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誓死戰(zhàn)斗前所作的絕命詞。這首詩雖短小,卻彰顯著舉世無雙的英雄氣概、蘊含著不可多得的千古柔情。既顯示了罕見的自信,又透露出無盡的愁緒。本文力求從項羽在《垓下歌》申突顯的英雄氣概與千古柔情方面入手,探討項羽人格魅力及其人生價值,以求從較高層面對項羽這一人物進行把握。
關(guān)鍵詞:項羽 英雄氣概 千古柔情 虞姬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2-0030-01
“一位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滅秦功臣,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千古義士,一位面臨烏江絕境毅然自刎而絕不肯茍且偷生的壯士,一位被中國老百姓兩千年來不以成敗評價的歷史人物,一位襟懷坦蕩失敗得令人扼腕嘆息的本色英雄,一位中國藝術(shù)史上不朽的藝術(shù)典型”。這就是項羽。項羽在作這首詩時是被漢軍包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彈盡糧絕,四面楚歌,項羽自知敗局已定;作詩之后,他率領(lǐng)二十八名騎士與漢軍進行殊死搏斗,卻最終因寡不敵眾,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詩歌的第一句“力拔山兮氣蓋世”氣勢雄壯,猛然在我們面前樹立了一個高大魁梧的英雄形象。《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籍日:‘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Z倔強。而說書、劍處又有層折,見劍雖差勝于書。而意猶未厭也。如聞其聲?!表椨鹨幌盗械难哉Z,行為讓人不覺意識到項羽從骨子里透出的那種震懾他人的豪邁之氣,讓人為少時的項羽語出驚人而感嘆不已。明人茅坤用兩個“最”評價巨鹿之戰(zhàn):項羽最得意之戰(zhàn),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巨鹿之戰(zhàn)是項羽軍事生涯的巔峰,這一戰(zhàn)將項羽的事業(yè)推上了他前所未有高度,他用自己的英雄氣概力挽狂瀾,稱霸一方。
鴻門宴可謂是項羽政治生涯的又一重大轉(zhuǎn)折,“鴻門宴士項羽兵I臨咸陽時與劉邦的初次較量,暴露了他缺乏遠見的弱點,失去了消滅劉邦的一次大好機會,是他的事業(yè)走向衰落的預(yù)兆,同時也顯示了他作為大英雄不屑于暗算人的磊落胸懷”。盡管劉邦用自己的陰險狡詐戰(zhàn)勝了項羽的光明磊落,但項羽卻用自己的英雄本色征服了后世的子子孫孫。彭城之戰(zhàn)是項羽繼巨鹿之戰(zhàn)后的又一次重大勝利。漢二年(前205)四月,劉邦利用項羽平定齊地叛亂陷入山東戰(zhàn)場的機會,率領(lǐng)五十六萬大軍打到西楚都城彭城。劉邦此行是想一舉粉碎項羽的老巢。項羽得知后,立即帶領(lǐng)三萬精銳騎兵,繞過劉邦重點設(shè)防的彭城東面和北面,插到彭城之西的蕭縣(今安徽省蕭縣),對彭城的劉邦發(fā)起突然襲擊。這一戰(zhàn),可謂是“閃電戰(zhàn)”。楚軍“殺漢卒十余萬人”,還有“漢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芭沓侵畱?zhàn)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之一,名氣很大”。彭城之戰(zhàn)的勝利,歸根結(jié)底,是項羽卓越的軍事才能與非凡的英雄氣概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楚漢戰(zhàn)爭中,有一次“項王三令壯士出挑戰(zhàn),漢有善騎射者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樓煩欲射之,項王嗔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遂走還入壁,不敢復(fù)出。”“運用三‘不敢’字,極易形容,”項羽超凡的才氣與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威震天下,舉世無雙。
然而。在“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這兩句時,卻將雄偉之勢驟降,表現(xiàn)出一種安知天命的態(tài)度。騅,這里是指項羽那匹烏騅馬。烏騅馬是他心愛的坐騎,這匹馬四蹄粗壯端正,奔跑起來猶如風馳電掣,說他日行干里,夜行八百,一點也不過分。項羽到烏江只剩下他一個人時。烏江亭長欲載他渡河,而項羽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河。項羽這種本色英雄形象深深地鐫刻在了史冊上。他博得了后人無限同情與景仰——“何以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與劉邦為了逃命而把親生兒女推下車的殘酷無情相比,項羽無疑是一個富于人性和人情的偉丈夫、硬漢子。
注定的失敗,毫無懸念,項羽心無所掛,唯一讓他憂慮的便是他深愛的虞姬。項羽不愿與虞姬分離,更不愿她被劉邦這樣的好色之徒凌虐。在垓下,項羽懷著無限的哀傷唱出了“虞姬虞姬奈若何!”此中包含著何等深沉的、刻骨銘心的愛!作為一位眾望所歸,叱咤風云的義軍領(lǐng)袖,其強弩之末竟然無計可施,而且連自己的愛妃也保護不了,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悲哀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生還。”當年,他所向無敵,威震天下,而如今。兵敗如山倒,到最后只有二十八騎相隨。面對失敗又“不肯過江東”的項羽當然只有死路一條,面對虞姬也只能是“奈若何”了。英雄征戰(zhàn)沙場,固然值得敬仰。但英雄之淚,更不可等閑視之。項羽的淚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后人讀到此莫不感慨萬分。
懷揣千古柔情的英雄,他雖敗猶榮。虞姬對項羽的愛,更是來得猛烈。據(jù)說,項羽唱完《垓下歌》后,虞姬當時也有和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闭f罷,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花綻放成鋒刃的冷光。鮮紅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壯士掩面,烏騅悲鳴。傳說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人們在歷數(shù)歷史上的“紅顏禍水”之時,從來沒有提過虞姬,這是對虞姬最好的評價,也是對項羽與虞姬愛情歷程最高的贊揚。古往今來,項羽與虞姬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的何止千千萬萬。“霸王別姬”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婦孺皆知,凄美的愛情,博得了大眾對于他們愛隋的無限尊崇與歌頌。
雖然,項羽在和劉邦爭天下的戰(zhàn)爭中失敗了,但他的英雄氣概與千古柔情至今仍讓人割舍不下。他的人生勝得漂亮,敗得悲壯,愛得忠貞堅韌,恨得坦率直白,猶如剛烈的鐵樹上開放著情意綿綿的花朵一般。他是英雄,更是成功者。他的英雄氣概與千古柔情將永遠屹立在歷史的高山上,供后人瞻仰、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