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動畫、聲音、視頻、圖片、過程演示等手段,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僅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還能有效地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從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知識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轉變,使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奪目的光輝,產生更大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優(yōu)化 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2-0066-01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在傳統(tǒng)教育中結合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起來的新型教育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極大地推動了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學模式的變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難以表達、理解的抽象內容、情感、意境,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動畫、聲音、視頻、圖片、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運用現(xiàn)代教青技術,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真正的持續(xù)動力來自內在的、自發(fā)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外在的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信d趣,才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學習?,F(xiàn)代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催,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xiàn)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文《黃果樹瀑布》采用了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語句精練、生動、優(yōu)美。如:“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薄捌俨紡膸r壁上直瀉而下,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里。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边@些優(yōu)美的景色如僅從課文閱讀,學生很難感知,無法從文字中獲得親切體會與美感的熏陶,單憑教師著意的渲染贊嘆似乎也顯得十分空洞,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中,適時地播放一段黃果樹瀑布景色的視頻,把瀑布的婀娜多姿、瀑布聲音的雄渾蒼勁等等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耳中,學生的興趣就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陶醉在黃果樹瀑布美麗世界里,瀑布的景色便無需教師多言,已躍然在學生大腦中,對《黃果樹瀑布》的教學自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效墻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有著無窮的想象力,充滿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我們應該保護他們的這種可貴精神,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能因他們的問題幼稚可笑或不合時宜而呵斥,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寬容、和諧的學習氣氛。我們不但要鼓勵學生提問。而且要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問質疑。通過解釋學生的疑問,不斷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達到增進理解,解決難點,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學前,我們要結合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針對學生可能提問和可能產生的疑問進行梳理,有針對性地進行圖畫、投影、錄象、電影及多媒體等直觀形象的準備。一旦學生上課時提出疑問,即可通過直觀的多媒體資料幫助其解惑。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環(huán)節(jié),還要主動引導學生質疑,利用多媒體資料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弄懂疑惑,幫助他們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突破疑難,克服障礙。如: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我們可以預先收集關于埃及的金字塔、堆砌金字塔的石頭的圖片、科學家考證的建造金字塔的方法和相關的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在文中出現(xiàn)“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時,通過展示埃及的金字塔、堆砌金字塔的石頭的圖片圖片和相關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質疑:“金字塔這么大,堆砌塔身的石頭這么重、這么大,這是埃及人民建成的嗎?”在引發(fā)學生思考,請同學發(fā)言后,老師匯總時,老師播放科學家考證的建造金字塔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埃及的金字塔確為埃及人民所建,是埃及人民發(fā)揮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建成的,是埃及人民的智惹的結晶。通過教師的層層深入的引導,使學生的思考從膚淺一步步走向深刻,體會到埃及人民的偉大。
三、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效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
語文課文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人文內容,能夠豐富人的知識,擴展人的視野,撥動人的心弦。但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往往通過預習也不能掌握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部分學生即使通過教師的講授,也不能有效掌握。這就需要以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現(xiàn),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才能幫助他們領悟淺顯的文字后蘊含的深刻道理。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課時,學生應重點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感情,但由于學生的知識量少,一般很難理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杜甫所處的年代、“安史之亂”等歷史事件、以及唐軍與叛亂的對決圖等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寫此詩時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愛國之心。當詩文講授到“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中國地圖和三峽的圖片,并指出四地的距離以及道路的難行,學生便能體會到作者的欣喜和迫不急待的心情,也能深入地理解作者濃濃的愛國主義感情。
總之,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僅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還能有效地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從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知識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轉變,使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奪目的光輝,產生更大的藝術魅力。