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拉布爾早期小說《夏日鳥籠》、《加里克年》、《磨盤》、《瀑布》描寫女性生存困境,表現(xiàn)了-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知識女性在為沖出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樊蘢,尋求屬于自己生活道路所做出的每一種可能的嘗試。然而,在體現(xiàn)強勢群體男性意志的設會里,女性種種自我拯救的嘗試,謀求自我實現(xiàn)的努力都慘遭失敗。
關鍵詞:德拉布爾 早期小說 知識女性 生存困境
[中圖分類號]:1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2-0008-01
作為英國當代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的德拉布爾,屬于知識型女性作家,使她蜚聲于英國文壇的是她豐碩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果,]963年她的處女作《夏日鳥籠》使她一舉成名,至今發(fā)表十幾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傳記、文學評論等。在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盛行一時的年代里,她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卻使她聲名遠播。
德拉布爾早期小說都是描寫女性題材,運用她對于女性生活的切身體驗來寫作,,揭示了當代西方知識女性的生活和感受。德拉布爾在她的小說中展示了家庭主婦生活壓抑的一面,還原女性生活的真實面目?!断娜狰B籠》、《加里克年》、《磨盤》、《瀑布》等都描寫女性生存困境,表現(xiàn),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知識女性在為沖出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樊籠,尋求屬于自己生活道路所做出的每一種可能的嘗試,探索女性在突破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之后何去何從。然而,在體現(xiàn)強勢群體男性意志的社會里,女性種種自我拯救的嘗試,謀求自我實現(xiàn)的努力都慘遭失敗。
在《夏日鳥籠》中,莎拉·班尼特是畢業(yè)于牛津大學,渴望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空間,她一方面希望自己像棵大樹,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另一方面卻對未來生活充滿疑慮。莎拉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與幻想之問存在很大差距,周圍女性對事業(yè)的追求因婚姻家庭的拖累而變得不可能,個性在社會強加給女性的賢妻良母角色中毀滅。無論是母親、姐姐還是身邊的朋友們的婚姻都無幸??裳?。
母親班尼特夫人為家庭操勞一生也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像一只關在籠中的金絲雀,內心絕望,卻又作出自欺欺人的歡快狀。姐姐路易斯囂易絲婚后外表生活安定富足、夫妻和諧,現(xiàn)實中夫妻貌合神離,只能靠婚外情來彌補內心的空缺。朋友吉爾和托尼婚前婚后都曾是令人稱羨的對,然而,吉爾在流產之后,被托尼拋棄。另一個朋友斯泰拉婚后生活拮據(jù),整日深陷于家務操勞,照顧孩子等瑣事之中。莎拉的獨身女友西蒙和表妹達芙妮的選擇也沒有什么可值得她羨慕的地方,他們表面生活閑適,實際上像無根的浮萍,孤獨無依,沒有希望地過活。
小說的標題來自于英國17世紀英國劇作家約翰·韋博斯特。他把婚姻與女性的關系比作夏天花園里掛著的鳥籠,籠外的鳥兒渴望進入籠子,籠內的鳥兒卻向往籠外的藍天,但是恐怕再難沖出牢籠。德拉布爾從莎拉的視角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知識女性陷于事業(yè)成功與傳統(tǒng)婚姻之間矛盾的困境。
德拉布爾的第二部小說《加克里年》反映的是知識女性走入婚姻牢籠后的生活,主人公愛瑪憑借自己的實力,找到一份電臺播音員的工作。然而,在當演員的丈夫要到外地去工作時,她犧牲了自己熱愛的事業(yè),卻發(fā)現(xiàn)丈夫乖戾自私,對她不忠。對于愛瑪來說婚姻意味著剝奪:她的獨立、她的收入、她的身材、她的睡眠、她的朋友,甚至是她的希望和期待。只是強烈的母愛使得她委曲求全,與丈夫維持表面的和諧。事實證明,知識女性試圖通過自我犧牲來求得家庭生活圓滿幸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德拉布爾在小說《磨盤》中繼續(xù)對女性的生存方式進行探索。羅莎蒙德是‘’位攻讀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他熱衷于婦女解放的主張,希望成為獨立自主、事業(yè)成功的新女性。她獨自一人居住,避免過多與人交往,不讓任何男性成為自己生活和情感的主宰。在和喬治發(fā)生一夜情之后,她懷了身孕。孩子生下之后,她獨自撫養(yǎng),在帶小孩的同時她完成了學位論文,發(fā)表學術文章,并在大學找到令人羨慕的教職。然而象征性的標題《磨盤》,暗示她未婚而孕,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的節(jié)制,受到懲罰。在作為單身母親獨自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必將經歷種種艱辛和心理磨礪。女性在捍衛(wèi)獨立人格,和生命尊嚴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女十牛的自我封閉和兩性的相互疏離為代價。
德拉布爾的第五部小說《瀑布》,講述了女主人公簡的婚外情故事。這是一部在內容和形式上均反傳統(tǒng)的小說。簡的丈夫馬爾科姆終日奔波在外,當她分娩時,又棄她不顧,而簡的堂妹露西和露西的丈夫詹姆斯來到簡的家里輪流照顧她,于是當簡處于“空虛、孤獨、無人照應、冷漠無情”時,詹姆斯“趁虛而入”,占領,簡亟待填充的感情世界,簡對詹姆斯的愛使她“走出了封閉的小天地,得到了拯救”。這部作品受到女權主義者的抨擊,因為主人公幾乎是奴隸般地把自己的身心徹底地獻給了她的婚外情人;小|兌也遭到傳統(tǒng)作家的的批判,在書中,不光彩的婚外情沒有被譴責,沒有悲劇式的結尾作為對犯奸情男女的懲罰。在簡試圖建立起一種新的道德規(guī)范,使婚外戀成了圣潔的情感時,她內心卻承受巨大的壓力,她不得不承認“自己有罪”。關于這篇小說,德拉布爾聲稱:“我所要寫的是令人痛苦沮喪的那一面——還有那伴隨著極端消極被動而產生的被完全離棄的恐懼感”。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一系列社會改革,而女權運動長期不懈的努力使女性在社會上享有了比較廣泛的權利。女性開始逐漸擺脫“屋子里的天使”的角色,走向社會。但是山于人們固有的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性別觀念,女性的職責依然局限在生兒育女、取悅夫君、操持家務等單調乏味不斷重復的義務勞動卜,當代知識女性在一個依然由男性主宰的世界里面臨職業(yè)、婚姻等問題是處于兩難的困境。德拉布爾通過小說描寫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對女性個體精神世界進行探索,特別是她們努力擺脫對男性的依賴,追求自己的獨立和幸福的道路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在一個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中,知識女性既要實現(xiàn)自我價值又要享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在德拉布爾筆下似乎成了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