都完全融入自然,達到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極大地拓展了詩歌的審美內(nèi)涵和意蘊,提升了詩歌的藝術品格。
參考文獻:
[1] 張海鷗:唐名家詩導讀,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90-91。
[2] 林庚:詩人李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5。
[3] 孫玉太:略論李白詩中的黃河意象,濟南大學學報,2003,(4),49-53。
[4] 楊潔梅:淺析李白詩水意象的審美境界,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3,(9)。27-31。
[5] 鄭 曉:從“水”“月”意象中看李白的主體創(chuàng)造心態(tài),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2)。46-47
[6] 嚴云受:略說詩詞中的水意象,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3,(1),22-26。
[7] 梁德林:古代詩歌中的水意象,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3,(4),61-65。
[8] 殷春梅:李白筆下的皖江風情,中國李白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