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公度,字師憲,南宋著名文學(xué)家。宋高宗紹興八年中狀元,官至考功員外郎。有《知稼翁集》傳世。本文首次以黃公度一生的行實(shí)為線索,將宜秋館刊本《莆陽知稼翁吏集》所錄詩文進(jìn)行系年,有利于對(duì)其進(jìn)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把握。
關(guān)鍵詞:黃公度 行實(shí) 詩文系年
[中圖分類號(hào)]:12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shí)碼]:A [文章編號(hào)]:1002-2139(2010)-12-0226-02
黃公度,字師憲,南宋著名文學(xué)家?!吨谖涛募肪矶恕逗檫~序》稱其詩:“發(fā)越沉郁,精深而不浮于巧?!标愅㈧獭栋子挲S詞話》卷一謂其詞:“氣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詞理亦勝?!本翘撡?。今以其行實(shí)為線索,將宜秋館刊本《莆陽知稼翁文集》所錄詩文進(jìn)行系年,使其仕履之情狀及主要作品之年代稍有廓清。
宋徽宗大觀三年己丑(1109年)一歲
林大鼐《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墓志銘》:“(紹興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卒于位,年四十八?!庇山B興二十六年上溯四十八年,則公度生于是年。
黃公度,字師憲,號(hào)知稼翁。
《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墓志銘》:“公姓黃,諱公度,字師憲。”
黃公度長(zhǎng)子黃沃所作《知稼翁集跋》;“先君在時(shí),號(hào)知稼翁?!?/p>
莆田東里人。
龔茂良《宋左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行狀》:“世為興化軍莆田人?!庇帧吨乜d化府志》:“東里人?!?/p>
八世祖為唐御史黃滔。曾祖陟,祖邈。
《重刊興化府志》:“唐御史滔八世孫。”又《宋左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行狀》:
“祖邈,以中奉公贈(zèng)朝請(qǐng)郎。曾祖陟,晦德不仕?!?/p>
父靜,政和二年,以上舍登第,終提舉西京路鹽事,卒贈(zèng)中奉大夫。母鄭氏。
《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墓志銘》:“皇考靜,政和初起家,試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終左朝奉郎、提舉京畿京西路茶鹽事,以公貴,贈(zèng)中奉大夫……母鄭氏,宣德郎永中之女。”
《八閩通志》卷五十三:“二十七年丁丑,王十朋榜。黃庚,公度之弟。從事郎,惠州推官。”
妻方氏。
《宋左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行狀》:“娶方氏,左朝奉郎符之女?!?/p>
子男五人:沃、泮、洧、洙、南僧;女三人。
《宋左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行狀》:“男五人,沃、泮、洧、洙,皆力學(xué),能世,其家。沃嘗舉進(jìn)士,南僧尚幼。女三人?!?/p>
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1112年)四歲
正月,黃靜登第,授秘書省正字。
《宋會(huì)要輯稿》:“政和二年正月八日,以翰林學(xué)士蔡薤知貢舉,……合格奏名進(jìn)士七百一十三人?!庇至执筘尽端紊袝脊T外郎黃公墓志銘》:“皇考靜,政和初起家,試秘書省正字?!?/p>
宋徽宗宣和五年癸卯(1123年)十五歲
公度讀書雁陣山。
《莆陽知稼翁文集》卷八《上陳尚書》:“某束發(fā)讀書?!庇帧陡=ń鹗o(jì)》:“登瀛閣石刻,在莆田,紹興八年:宋紹興八年,高宗皇帝御書三大字,賜狀元黃公度讀書處。”據(jù)《莆田市志》:“雁陣宮……位于涵江區(qū)三江口鎮(zhèn)鰲山村雁陣山上……宮中尚存宋高宗御書‘登瀛閣’的刻石一通。”
高宗紹興五年乙卯(1135年)二十七歲
公度初次應(yīng)舉,落第。
洪邁《夷堅(jiān)志·戊卷九》;“師憲初發(fā)鄉(xiāng)舉時(shí),以紹興五年試南宮”。又云:“是歲本中優(yōu)選,以誤用韻,榜罷?!?/p>
宋高宗紹興七年丁巳(1137年)二十九歲
秋,公度通過發(fā)解試考試。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一三載:“祖宗舊制,諸路州軍科場(chǎng),并以八月五日鎖院,惟福建去京師地遠(yuǎn),先期用七月。”
宋高宗紹興八年戊午(1138年)三十歲
四月,公度在行都建康,參加禮部主持的進(jìn)士考試,作《省試天子以德為車賦》。
據(jù)《宋會(huì)要輯稿·選舉》:“四月二十七日,以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朱震知貢舉,給事中張致遠(yuǎn)、起居舍人勾龍如淵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jìn)士黃公度已下二百一十二人?!庇帜纤瘟_?!秾殤c四明志》卷十:“紹興八年,黃公度榜省試:天子以德為車賦,談笑卻秦軍詩,六藝折中夫子論?!?/p>
六月,廷對(duì),以公度為狀元,陳俊卿次之。
《宋史·高宗本紀(jì)》:“(六月)壬申,賜禮部進(jìn)士黃公度以下三百九十五人及第、出身?!?/p>
授左承事郎、簽書平海軍節(jié)度判官。
黃沃《宋尚書郎塘銘》:“起家左承事郎、簽書平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事?!?/p>
秋,在興化軍。作《賀孫使君》《陪孫使君宴歸路口占呈應(yīng)求宋永二兄》。
據(jù)《賀孫使君》題下小注,孫使君為孫藎。按《福建通志》:“孫藎,紹興八年知(興化軍)?!?/p>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辜酉(1141年)三十三歲
在平海軍節(jié)度判官任。七月,汪藻知泉州。《新安志》卷九“汪藻,顯謨閣學(xué)士、左太中大夫。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移知泉州?!?/p>
宋高宗紹興十=年壬戌(1142年)三十四歲
在平海軍節(jié)度判官任。
四月,作《陳晉江以壬戌四月上浣宴同僚于二公亭》《越十日陪使君汪內(nèi)翰復(fù)來》。
汪內(nèi)翰即汪藻,十一年汪藻知泉州。
秋,作《聞太母還輿喜極成歌》。
據(jù)《宋史》,靖康之難時(shí),與徽、欽二宗及六宮后妃、皇族等人同時(shí)被金人遷往北方。紹興十二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xù)。夏四月丁卯,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同年八月十馀輛牛車到達(dá)臨安。
中秋,沿檄南安,作《壬戌中秋沿檄行縣與龔實(shí)之同宿于琴泉軒》。
作《陪實(shí)之登姜峰絕頂鐫石》。
《福建金石紀(jì)》;“黃公度詩刻,在南安……黃公度、龔茂良紹興壬戌同游?!?/p>
宋高宗紹興十三年癸亥(1143年)三十五歲
春,作《送汪內(nèi)相移鎮(zhèn)宣城》。
按《晉江縣志》:“汪藻,紹興十一年任,十三年。移知宣州?!?/p>
三月,作《送鄭察推叔友罷官之潮陽二首》。夏,作《再別鄭叔友兼寄方次云》。
鄭叔友即鄭厚,莆田人,鄭樵之從兄。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八:“(紹興十三年)三月,左從事郎、廣南鹽事司干辦公事鄭厚罷?!?/p>
閏四月,作《代賀冊(cè)皇后表》。
《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十六:“閏四月,己丑,立貴妃吳氏為皇后?!?/p>
秋,作《癸亥秋行縣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歸歟之興戲用壁間韻以盟泉石》、《賀呂守》。
冬。作《跋林裒世子字就》。
文日:“紹興癸亥長(zhǎng)至日,讀溫彥基所為《褒世五子字說》,因書?!眲t該文作于是年冬。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甲子(1144年)三十六歲
四月。呂用中調(diào)離泉州,作《別昌守三首》。
《會(huì)稽續(xù)志》卷二18頁:“吳序賓,紹興十四年四月與知泉州呂用中兩易。呂用中,紹興十四年八月以右奉議郎、直秘閣到任,十五年五月富祠。”
冬,赴臨安任職,作詞《青玉案》(鄰雞不管離懷苦),詩《題分水嶺兩絕》、《題崇安驛》。
宋高索紹興十五年乙丑(1145年)三十七歲
正月,在臨安。作一《進(jìn)元會(huì)詩》。
正月任秘書省正字,作《謝館職》,十一月罷。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五十三:“(紹興十五年)春正月,乙卵,左宣教郎黃公度為秘書省正字?!本硪话傥迨模骸?紹興十五年)十有一月,己酉,秘書省正字黃公度罷?!?/p>
罷為主管臺(tái)州崇道觀,作《謝宮祠》。
《宋左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行狀》:“罷為主管臺(tái)州崇道觀?!?/p>
宋高宗紹興十六年丙寅c1146年三十八歲
春末離臨安,作詞《好事近》(湖上送殘春)。
冬,在莆田,作《送汪守懷忠序》。
宋高采紹興十八年戊辰(1148年)四十歲
四月,作《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廣東憲十絕》。
公美為方廷實(shí),公度表兄,莆田人。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七;。紹興十有八年,夏四月,直徽猷閣方廷實(shí)提點(diǎn)廣南東路刑獄公事?!?/p>
宋高宗紹興十九年己巳(1140年)四十一歲
九月。作《已巳九日陪陸使君宴飲共樂臺(tái)和莊粹韻》。
陸使君為陸渙,《福建通志》載:“(陸渙)紹興十八年以朝奉大夫知(興化軍)?!惫矘放_(tái)在興化府莆田縣,
《福建通志》卷六十二:“共樂臺(tái),在府治后山巔,郡中登眺勝處也。”
差通判肇慶府,作《謝授肇慶停》、《將赴高要官守書懷》。
道光六年刊本《高要縣志》卷十八:“(黃公度)十九年通判肇慶府,攝南恩州。”
權(quán)南恩守,作《權(quán)南恩謝諸司》。
據(jù)《莆陽知稼翁文集》卷十一《權(quán)南恩謁夫子廟》:“某不佞,以天子之命監(jiān)郡高要,越期月,部使者眷恩平缺守,檄某攝承?!?/p>
宋高宗紹興=十年庚午(1150年)四十二歲
作《三瑞堂》贈(zèng)陸渙。
據(jù)《福建通志》卷六十二“(莆田縣)三瑞堂,在府城內(nèi),宋天圣六年郡守李余慶建。紹興二十年,有五色雀集于廳事榕樹上,芝草產(chǎn)圃,麥秀兩岐,知軍陸渙膀?yàn)槿鹛?。?/p>
秋,作《庚午秋觀進(jìn)士入試》。
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辛未c1161年)四十三歲
五月,作《興化軍重建軍學(xué)記》。
文日:“紹興十有九年。永嘉徐君士龍,來居師席。始至,慨然欲改作?!悦髂甓辉率际?,閱月六告成?!睋?jù)此,興化軍軍學(xué)紹興二十年冬重建,二十一年五月告成。
秋,作‘潁川太夫人卓氏行狀》。
卓氏為陳俊卿母,文曰:“紹興二十年十月,奉板輿自南邸還里。夫人以十一月十六日終于正寢……將以二十一年九月某日,葬于某里某山之某原?!?/p>
傅霧知南恩州,公度離任。
道光二年刻本《廣東通志》卷二百三十九:“傅霧,紹興二十一年權(quán)知南恩州?!?/p>
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壬申(1162年)四十四歲
三月,作《賀林諫議梅卿》。
林諫議梅卿為林大鼐,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三:“(紹興二十二年)三月癸酉……殿中侍御史林大鼐,試右諫議大夫?!?/p>
秋,作《次韻林梅卿尚書新塘之什》。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六十三:“(紹興二十二年)九月己未,右諫議大夫林大鼐,試?yán)舨可袝约媸套x。”卷一百六十四:“(紹興二十三年)二月己巳,吏部尚書林大鼐罷?!?/p>
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癸酉(1153年)四十五歲
作《春日書懷》。
詩云;“便須火急營春事,九十韻光一半休?!?/p>
本年,公曾往廣州,作《題師吳堂》。
據(jù)洪適《盤洲文集》卷三十一《師吳堂記》,師吳堂本年五月建成。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甲廢(1164年)四十六歲
正月,在肇慶,作《題七星巖》。
《廣東金石紀(jì)》載此詩石刻:“壺山黃公度師憲,紹興甲戊,正月上瀚題?!?/p>
七月,作《賀方帥務(wù)德移福州》。
方帥務(wù)德為方滋,據(jù)《三山志》:“(紹興)二十四年七月,方滋以右朝奉大夫、直敷文閣知(福州)?!?/p>
九月,作《滿庭芳》。
詞題下小注:“高要太守章元振,重九日為生朝。公以此詞賀之,并序?!?/p>
《宋史翼》卷二十《章元振傳》:“知潮州,改知肇慶府。以治行聞。”
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乙亥(1165年)四十七歲
三月,作《賀章鹽》。
章鹽為章元振,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八:“(紹興二十五年三月)庚午,左朝請(qǐng)大夫、知肇慶府章元振提舉廣南東路常平茶事?!?/p>
作《賀陸漳州》。
詩下小注“渙”,據(jù)《漳州府志》:“陸渙,紹興二十五年以右朝請(qǐng)大夫任?!?/p>
十月,秦檜死。十一月,朝廷召公度進(jìn)京。
林大鼐《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墓志銘》:“十一月受命赴闕?!?/p>
十二月,作《送陳景明尚書赴召四首》。
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〇:“(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甲午,敷文閣直學(xué)士、知泉州陳誠之為翰林學(xué)士。誠之至泉才數(shù)日也?!?/p>
三十日,行經(jīng)閩北漁梁山下的漁梁村,作《乙亥歲除漁粱村》。
宋高宗紹興=十六年丙子(1166年)四十八歲
正月,召對(duì),公度有《上殿札子》《第二札子》,乞攬乾綱、厚風(fēng)俗。高宗嘉納之,因詢以嶺外弊事,除考功員外郎。
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正月庚午,左朝奉郎、通判肇慶府黃公度引見,上曰‘卿官肇慶,嶺外有何弊事?’公度B‘廣東西路有數(shù)小郡,如貴、新、南恩之類,有至十年不除守臣者,權(quán)官茍且,郡政弛廢,或不半年而去監(jiān)司,又復(fù)差人。公私疲于迎送。民受其弊。’上曰:‘何不除人?’公度日:‘蓋緣其闕在堂,欲者不與,與者不欲?!显唬骸魮軞w部,當(dāng)無此弊?!煲怨葹榭脊T外郎?!?/p>
春,作《謝陳內(nèi)翰》。
題下小注“誡之”,《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墓志銘》:“陳誠之入翰苑,首薦公自代?!惫茸鞔藛⒅轮x。
作《考功謝沈參》。
沈參為沈該,文日:“今月某日,準(zhǔn)告授前件職事者。十年去國,方稅鞅于遐陬。一札賜環(huán),遽分曹于選部。生成思厚,感激涕零?!惫热慰脊T外郎后,作此啟致謝。
四月,陳誠之使用金,公度作《別陳景明二首》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七十二:“(紹興二實(shí)六年)四月庚寅,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陳誠之假資政殿大學(xué)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充賀大金上尊號(hào)?!?/p>
六月,公度得疾,八月二十四日,卒。
《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墓志銘》“六月得疾……八月二十四日,卒于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